陳晨 趙敬 李景良 寧超


【摘要】人因工程學(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研究人-機-環境三者相互關系的綜合應用科學,該學科有機融合了生理、心理、衛生學、人體測量、勞動科學、系統工程、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研究目的在于設計和改進系統,獲得較高的效率和效益,同時保證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適。
【關鍵詞】腦力負荷 大學生 SHELL模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184-01
一、引言
人-機-環境系統是指由共處于同一時間和空間的人與其所操縱的機器以及所處環境構成的系統。操作者需要加工大量信息,必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從喚醒水平模型角度分析,適宜范圍內的喚醒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超出范圍的腦力負荷會使操作者處于高度的心理應激。因此研究人在系統中的表現以及腦力負荷及其對人機系統效率的影響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腦力負荷定義
腦力負荷又稱精神負荷,指單位時間內人承受的腦力活動工作量,用來形容人在工作中的心理壓力或信息處理能力。也被定義為決策速度和決策的困難程度。
三、調查現狀
本次調查依據人因工程學理論,著眼大學生腦力負荷現狀,結合調查問卷分析時間安排,并提出可行性高的建議。采用NASA—TLX主觀評價法,對腦力負荷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的調查,歸納整理為腦力需求、體力需求、時間需求、努力程度、挫折水平和操作業績:
1)采用兩兩比較法,對各因素在腦力負荷形成中的相對重要性進行評定。
2)針對實際操作情境,分別評定六個因素。NASA—TLX主觀評價方法要求被試在完成了特定任務后,在0—100之間給出自己的評價。前五個因素均為感覺越困難,給分越高,操作業績為感覺越好,給分越低。
參與本次調查的人數為111人,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大一占68%,大二占到22%,大三占10%。
調查結果:
1.大一學生認為在平衡兩者關系上的時間需求得分高,平均分為80,所占比重達到總人數的68%。
2.大二學生在平衡兩者關系上滿意程度需求得分低,說明腦力負荷越高,平均分為30,所占比重達到總人數的43%。
3.大三學生在平衡兩者關系上努力程度和滿意程度需求相差不多,平均分為70。
四、現狀原因分析
運用SHELL模型將當代大學生大學時間安排不合理的情況進行原因分析如下:
軟件—人交互面:
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規章制度的約束,時間安排與課程計劃、社團任務等方面密切相關。
1.大一多為理論基礎科目,大二課程專業性強,需要耗費的學習精力多,大三專業分方向后,課程安排較松,大量時間可以用來安排實習、兼職等活動,為步入社會做積極準備。
2.大一時社團身份為干事,任務零碎密集程度高,同時諸如策劃、新聞稿等任務都需要提前構思,會導致時間安排混亂。大二、大三多擔任部長或主席,主要負責管理工作,管理也是一項勞動,而且腦力負荷比體力負荷更高。
硬件—人交互面:
自身素質高的話,完成任務的效率及質量都會較高,可以再既定安排內完成任務。反之,將導致后續任務的累積,使時間安排無法平衡。
1.大一時大部分學生在適應期內,時間安排比較混亂,大二逐漸適應大學節奏,可以較好地進行時間管理,大三學生已融入大學生活,時間安排較合理。
2.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是通過多年的經驗累積而得出,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環境—人交互面:
優良的學習氛圍能帶動學習積極性,消極學習氛圍則壓制學習的欲望。其中宿舍是生活學習的重要場合之一,宿舍的主流節奏往往決定宿舍成員生活基調,人都有融入集體的歸屬感,時間安排也會跟隨主流。這也導致宿舍成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相互關聯。
人—人交互面:
生活中總是離不開人際交往。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程度、信任程度及溝通的有效程度都決定著任務完成的效率高低,也影響時間的安排的可行程度。
五、建議措施
1.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的時間計劃,按照計劃進行規律地任務安排,注意突發任務的合理安排。
2.積累辦事經驗提高辦事效率,避免影響后期任務進行。
3.從自身做起,注重優良學習生活的培養,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規律的生活節律。
4.學會與他人有效交流溝通,保證信息渠道正確暢通,避免不必要的信息誤區。
參考文獻:
[1]郭伏,錢省三.《人因工程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