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薇 陳曦
【摘要】據調查,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受社會環境、高校環境和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與馬斯洛需求理論具有密切的相關性。當前,培養科學的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需要以社會輿論和政府政策為基礎,以高校的良好教育引導為導向,以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影響為指引,共同幫助大學生建立健康合理的就業價值取向。
【關鍵詞】馬斯洛需求理論 大學生 就業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200-01
1.馬斯洛需求理論與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之間的關系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組成的人生需求的金字塔層次模型是馬斯洛需求理論的主要內容。根據有關調查,個人需求是當今絕大多數大學生就業的基礎需求,實現這種需求的期望組成了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指導著大學生的就業行為方式。
1.1生理需求
實現個人生活和經濟獨立是大學生就業初期的首要需求,食宿和薪資待遇是他們后續職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生理需求是最初級、最基本的需求,由于當前的社會狀況,家庭給畢業生就業前期提供了經濟支持和物質保障,因此,在畢業初期,畢業生的生理需求并不是重視程度最高的個人需求。但不得不說,在豐富的物質供應背景下,畢業生對生活成本的考慮仍占很大的比重。
1.2安全需求
當職業安全與職業興趣發生沖突時,絕大部分畢業生會選擇有安全保障的職業。盡管在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基層就業和支援西部建設的宣傳下這種比例有所下降,但其仍是當今大學畢業生的主流思想。事業單位熱、公務員熱也能夠從側面說明我國當前的市場和經濟結構建設還相對不完善,面對巨大的人力市場需求,畢業生仍缺少職業安全感。
1.3社交需求
當前大學畢業生的主流是“90后”,彰顯個性、追逐自由是他們最明顯的特點。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舒適的工作環境是當前大學畢業生所積極向往的。在社會不斷發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當下,雖然當今的畢業生有其獨特的特點,作為“社會人”的他們也明確的反映出其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和特點,這也是他們在即將面對社會規范、參與社會生活、遵守社會要求過程中,逐步取得社會成員資格,獲得社會認可的迫切需求。
1.4尊重需求
社會評價和社會認可是社會人受尊重程度的直觀反映,尊重需求是他們個人自信、工作熱情和個人成就感的主要來源。據調查顯示,在就業預期中,畢業生對尊重需求的外部尊重要求相對較高,但在外部需求實現有關的因素方面,他們很少選擇公共關系,比較傾向于薪酬和職位,這好像與滿足社會需求的強烈愿望有些沖突。其實,功利性和務實性是目前部分畢業生的明顯特點,這些因素在他們面對就業問題決策時勢必導致他們的就業實現方式和就業目標脫離現實的非正常現象。
1.5自我實現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屬于未來的范疇,是大學畢業生理想的展望和現實的期望,是他們職業規劃的終極目標。從該需求來講,生活質量和社會地位的提高是大部分畢業生自我實現需求的依托,其相對現實性使得他們忽視了自身在社會中所應發揮的作用和應該承擔的責任,將注意力過多的投入到了自我發展方面,這是大學生個人主義、金錢主義和功利主義產生的根本原因。
2.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教育引導
2.1構建就業保障機制
各高校應聯合人力社會保障部門共同建立專業的法律、就業咨詢機構,給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咨詢和就業維權等方面的保障。其次,聯合各大高校并根據自身教學特點,加大對職業規劃、就業創業和形式政策等課程的科研與教學力度,設置創業、就業相關課程,形成合理的通識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專業人才培養和就業理論指導方面的保障。再次,各級政府應積極推動各層次的企業組織資源整合,加強與各高校的信息交流,共同商榷畢業生就業相關的政策,規避人才高消費,給畢業生提供科學有效的雙向就業對接平臺。另外,各級人力社會保障部門要牽頭組建針對應屆畢業生未就業和緩就業人員再就業、咨詢和培訓等內容的相關機構,同時通過推薦各種短期工作和兼職的方式緩解他們的心理和經濟壓力。
2.2凈化校園人文環境
活潑、自由、開放、青春的學校氛圍可以使大學生充滿創造力和活力。高校應強化學風建設,盡快建立完善的第一課堂與第二、第三課堂結合機制,凈化學校人文環境,引導和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個人發展觀和高教理念。摒棄急功近利和經濟效率至上的不良學習思想,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盡快建立合理的通識教育模式。摒棄將學生就業率作為大學教育優劣的考核準量,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評定大學教育水平優劣的標準。此外,各高校和相關教育部門要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完善教育體制,在經濟效率主導的社會背景中,力求恪守大學校園的和諧、恬淡、發展、好學的氛圍,為大學生提供從學生到社會人過渡的良好環境。
2.3完善媒體教育機制
隨著新聞傳媒的不斷發展,社會輿論越來越具有感染性和導向性,其對畢業生的就業價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影響。各高校要合理利用校園電臺、報紙、雜志和網絡等信息媒介優化校園輿論環境,大力弘揚和堅決支持符合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價值取向的相關信息,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學生的價值取向。通過校園信息平臺的積極宣傳,使他們走出妄自菲薄、好高騖遠的誤區,全面、理性的認識和理解自身就業的相關問題,科學評價自身的就業能力,樹立健康、積極的就業價值觀。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價值判斷受發展觀、審美觀、財富觀和婚戀觀等人生態度的影響,需要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和系統的教育來幫助他們制定合理的個人目標,建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就業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楊科正.談當前大學師生價值取向的偏誤與重構[J]. 教育探索. 2010(09)
[2]高曉琴.論輿論導向對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影響[J]. 教育與職業. 2012(32)
[3]劉和忠,馬東薇.當前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問題及對策[J]. 高校理論戰線. 2011(11)
[4]趙建華.高校學生就業道德素養弱化成因分析及對策探索[J]. 教育研究.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