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峰
明清家具作為中國古典家具的代表作,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古典家具的傳統(tǒng)文化與傳統(tǒng)技藝,具有中國家居文化的獨特氣質。明式家具的整體結構主要以框架式樣為主,小巧精致,裝飾圖案多為局部的鏤空或浮雕,以襯托出醒目的造型,呈現(xiàn)有束腰和無束腰兩大結構特征,同時還特別講究線條美,不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著重于家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因物而異,各呈其姿,給人以強烈的線條美。清式家具在造型上則突出穩(wěn)定、厚重的雄偉氣度,制作上匯集雕、嵌、描、繪、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藝,品種上不僅具有明代家具的類型,而且還延伸出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別于明代風格的鮮明特色。
明清家具是中國紅木古典家具中的代表作,明式家具造型簡潔質樸,不事雕琢,不加虛飾,充分顯示天然材質的自然美,有流暢雋永的線條美。清式家具則偏重于雕琢、鑲嵌及裝飾,給人以雍容華貴之感。明清古典家具的制作技藝不僅展現(xiàn)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也引發(fā)了人們對于古典家具設計的一些思考。現(xiàn)如今,市場上的紅木家具絕大多數(shù)傳承了中國傳統(tǒng)風格中的明式或清式的風格,有些在造型和裝飾上,根據(jù)現(xiàn)代人的生活習慣、文化涵養(yǎng)、以及審美情趣作了一些改良創(chuàng)新。
環(huán)保型用料:追求自然 保持原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huán)保意識也逐漸增強,對家具材料的環(huán)保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更趨向選擇使用“綠色”建材。明清家具在材質應用方面具有自然、環(huán)保的特點,為現(xiàn)代家具的選材提供了有益的啟示。明清硬木家具用材多數(shù)為黃花梨、紫檀等。這些高檔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
明清硬木家具的一大突出特點就是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yōu)勢,發(fā)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明、清時期的古典家具采用的木材種類繁多,精選黃花梨、紫檀木、烏木、雞翅木等色澤優(yōu)美、質地堅硬、紋理細膩的珍貴硬木,這些木材經(jīng)多道制作工序,以傳統(tǒng)手工制作為主,講究物盡其用,充分利用木材自然的色彩和肌理之美,彰顯出木材本身的色澤和亮點,其優(yōu)美的木紋賦予了家具以純正質樸、簡潔明快、線條流暢的藝術品性和審美感受。同時,明清家具一般采用全實木結構、硬質木材,全手工制作,融入了中國人的審美觀點,富于田園氣息,所使用的榫卯結構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是老祖先傳下來的。俗話說:好門能甩四十年,好柜能放三百年,活動桌椅不好做,硬木還得卯鞘嚴。”而現(xiàn)代仿古家具是明清家具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因此,它的用材和加工程序都是天然無污染的,對人的身體沒有任何危害。
明清家具外表保持原有木材顏色,從不濫加裝飾,在家具表面上也很少使用油漆,僅擦透明的樹脂或蜂蠟,屏蔽了密度板帶給人們的不健康因素。為了確保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和堅固牢靠,有的家具用料講究用料清一色,要求無疤無節(jié),無表皮,色澤均勻,各種木料互不混用,有些家具甚至用一根木料制作而成。明清家具用材之美特征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富有鮮明的美學個性,集實用性與審美性于一體,感性關系與理性規(guī)范的和諧統(tǒng)一。尤其是明清黃花梨家具中獨特的“鬼臉”紋路,對稱同形的紋飾板面,獨具一格的木紋裝飾,這些要素都是匠師在選料、配料、用料上所要講究的。此外,在處理材料的環(huán)節(jié)上,十分注重木材的紋理,凡紋理清晰好看的“美材”,總是放在家具的顯著部分,顯得格外優(yōu)美耐看。
簡約化設計:線條優(yōu)美 工藝考究
明代至清代前期制作的家具典雅簡樸,樣式多樣,材美工精,具有特定造型風格,稱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則是流行于清代中期以后,制作工藝大氣奢華,雕刻富麗繁瑣。明式家具結構功能合理,講求嚴密的設計比例,造型簡練優(yōu)美,充分地展示出簡潔流暢、秀麗樸素的藝術風格。清式家具用材厚重,表現(xiàn)手法多樣,地域風格各異,具有莊重威嚴的藝術風格。
在明清家具的各種各樣曲直變化的線型部件制作中,由于不同曲、直度的部件,可形成家具各種不同的特點和風格,因此匠師常常需要掌握好一個“度”。同時在文人雅士的倡導下,如同詩韻畫意一般流暢雋永的線條,塑造了家具的一種獨特藝術形象。如常見的圓料直腳的黃花梨椅子,其腿形外圓內方,椅盤框沿倒楞壓邊線,面框下腿柱間三面安置的壺門式卷口,呈“S”形曲線的背板、搭腦和扶手等等。特別是在制作靠背時,匠師以“樣板”作為參照,裝配時又要考慮靠背的斜度,使座椅既能體現(xiàn)優(yōu)美的造型又能達到舒適、實用的功能。對于無束腰家具以圓腿側足為主,造型簡練穩(wěn)重,沒有多余的裝飾形式,整個造型的變化盡在曲、直的線中,既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又別具一格。對于有束腰家具的方腿直足,或三彎腿或鼓腿,以刨、鏗、刮等加工手法來表現(xiàn)家具各部件平整、光潔、婉轉、順暢的線型,通過平面、凹面、凸面、陰線、陽線之間不同比例的搭配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幾何形斷面,從而呈現(xiàn)出整體家具形體敦厚而顯得莊重秀麗,達到鮮明的裝飾效果,給人以方正穩(wěn)重的感受,集科學性和藝術性融于一體的造型美。
榫卯結構是硬木家具至關重要的構件,是家具制作者智慧的直接體現(xiàn)。明清家具有嚴謹?shù)拿窘Y構,分為承重構件和連結構件二類。承重構件是承受家具縱向壓力的結構,如家具的腿,連結構件是橫向起連接和牢固作用的構件,如各種牙板、橫檔。卯榫連接著家具的各個部件,使家具不動不搖,平穩(wěn)安定,它猶如家具的關節(jié),起著牢固而又靈活的連結作用,從而使每一件家具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明清家具還通過采用攢接工藝將小料進行合理地使用,經(jīng)過榫卯的攢合拼接構成各式各樣的幾何紋樣,有的用單純圖形的重組而構成的裝飾紋樣,有的是以單獨紋樣經(jīng)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等組合而構成的裝飾紋,如萬字紋、十字紋、田字格、曲尺式、回紋式、上下凸連式、直連式、斜連式等,充分地體現(xiàn)了匠師的技巧美,是科學性和藝術性在明清家具上結合的完美體現(xiàn)。這些采用“攢接”工藝紋樣常常被安置在家具需要裝飾的部位,如床身圍欄、榻身后背及左右設置的靠欄、櫥柜的亮格,以及桌的牙子、踏腳的花板等,顯得形式簡潔明快,格調疏密有致、清雅醒目。
文化內涵:質樸純正 簡潔明快
古典家具制作除了講究用料、制作工藝外,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不僅具有藝術性,富含人文信息,還包含地域特色和獨特的傳統(tǒng)工藝特點。明清家具質樸純正、簡潔明快的藝術稟性和優(yōu)美形式,使家具蘊涵淳厚的文化氣息。明代家具散發(fā)出來的細膩感與藝術感染力,得益于其獨特文化特質的形成,同時也是基于當時的家具使用環(huán)境和家具使用者,尤其是園林建筑業(yè)的興起。當時建筑藝術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園林建筑又是文人雅士文化社交場所。因此,文人雅士往往會按照中國傳統(tǒng)文人士族文化的審美理念參與園林的家具設計,這特有的自然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決定了明清家具的設計風格。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家具的使用功能還體現(xiàn)著濃厚的民族思想觀念、民族道德觀念、民族行為模式等。數(shù)千年來,家具始終和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人們的風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著極其密切的聯(lián)系,并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后人,有的已成為中華民族,特別是漢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美德而流傳至今。我們研究、借鑒、總結前人為我們留下的這份寶貴遺產,目的在于繼承和發(fā)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和傳統(tǒng)家具藝術,為發(fā)展現(xiàn)代新型家具服務。
由于受民族特點、風俗習慣、地理氣候、制作技巧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中國古典家具走出了一條與西方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一種工藝精湛、不輕易裝飾、耐人尋味的東方風格,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藝術風格,其不僅僅是家具,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載體,特別是中國明清家具對中國現(xiàn)代家具設計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現(xiàn)代設計師們應進一步挖掘明清家具的藝術價值及優(yōu)秀設計理念,探尋古典家具中更深刻的內涵,尋找其更有價值的文化,并將其有機地融入未來的家具設計中,在新技術、新材料不斷出現(xiàn)的現(xiàn)代家具設計環(huán)境下將其做成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品牌。
(作者單位:仙游縣玉秀美術工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