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孫虹
康定斯基被稱為“抽象之父”,他是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運動中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不僅是一個成功的畫家,更是一個頗有建樹的藝術理論家,是現代抽象藝術在理論上與實踐上的奠基人,他的抽象繪畫理論對二十世紀西方現代美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從康定斯基的抽象繪畫藝術背景著手,簡述其在藝術理論上的貢獻,通過被康定斯基重新定義的繪畫語言,淺析他繪畫作品的內在表達。
康定斯基抽象繪畫的背景概述
抽象繪畫主要是指二十世紀以來所有想擺脫模仿自然的繪畫藝術。一般分為自然抽象和幾何抽象。自然抽象是從自然現象中抽取富有表現特征的元素,通過概括和提取構成畫面,畫面具有物象的影子;幾何抽象是以純粹的幾何形元素構成畫面,畫面沒有自然物象的影子。康定斯基的作品前期以自然抽象為主,后期以幾何抽象為主。在康定斯基的繪畫生涯中,他抽象繪畫風格的形成及演變過程,包括了哲學、心理學、音樂、戲劇等眾多領域的學術觀點及研究成果。康定斯基試圖通過歐洲的各種藝術思潮將理性與非理性統一起來。因此,在他一生的創作實踐中,既有當時前衛藝術作品的影子,又有在那個時代變革語境中的實驗繪畫的探索,他的藝術理論對包豪斯誕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康定斯基一生創作了738幅油畫和730幅水彩畫,他的第一幅抽象水彩畫作品創作于1910年,此畫被公認為是抽象表現主義形式的第一例。在這幅畫中,他摒棄了繪畫中一切描繪性的因素,純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線條來表達內心的精神。康定斯基的抽象繪畫不僅發掘了繪畫元素的內在表現力,還創造了新的繪畫語言,他那獨具表現力的色彩豐富著我們的感官。
康定斯基在藝術創作上的貢獻——繪畫作品分期
理論界對康定斯基繪畫作品的分期有很多種,按照其繪畫風格的流變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繪畫作品以抒情為主,經歷了印象主義、新藝術運動裝飾、后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等階段。畫面形體與色彩仍保留著與自然物象的聯系,創作手法偏向于表現和再現的結合。中期可以認為是康定斯基內在情感世界的非理性自發表現階段。這個時期,他繪畫已經逐漸擺脫了物質的外形,但仍可以看出畫面的主題并沒有完全擺脫物質的束縛。后期主要是指康定斯基進入包豪斯學院之后,幾何抽象風格逐漸成熟的時期,畫面更注重形色語言自身的獨立價值與相互關系方面的探索,符號圖像與自然圖像之間的關聯性變得隱秘。這三個時期的繪畫風格呈現出逐漸抽象化的遞進過程,畫面效果由具有形象主題的具象畫面逐漸走向符號化,抽象的繪畫風格逐步確立起來。
康定斯基的繪畫語言
康定斯基繪畫語言的核心為內在表達。他認為藝術是內心主觀感受的產物,藝術的創作應從客觀物質的世界中抽離出來,追求內在精神層面的東西。他還認為形式是內在意蘊的外在表現,研究繪畫作品的內在表達,就要了解它的物質載體——繪畫語言。本文主要以康定斯基后期抽象繪畫作品中的“形式幾何化”、“色彩抒情化”、“符號隱喻化”三方面來解讀其繪畫語言。
形式幾何化
康定斯基繪畫作品中的幾何形式主要體現在繪畫形式上,他認為:“形越抽象,它的感染力就越清晰、直接。”在一副構圖中,物質因素多少會被純抽象的形所替代,他采用“隱性結構”理念中的“截取”方式,即:將對象簡化為單純的基本形,轉化為一種純粹的抽象語言符號。在康定斯基的繪畫作品中,他結合了幾何學與符號學的相關知識,分析了幾何元素本身的形狀、組合之后的造型、不同顏色的形體、所在畫面的位置,將通往抽象王國的物質形式提煉成最基本的點、線、面三種幾何元素,并賦予了這三種無生命的幾何形式“內在的張力”與 “活的精神”。
康定斯基繪畫作品中的一個點比一張臉的表達更為豐富。他繪畫作品中的抽象幾何形式的代表作有:《白色之上》(1923)、《數個圓》(1926)、《匯于點上》(1928)、《十三個長方形》(1930)等油畫。《白色之上》采用支離破碎和抽象的語言來描繪,畫面中呈現的是一些看似毫無關聯的幾何圖形的組合。他用建筑師的曲線板、圓規和丁字尺畫出的細線條與粗線條、直線與曲線、孤立的與成組的線條,展現出一個看似矛盾卻勻稱有序的空間,向我們描繪出一個有內在生命力的繁華世界。《數個圓》是康定斯基形式理論的實際運用,作品的表現是許多由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圓形進行的重組。每個圓在畫面中呈現出相交、相切、相離的形式,它們在相互的關系中制約與協調著。整幅畫面向我們傳遞著即內斂又富有張力的精神。
色彩抒情化
色彩與形式是繪畫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色彩要借助形式來表現。康定斯基的繪畫中賦予了色彩獨特的生命,他認為每一種色彩都是獨立并有活力的,有強烈的情緒表現力。在他的繪畫作品中除了大小不一的色斑和扭曲又激蕩的線條之外,我們幾乎看不到其他東西。這些看似與物質世界無關的、抽象的、讓無法琢磨的色彩,其實是藝術家對事物內在真實的情感表達與心靈的體驗。
康定斯基的繪畫作品中有抒情色彩的代表作有:《黃紅藍》(1925)、《多色彩組合》(1938)等。《黃紅藍》這幅作品創造了一個讓人震撼的色彩世界。五彩的云狀物組成了畫面的背景由,左側以黃色為主,右側以紅色和藍色為主。畫面采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色彩自由的在畫中漫步,有厚重的單色,也有輕薄色彩的混合相溶。這一切看似是精神世界中那一閃而過的無規則無法辨認的東西。《多色彩組合》這幅作品的畫面中,由肆意飛揚的紅、黃、藍、綠等色彩組合在一起,這些繽紛的色塊與瘋狂起舞的形體散布在黑色幾何形體之上,給人一種熱情奔放中夾帶著克制與內斂的情緒。
符號隱喻化
隱喻的符號是解讀康定斯基抽象繪畫中隱藏含義的關鍵。他繪畫作品的主題往往含糊不清,自然物象被高度的符號化和秩序化。他畫出了承載著他意志的主體符號,將那些人們所熟知的自然圖像抽象化和神秘化。他認為藝術家要關注繪畫語言的精神價值,他喜歡用隱喻符號作為畫面的語言,這樣能表現出他渴望通過虛構的世界來表達對理性主義現實的不滿,抒發自己內心渴望拋開物質回歸精神世界的愿望。康定斯基早期的繪畫作品中喜歡帶有神秘主義意味的符號標記,如:馬、騎士、大洪水、末日審判、基督復活、棋盤圖案、十字架等。這些符號象征著宗教啟示錄里面的救世主,表現著生命、死亡、救贖、夢幻等意象,這些符號組成的畫面讓我們進入了康定斯基的精神世界。
康定斯基繪畫作品中隱喻符號的代表作有:《藍騎士》(1903)、《有白邊的畫》(1913)、《黃紅藍》(1925)、《溫水煮沸》、《一個斑點》等。現代藝術家們在研究《藍騎士》這幅作品時認為,藍騎士的原型應該是早期基督時代的殉教武士圣.米歇爾。藍騎士與圣.米歇爾兩者都寓意著,康定斯基對時代變革中孕育的新的信仰和新的精神世界的向往。這幅作品的色彩強烈,騎手和周圍事物清晰可辨。這幅畫在細節方面描繪的不多,多以色彩堆積的方式表現,體現出康定斯基繪畫早期的特征與之后繪畫的方向。《有白邊的畫》是一副純抽象繪畫作品,畫面中除了形、色、面的關系之外,看不到明顯的客觀實物的痕跡。畫面中自左上角向右下角延伸的三條黑線,代表著俄羅斯三駕馬車的軌跡。在三條線的中段,有一根象征騎士的弧線橫切進來,畫中粗而挺的白線是騎士的長矛,矛頭指向了畫面左下方的龍。在這幅畫中,康定斯基簡化了三駕馬車的具象形象,尋找出了畫面中的隱性結構,并運用多種不同的符號與現實中的具體對象作對應。畫面中雖然沒有出現具體的形體,但依然表達出了康定斯基想要的精神內涵。
總結
抽象藝術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康定斯基的抽象繪畫和理論著作對世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繪畫作品使藝術擺脫了物質的外套,形成了真正的抽象藝術作品。他的理論不僅深深的影響現代繪畫藝術的發展,而且對現代藝術設計領域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主要通過康定斯基的繪畫作品分期和三大繪畫語言來解讀他的繪畫藝術風格。以康定斯基為主要代表人物的抽象藝術的形成,是一場改變人們視覺經驗和審美觀念的藝術革命。
作者簡介:王慧(1990-),浙江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品牌策劃與管理;
孫虹(1962-),浙江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企業文化 。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