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土荷
一、案例背景
經過調查,我了解到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聽音樂。很多學生還有自己崇拜的歌手,但絕大多數學生接觸的都是中文歌曲。會唱英文歌的孩子很少,然而他們對英文歌也并非沒有興趣,他們有了解英美流行音樂的渴求。我個人也非常喜歡英美流行音樂,我認為英語歌曲能夠豐富英語學習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拓展學生的視野,陶冶情操,提高他們鑒賞美的能力。為此我開設了一次有關美國流行音樂的講座,希望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觀點。
二、實施的過程
以美國流行音樂經歷的幾個重要發展階段為線索,重點介紹了美國主流音樂風格:Blues,Rock& Roll,Hip-Hop,Jazz, Country Music的特點及其所體現的文化意義。同時對各個階段最具代表性的歌手或演唱組合做了重點介紹,如,Elvis Presley,Backstreet Boys,The Beatles,Wham,等。 并一起欣賞了他們最受歡迎的歌曲。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精致課件,加上教師極富渲染力的娓娓道來,學生被深深吸引次愉悅的音樂之旅讓人意猶未盡,流連忘返。
三、案例反思
1.有效彌補了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文化缺失。課堂上教師為了落實字、詞、句等語言知識,往往沒有寬裕的時間來進行諸如文化背景知識介紹,詞語的文化內涵挖掘,語用差異的指導之類的工作。即使有一些,那也是零碎的,粗略的,局限的。而英語文化講座的內容是教師精心挑選的,富有代表性,是系統的,詳細的,甚至是深刻的;形式多樣,生動而吸引人,在充分滿足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是課堂教學有效的補充。
2.成功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英語文化讓語言變得生動、親切、豐富,讓學生獲取更多的感性認識和心理體驗。有的學生說:“這次文化講座真是一種享受,我希望這個講座能夠不停的繼續下去……”“我想我從此愛上英美流行音樂了,我喜歡這樣的文化講座,我第一次覺得英語并不那么令人討厭……”“原來The Beatles是 60年代推動和支配英美搖滾樂壇的一個著名樂隊,真沒想到音樂的傳播能力這么強大……”
3.及時促進了教師文化素養的提升。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文化教學的效果。英語文化講座為教師創設了張揚個性的舞臺,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挑戰。教師在引導文化理解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緊跟語言和教育的發展,通過對文化理解的研究與設計,了解新知識、接受新理論,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的視野與容量。英語講座不僅拓展了教師的教學思路,還能促使教師語言知識的積累,語言技能的培養,是教師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魯子問.試論跨文化教育的實踐思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2(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王振亞.以跨文化為目的的外語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