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說,“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它是人類進步的源泉”。美術繪畫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一項根本的教學任務,而繪畫藝術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致力于通過繪畫培養及發展其創造力, 是培育民族的活力。
我國一代教育名家,陶行知曾表示:創造力是一個民族能夠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更是一個民族文化中的精髓點。教育者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即是在培養一個民族的活力,培養出學生能夠“獨出心裁”的思維能力。美術繪畫教育同樣應重視并遵循這一教育原則。
美術繪畫教育,會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思想情感、思維意志等精神世界影響深遠。我們在美術繪畫教育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操及提升其審美素養。因此,如何在美術繪畫教學實踐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造力,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的。
當前美術教育中學生創造力培養的現狀
目前,我們有美術教育活動中,學生創造力被壓制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因許多美術教育者都是“專業”出身,受到傳統繪畫思維方式及作畫習慣的影響,常常灌輸給學生太多的專業性繪畫知識,并強加上一些成人的思維觀點,從而導致學生的創造力被抹殺了。
此外,美術教育中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學習活動低效又枯燥,常常以畫的“像不像”、是否更好地展現了專業繪畫技巧等,作為美術教學活動的評價標準。有些老師因缺乏教學資料,為了使學生畫得更“像”更“好”,甚至只教學生如何臨摹一幅成功作品。這些美術教學活動,都直接束縛并扼殺了青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美術繪畫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教育原則
美術教育一直是青少年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美術教育也一直是培養青少年創造力的重要教育陣地,下面將探討美育中提升創造力的教育原則。
1.呵護想象力,它是繪畫創造力的翅膀
我們要知道一個事實,即我們自嬰幼兒時期起,就具備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美術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要呵護教育者的想象力。研究發現,兒童繪畫有三個階段,即涂鴉期、象征期和寫實期。一個孩子在四五歲時想象力最發達,五歲后開始慢慢向現實轉化。因此,若美術繪畫教學活動是處于幼兒園及小學中低年齡階段,教師在針對學生的想象力問題上,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呵護孩子天馬行空繪畫的現狀。
此外,學生進入小學中高年級,甚至是初中、高中和大學階段了,想象力就不需要被呵護了嗎?答案仍然是需要被呵護的。如果一個學生進入了這一階段,還具備豐富的想象力,愿意在繪畫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務,這將是一筆多么寶貴的繪畫創作財富啊。凡一切偉大繪畫作品的誕生,不正源于繪者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嗎?
2.融入自然與生活,這是繪畫創造力的沃土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大社會、大自然才是我們教育的活教材”。他一直強調教師要帶學生走出教室,走到大自然中去,走到社會人群中去,獲取最直接的經驗和感觸,讓大自然和活生生的生活場景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美術繪畫教育活動中觀察極為重要,學生通過觀察,然后再現物象,再進行添畫、裝飾、涂色,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創造力、想象力都得以提升。教師將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帶入大社會中,讓學生獲取第一手的經驗和感觸,內外于心后再創造性的運用于繪畫創作中來。
美術教育者要深諳一個原理,即我們大自然中廣闊的藍天、飛翔的雁群等,本身這種動態和變化中就呈現出了巨大的創造力,而各種生活場景中人物的形、神、態,也都是極具創造性的物象信息。教學活動中利用好這些啟發原型,鼓勵學生通過想象或聯想,將這些外界的刺激性信息與大腦潛意識活動相結合,從而就誕生了各種極具創造力的繪畫作品了。
美術繪畫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創新教學模式
美術教育活動中,要培養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這是繪畫創造力的源泉,這一目標主要通過教學形式的創新來實現。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美術教育活動也同樣如引,興趣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最終效果,下面將重點介紹幾種教學創新模式。
1.巧用各種新媒體設備,培養學生興趣
如今的美術課繪畫教學過程中,常常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各類美術教材的缺乏,尤其是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活動,許多教材幾經印刷后,畫面不夠精美清晰、圖片量也不多,很難讓學生感覺到藝術之美。因此,教師可充分利用新媒體設備,如找到相關的美術畫冊、光盤或影片等,通過新媒體呈現給學生。美術欣賞課通過音樂、圖像動態的展示,就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學生有興趣聽課了,再來引導其創新性思維就更容易了。
此外,新媒體能為學生提供多層面、多角度、形象直觀、感性生動的教學材料,這也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觀察力。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明白、看不清的操作過程,新媒體教學可多次重復播放,學生也不用因屢次向老師請教而有畏懼情緒,能夠愉快、自信、明確的理解相關的教學過程,學會如何表現藝術之美。同時,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各種奇思妙想也能及時反饋,并能夠參與到討論中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將美術繪畫教學活動與文學作品相結合
我國古老的文化活動,多次出現過詩畫結合的佳品,“詩中有畫”和“畫中有詩”曾是文人畫家們常用的創作手法。如何將文字作品與美術教學活動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呢?可采用的教學手法還是很多的,如給同一首詩配上不同的畫,或者給同一句詩配上不同的畫等。教學活動中都是可選取一些“詩中有畫”的詩文作品,請學生按詩的意境大膽地想象,將自己對詩詞意境的感受通過繪畫表現出來。
此外,教師還可尋找一些“畫中有詩”的畫作,無論是我們的古人,還是后人或當代畫家的作品,只要能夠體現“畫中有詩”的意境,都可在課堂上請學生欣賞,通過解析畫作使學生進一步解放想象力,開啟創造性思維,找到創作的靈感。隨后,再請學生根據美術欣賞課教學所得,再次進行詩配畫的創造活動,看看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是否有提高。
3.將美術繪畫教學活動與音樂歌曲相結合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最具感染力和普遍性的藝術形態,人在聆聽音樂時其想象力是自由馳騁的。美術教育中將音樂融入教學活動,也能極大的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打開想象力,創作出更具創意的美術作品來。如我在一次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學生一聽到“藍藍的天上白云飄……”時,很多人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畫筆動筆開始畫了,有的人畫出了藍天白云,有的直接畫出了奔跑的馬兒,還有的畫出了蒙古包……一堂課結束時,我收到很多好作品,充滿了創新和靈氣。
此外,我們在教學活動中還可美術繪畫與工藝制作相結合,與外來文化相結合等。這樣一些比較新穎的教學模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迸發。
關于美術繪畫教學中創新型教學法的思考
美術繪畫教學活動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最終還是得益于教師采用一些創新的教學手法,如何研制開發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呢,對此我有如下一些思考。
1.要促進創新手法的轉化運用
美術教育中接觸到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手法時,都要注意結合本班學生的學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轉化,再因材放教的運用于實踐教學活動中,不要全部照搬別人的教學程序。同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強大的展示功能,力圖將新教學方式形象、真實地施教于學生。
2.巧變教學形式,鼓勵學生對比思考
學術教育中要使學生廣泛地接觸各種藝術形態,這也是培養其創造力有效途徑。如傳統水墨畫、水粉畫、版面、水彩畫、蠟彩畫、服裝設計、家裝設計等等,只要是波及美術領域的都可引入繪畫教學中來。學生看得多,了解得多,畫得多了,創造力自然提升得更快。此外,要鼓勵學生進行對比性思考,加強與樂器、舞蹈、戲劇等藝術學科的交流,開拓思維。
綜上所述,美術繪畫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當前美術教育一項根本任務,教師應重視美術繪畫帶給學生施展創造力的機會,多使用創型教學手法解放學生的想象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乾務中學)
作者簡介:何顯標(1970-),男,廣東陽春人,現為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乾務中學美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