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合上海市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特色示范學校建設項目,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依托創意設計專業群,選取群內動漫游戲專業進行“2.5+0.5”模式綜合實訓改革實踐。“2.5”階段模式旨在“2”學年后,學生依舊留校進行“0.5”學年的綜合實訓,學習過程中將公司真實項目直接引入課堂,并借助校企合作專家及一線技術骨干實施教學。“0.5”前置到學校進行,剩余“0.5”再進行企業定崗實習,更好解決了企業崗位實踐的過度。
引 言
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設立創意設計專業群,含有核心專業動漫游戲和兩翼:專業美術設計與制作、計算機應用。三個專業所存在的較為相近的或相關的教學模塊,成為集群發展和專業深化改革的關注重點。
傳統“2+1”模式困惑及延伸思考
“2+1”模式向“2.5+0.5”模式轉換的改革實踐,在原來的兩年在校學習的基礎上,將一年企業頂崗實習,轉換為前半年由企業提供項目并轉移至學校的綜合實訓中心進行,并由校企合作教學團隊共同實施綜合實踐,下半年直接進入相關企業對應崗位,直接從事項目的生產。以動漫游戲專業為例,率先實施的這一模式轉換,緣起于“2+1”模式的困惑。
1. 動漫游戲專業“2+1”實踐中的問題
學生在“2”學年在基本技能掌握上得以較大的提高,但還缺乏對技能融會貫通的經驗,對企業情景與企業真實項目缺乏實戰經驗。
2.存在的問題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由于“2”學年后,在后續“1”頂崗實習期間仍舊需要企業“再培訓”,相對也消耗企業一定的資源。從而影響了學生的成才質量。
“2.5+0.5”模式的實踐與實施
1.采用“2.5+0.5”模式推動項目化教學
(1)“2.5+0.5”的形成
“2.5”階段模式在“2”學年后,學生依舊留校進行“0.5”學年的綜合實訓,將公司真實項目直接引入課堂,并借助校企合作專家及一線技術骨干實施教學。“0.5”前置到學校進行,優勢特點在于:從群體上講每個學生都一樣受益于真實項目的實踐,是學生職業體驗升級和就業預熱,校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共贏平臺,實現模式的創新與轉換。
(2)一增一減“0.5”的意義
比傳統“2”增加了“0.5”綜合實訓,剩余“0.5”再進企業定崗實習。頂崗實習雖表面上實際上更好解決了企業崗位實踐的過度,真正做到企業與專業教學的有效滲透,一增一減“0.5”所起到作用是極其顯著的。
2.“2.5+0.5”模式實施項目化教學的過程與探索
(1)通過“2.5+0.5”教學模式的改革,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伙伴
推行實施期間建立包括國家動漫產業振興基地、上海繪夢文化傳播工作室、上海升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易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一石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龍之谷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伙伴。這些都是動漫游戲專業行業領域優秀且碩果累累的企業。
(2)“2.5+0.5”期間,前置的“0.5”實訓項目菜單設計
1)教學項目的確定
在項目過程中,學生在企業專業、專業教師引領下,圍繞所選取題目進行的一系列調查、觀察、研究,進而展示和分享新學知識技能等學習活動的全過程。邀請不同動漫游戲領域、崗位的企業引入項目進行教學。如表1所示:
2)項目分析
根據項目案例進行分析,典型案例選取與上海聲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繪夢文化傳播工作室的合作校企合作動畫項目《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例,學生在企業導師陳巍文(該企業專家為本動畫項目的后期總監)的指導下,對動畫項目進行分析、設計,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經企業導師、專業指導教師認可后實施。
3)項目實施
學生根據項目安排分組,學生確定各自分工及成員合作的形式,按照已經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進行工作;企業導師引導學生學習相關技能知識,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充分發揮每位同學的特長,引領學生完成優秀的項目作品。
(3)符合真實項目教學的教師團隊的建設
除了校內專業教師在“2.5+0.5”教學模式全程跟班教學,及時更新與接觸企業信息,達到指導學生從事項目的要求,同時配套企業師資資源,成為穩健的固定班底。
(4) “2.5+0.5”模式期間努力打造真實企業環境
在“2.5+0.5”模式教學中,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動畫項目為例,在實施過程時,如果仍舊是傳統教學環境已經無法滿足項目實際需求,學生也無法對于企業有身臨其境的代入感。
1)塑造企業環境,建立企業文化。特色示范校建設機遇下,增設與國家動漫產業振興基地共建的動漫創意公司(實訓基地),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實訓環節,通過模擬公司情境,使學生了解企業情景,形成企業與課堂零距離對接。增設“動漫大師工作室”,使長效合作的企業精英、專家常駐大師工作室,實時指導監督,實現課堂企業化。
2)聚集實訓資源,完善實訓鏈。為了配合項目教學實施,通過增加動漫后期編輯室和二維無紙動畫實訓室建設,填補欠缺的實訓模塊,形成完整的動漫游戲實訓環節,進行整合、功能融通完成企業與課堂零距離對接。
(5)“2.5+0.5”模式期間項目質量保障機制的建立
項目實施完成后,作品是否符合企業標準,能否轉換成企業資源,都是至關重要的關鍵點。改革實踐實施過程中,成功項目《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動畫在搜狐、愛奇藝、樂視、騰訊等國內視頻網站授權連載播放。
針對其他非公開項目,將開發“創意設計專業群作品發布與評論平臺”,項目作品可以通過平臺展示,為師生提供交流的渠道,成為創意設計專業群展示項目成果的重要舞臺,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企業專家評價等,用平臺實現評價多元化。
強勢的條件保障為實施奠定了基礎
1. 深入企業一線,提供與挖掘第一手項目資源
創意設計專業群龍頭之動漫游戲專業與上述企業形成了穩健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在“2.5+0.5”改革模式推行過程中,相關教學素材選用各公司正在推進的動漫、游戲項目,教學實施與企業項目同步推進,以企業對項目的要求來驅動課堂教學,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2. 國家動漫產業振興基地共建校內“創意公司”實訓基地
實施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更好的推行項目化教學,為企業培養復合型人才,依托與國家動漫產業振興基地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根據走“產、學、研”相結合道路的發展要求,校內共同建設“動漫創意公司(實訓基地)”,提供了校企一體平臺。
3. 強有力的企業師資保障
引入真實工作項目,聘請的企業專家一線技術骨干作為強有力的師資資源保障。企業專家掌握著當前專業技術領域前沿的信息,掌握行業動態,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此類寶貴的財富正是職業院校學生所需要的,使他們能夠順利的完成從學生到社會需要的人才的轉型,能夠更快地適應崗位的需要。
“2.5+0.5”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在“2.5+0.5”模式教學期間,采用項目化教學對學生進行了綜合實訓改革與實踐。項目化教學對學生技能的綜合掌握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及學習習慣較之于傳統教學法也有所提高。其中,實踐過程中動畫項目《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更是成功典型,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12動漫游戲班的齊佩佩、陳東升同學作為本部動畫的固定設計制作人員,在動畫片尾有署名,甚至在百度百科有學生的身影。如圖1所示:
總結
“2.5+0.5”模式項目化教學運行與實施應是持續長期的:教學項目化的優勢在“2.5+0.5”模式教學中已經得以展現,配合特色示范校的契機,有了實施與推行的機遇。但這一定不僅僅是一次探索實踐,更是后期更好實施的一個典型案例,為持續推行項目教學開了一個好頭。
項目成果與企業需求在存在一定的距離:雖然在成果的檢驗時,項目教學的成果是令人欣慰的,但是目前符合標準的量也僅僅達到六成,與高質量的與企業緊密結合還存在一定上升進步的空間。在推行過程中需要量與質的疊加積累,才能慢慢培養出與企業高度接軌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
作者簡介:張曉波(1983-),女,漢族,上海人,碩士,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藝術專業部主任、教導副主任、藝術開放實訓中心主任、動漫游戲專業帶頭人,上海交通大學軟件工程碩士,職稱:講師、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動漫游戲。
本文系上海市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特色示范學校建設項目:《動漫游戲特色專業及其創意設計專業群建設》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