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委原常委、遵義市委原書記廖少華涉嫌受賄、濫用職權一案,1月22日上午在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
公訴機關的指控顯示,廖少華的受賄行為主要集中在其先后擔任六盤水市委副書記、市長,黔東南州委書記期間,時間跨度從2004年春節至2012年6月。
廖少華在法庭陳述中說,自己當領導時有時聽不得不同意見,尤其是自己決定的事,覺得不同意見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
一方面“聽不得不同意見”,另一方面,廖少華身邊也“團結”了不少官員。
據貴州當地一些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商界“圈子”,廖少華也有自己的政界“圈子”。對于進入圈子的官員,他一律當作“自己人”照顧有加。
比如說他在黔東南州任職的時候,一名頗具爭議的干部不斷有人舉報,但仍不能阻止廖少華對其不斷提拔。
在廖少華落馬后,他曾經任職的黔東南州有多名官員被查。據貴州省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涉及廖少華案的包括6名廳級官員,另有5名處級官員被立案調查,另有7人作組織處理。
陜西省社科院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郭興全認為,廖少華能夠不斷利用公權力為“圈內人”輸送利益,同時也為自己謀私利,與當前一些地方對“一把手”的監督缺失密切相關。
而他能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邊腐邊升”,也說明一些地方的干部提拔考察制度存在問題。對此必須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堅持用規范的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法制日報》20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