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欠薪問題,可以說無論是制度安排還是職能配置,都已經比較完善了,但還是發生這么多惡意欠薪事件,迫使勞動者以自殺的方式討薪,到底是誰的恥辱?
最近發生了兩件大事都和薪水有關:一個是全國公務員漲薪,一個是河北一名14歲女孩為父討薪跳樓身亡。
1月19日中午1時許,年僅14歲的四川巴中籍女孩袁夢在河北省冀州市凱隆御景1號樓16層墜下身亡,墜亡前她說,“我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要回工錢”。
今年的欠薪比以往來得更猛烈一些。
不久前,人社部與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強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查處銜接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完善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2011年5月1日,針對難以根治的欠薪問題,惡意欠薪首次納入刑法。
遺憾的是,這一打擊欠薪的有力手段在現實中并未發揮多大作用,執法者甚少使用。
一個14歲的少女躺倒在討薪的路上,有沒有人為這樣的討薪悲劇負責?為什么從行政執法到刑事執法,都未能阻擋欠薪?
惡意欠薪入刑為何不執行?
討薪難的問題如此嚴重,相關部門難道眼睜睜看著嗎?
2003年底,以溫家寶總理幫助重慶農婦熊德明討薪為標志,一場清理欠薪的風暴席卷中國。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將“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納入刑法,明確規定欠薪逃匿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可入刑。
拒不支付1名勞動者3個月以上的勞動報酬,且數額在5000元至2萬元以上;拒不支付10名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3萬元至10萬元以上的,將認定為刑法規定的“數額較大”。對于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行為最高處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是對惡意欠薪行為最為嚴厲的法律刑罰。
2013年1月,最高法院出臺了關于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司法解釋,提升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可操作性。
可是,惡意欠薪入刑這個“重拳”打出之后,實際的司法情況與立法預期相去甚遠。
信息時報報道,2012年,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辦理拖欠工資案件21.8萬件。自惡意欠薪罪生效以來,在全國范圍內僅有120名犯罪分子被依法判刑。
人社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2013年共辦理拖欠工資等待遇案件17.4萬件,其中以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移送公安機關的案件約為2039起。
工人日報報道,2013年各地移送司法的890件惡意欠薪案件中,截至2014年1月15日,各地法院審結僅53件。
山西日報自問“ 惡意欠薪時有發生,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寫入刑法也近兩年,但用法律討回公道的案例在我省僅有一起。原因何在?”
為何一些惡意欠薪者難以被“治罪”?
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模糊的將原因歸結于“勞動保障領域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還存在一些問題”。
邱小平稱,由于部分規定不明確,導致部分涉嫌犯罪案件止步于行政處理,無法有效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刑法打擊犯罪的效果。
工人日報報道,人社部勞動監察局局長閆寶卿表示,“惡意欠薪”存在判定標準復雜、操作難、證據收集難等問題,法律賦予了勞動監察部門職責,但是手段并不夠。
繞開這些官腔,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勞動監察部門有職責,但是手段不夠,只能作行政處理。公安機關可以偵查立案,但他們通常不愿意管。
為什么呢?
新華網報道,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傅一波認為,除了農民工法律意識淡薄不在意簽勞務合同、工程層層外包導致的證據收集難,“難以根治的地方保護主義更是司法機關立案時面臨的一大阻力。有的地方從保護本地經濟增長出發,對于領導掛牌的重點企業予以不合理的保護。對于涉及到該類企業的案件,往往會受到干預,公安對此立案的積極性不大。”
南昌市勞動監察局副局長史震宇說得更直白,“惡意欠薪入刑更大的意義在于其對欠薪者的震懾力”。
除此之外,走司法程序討薪周期太長,涉及一系列環節,將案件移交至公安偵查后,還需經檢察院審查起訴、法院審判等多個環節,這很可能拖上大半年。對流動性很強的農民工來說,這一問題尤其突出。并且即便打贏了官司,也可能面臨著執行難等問題。
有法不依板子該打誰?
從程序上來看,向勞動保障部門舉報、投訴是農民工討薪最為簡捷、省時的方式。而打官司,則是維權的最后一道屏障。
在將涉嫌惡意欠薪案移交司法機關之前,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和請求仲裁是農民工的必經之路,只有當欠薪者拒絕執行勞動部門所做的責令改正決定時,才會將案件移交。
現實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勞動監察部門厘清了事實,也做出了有利于農民工的仲裁,但欠薪者擺出“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態度,勞動監察部門就無可奈何了。
這個時候,公安機關就應該接過“燙手山芋”,動用刑法惡意欠薪罪。
用南昌市勞動監察局副局長史震宇的話來說“刑罰是最嚴厲的法律制裁手段,但它并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最佳手段。”但既然有法,并且是最為嚴厲的刑法,相關部門就應該有法必依,讓“惡意欠薪罪”真正成為伸張正義的利器。
實在不行,勞動者還可以對政府不作為行為提起行政訴訟。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傅一波稱,“如果因政府職能部門不作為、消極怠惰而影響了惡意欠薪案件的立案、審理,勞動者有權對其提起行政訴訟,對其追責。”
針對欠薪問題,可以說無論是制度安排還是職能配置,都已經比較完善了,但還是發生這么多惡意欠薪事件,迫使勞動者以自殺的方式討薪,到底是誰的恥辱?
(新浪網20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