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
圣誕快樂!元旦快樂!春節快樂!中秋節快樂!永遠快樂!
可是,你真的快樂嗎?
你能確定,你沒有被快樂嗎?
你確定有那么一刻,你內心深處陡然溫暖春潮狂卷,忽如火樹銀花噴發?
你確定有那么一刻,你能夠清晰無比地感知你被愛著的同時你也愛著,因此你的笑顏沉魚落雁?
昨天本來是我一友人非常快樂的日子,兩年來她朝思暮想的寶馬終于到手。特提前半個月就預約了我的時間,親自駕著香車寶馬,請我去吃飯。她清早就從武昌出發,兩個半小時后還沒有到我家。
她信息:“塞車了!”我回信息:“塞車好!難得在大街上緩緩展示!”她道:“呵呵!”信息來信息去,我盡力維修著朋友的快樂。結果快樂還是不幸夭折:寶馬與一輛出租車擦了,嶄新車門多了兩道刮痕!朋友在電話中哭了,一個文靜女人被逼得大爆粗口。
一點電不奇怪,物質帶來的炫耀性快樂,一定與物質同樣速朽。就算我們成功慶賀了朋友擁有寶馬,難保明大她不會發現寶馬的缺點,轉而覺得別的什么車更適合她。地球是圓的,物質世界電就是圓的,沒有什么頂級奢華可以給你帶來頂級尊享。比如,當你在巴黎穿上一流手工縫制的華服,大街上已經開始流行有破洞的褲子。
《圣經》上為什么說“饑餓的人有福了”?因為只有饑餓才能夠獲得飽食的快樂。而一旦飽食終日,人就會感覺吃什么都不香。以及物質飛快的新陳代謝,由于科技發達和時尚文化的魔幻,依附于物質的快樂不儀短命,而且表淺。實質上你沒有快樂,你只是被快樂了。
酒店處處都是飯局,大家觥籌交錯,談笑風生,可是宴罷歸去,你已是冷臉一張。因你心里很清楚酒宴皆有目的,不是你在應酬他人,就是他人在應酬你。可社會就是如此,為了某些需要,大家必須進行集體狂歡。所以實質上你沒有快樂,你,只是裝了快樂。
因此我要說:快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人生苦短,轉眼就是百年,追求快樂,應是天經地義。如何獲得快樂,卻誤導滿天飛,比如“保持童心”,怎么保持?我小的時候,光是在大街上追看瘋子就很陜樂,—路笑哈哈的。我現在還能嗎?假如現在我還是滿大街地追看瘋子,還一路笑哈哈,那我就是一個瘋子了。
“知足常樂”也被大眾奉為快樂寶典。但一個“知”字了得,那是對個人修養的一種高端智性要求,是《老子》說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對大眾認識來說,何謂足?有了溫飽叫足,有了魚肉叫足,還是魚翅大餐叫足?是神龍富康足,還是奔馳寶馬足?顯然當今現實中, “知足常樂”已經沒有實用性,常常是暴發戶驕傲的自謙,失意者辛酸的揶揄,清貧者無奈的自嘲。
當然,說得精到的,常識就有,只是我們沒有細看與細想。例如,人逢喜事精神爽。喜事,不僅僅是物質的;快樂,更是精神的。
真實的深度的快樂,必在精神。
當年我與友人騎自行車繞東湖狂奔,沿途尋花問柳,小花小草都戴發間,快樂!今天友人駕寶馬了,我依舊喜歡騎自行車,我快樂!我日常家中寫作,一杯清茶遠離各種飯局,我快樂!我也吃大餐,必定要與摯友,開懷暢飲陶然熏然,我快樂!
順天施化,識物始終,自知性命,就會快樂。在不傷害他人的首要原則之下,依從自己的個性,想咋的咋的,自個兒遂自個兒心愿,懂得不被快樂,懂得不裝快樂,那就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