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課題源于對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辨、提煉后而確定的選題,自2013年6月25日被廣西教育學會立項后,在廣西教育學會專家們的指導下,經過全體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研究工作進展順利,并取得了預期的研究成果。兩年來,課題組各成員團結協(xié)作,圍繞該課題積極有序開展研究與實踐,至今各階段的研究目標基本達成。為了更好地總結課題研究經驗,推廣研究成果,反思研究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升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在向廣西教育學會提出結題申請之際,本課題組本著認真求實的態(tài)度,對該課題研究做如下總結。
一、課題論證
(一)對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論證
1.理論價值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于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生必須具有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但由于受到語言習慣、閱讀方法、教學模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再加之農村初中學生語文基礎原本就較差,從而導致許多學生不喜歡文言文,讀不懂文言文,覺得文言文難學、難懂,對文言文產生一種畏難情緒。因此,文言文教學成為了制約語文教學特別是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瓶頸。如何突破這個瓶頸,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特別是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綜上所述,探討農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的模式和方法,勢在必行。
2.實踐價值
通過理論學習、問卷調查、教學實踐等諸多研究方法,探討農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的策略,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閱讀能力,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二)對課題所達目標和主要內容的論證
1.研究目標
通過對農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的模式和方法的深入探究,以及在文言文教學實踐中不斷歸納和總結,來改變教師文言文教學的理念和教學方式,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農村初中學生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及閱讀能力。
2.研究內容
(1)農村初中文言文字詞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學習文言文猶如學習英語一樣,必須把文中重要的字詞掌握。生字的讀音、詞語的解釋必須一路掃清。文言文字詞有效教學的策略較多,概括起來,無非以下幾種。①歸類法,即零散的文言文字詞進行系統(tǒng)地梳理,便于學生有規(guī)律地識記。如一詞多義歸類、多詞一義歸類、古今異義歸類、通假字歸類、重點實詞歸類、常用虛詞歸類等等;②練習法,即把重點字詞以練習的形式出現(xiàn),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和記憶,已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③抄寫法,即把課下注釋中的重點字詞一字不落地抄寫下來。這種辦法雖老掉牙似的,但效果很明顯,一是避免了少寫或不寫錯別字,二是能夠規(guī)范詞語解釋,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
(2)農村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文言文重點句子是一篇文言文的支撐骨架,弄清了文言文的重點句子,對于理解課文內容和課文主旨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文言文重點句子的教學是文言文教學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探索文言文重點句子有效教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找重點句子,教師引導或學生自主學習,從文中找出重點句子;②讀重點句子,即給重點句子劃分節(jié)奏,讀通讀順重點句子;③譯重點句子,教師告訴學生要注意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翻譯,翻譯句子要注意通順;④析重點句子,即探究重點句子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3)農村初中文言文閱讀方法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①反復誦讀,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功。誦讀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用朗讀的方法,反復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獲得比較牢固而豐富的感性知識。每讀一篇文言文,要先通覽全篇,初略掌握其大意,然后再借助工具書,消滅閱讀中的文字障礙,弄懂難字、難詞、難理解的語句,進一步體會其含義之后,再逐句逐段地理解全篇的內容。讀得多,讀得熟,理解也就自然會深了。熟讀可以加深理解,理解了的東西,記憶就會牢固。②掌握語言規(guī)律,學習文言文,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這就需要我們真正掌握文言字詞和古漢語的一般規(guī)律。即注意一詞多義現(xiàn)象、認準通假字、掌握文言虛詞的應用、弄清古今語句的異同等。③常做翻譯練習,翻譯是極其重要的綜合訓練,它既能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又能提高運用現(xiàn)代漢語的能力。對于翻譯,要做到忠于原文,不能望文生義,要通順明白,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的時候,要注意緊扣課文,弄清字詞本義,做到字字落實、詞詞落實、句句落實。
(4)農村初中文言文散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文言散文在整個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有較大的篇幅,因此,搞好文言散文教學,就等于搞好了文言文教學。具體操作為“正音釋詞——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分析探究”四個步驟。①正音釋詞,即把文中重點的字詞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當堂完成;②朗讀課文,教師可以范讀、教讀,讓學生集體讀或個別讀,目的就是讓學生把課文讀順、讀懂;③疏通文意即讓學生通過課下注釋翻譯全文并對文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④分析探究,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結構、概括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
3.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搜集、整理國內外關于課堂有效教學的相關理論成果,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研究提供充實而可靠的理論依據(jù)及參考與借鑒。
(2)問卷調查法。
調查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疑惑與不解,掌握學生在文言學習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3)實踐研究法。
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不斷總結,及時反饋,及時調整,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基于課堂,作用于學生,邊研究邊實踐,促進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的提高。
(4)經驗總結法。
歸納、總結、論證,形成課題研究報告或科研論文。
(三)對課題實施步驟設計和保障條件的論證
1.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13.4—2013.5)
①擬定課題方案,進行理論學習。
②搜集相關資料,制定研究方案。
(2)實施階段(2013.5—2015.6)
①制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②進行教學實踐,制作教學課件,撰寫教學課例和教學論文。
(3)總結階段(2015.6—2015.10)
①整理材料,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②申請結題,完成成果轉化。
2.條件保障
(1)組織條件。成立課題組,布置具體分工。
課題組負責人蔣昌平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及實施計劃,收集課件、教學課例、教學論文和相關資料,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和科研課題結題報告等工作。
課題組成員進行教學實踐、論文撰寫、課件制作、課例編寫等工作。
蔣運桂、許祝林負責搜集、整理相關資料(文獻),為本課題提供充實可靠的理論依據(jù)及參考借鑒。
鄧試前、鄧崇文負責問卷調查,及時反饋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以便在教學實踐中加以解決。
蔣欽華、黃捷負責課堂教學實踐和教學課例撰寫。
蔣麗、唐亮秀負責課件制作。
唐凌峰、奉大斌負責教學論文寫作。
(2)學術條件。本課題負責人蔣昌平為中學高級教師,主編過校報,發(fā)表學生10余萬字,在省級報刊發(fā)表教育教學論文數(shù)篇,并有多篇論文、課件在省市級科研成果評比中獲得一等獎,指導學生在省級報刊上發(fā)表文章數(shù)十篇,主持過省級課題《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并順利結題同時被評為廣西中小學優(yōu)秀課題。課題組成員均是教學第一線的語文骨干教師,有著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
(3)物質條件。學校為本課題組提供一定的科研經費及電腦、打印機和打印紙等必要的物質保障。
二、預期課題中期成果
教學課件、教學課例、研究報告。
三、最終研究成果
教學論文。
四、實施過程
1.舉行了課題開題報告會。2013年9月課題組負責人蔣昌平組織課題組全體成員召開了課題開題報告會。會上課題組負責人就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課題所達目標和主要內容以及課題實施步驟設計和保障條件作了詳盡論述,對課題的中期成果和最終研究成果也做了明確的安排。
2.開展問卷調查,查找問題根源
2013年10月,課題組開展了《農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學生問卷調查。我們對全校2個實驗班(九年級、八年級各一個)、3個普通班(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各一個)共五個班30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了學生學習文言文和教師教學文言文中的一些問題和癥結,這些問題的發(fā)現(xiàn)對于我們語文教師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學中應該說不無裨益。
3.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和心得體會
課題組全體成員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和心得體會,兩年來,共撰寫論文10篇,教學心得體會10篇,獲獎7篇,發(fā)表1篇。
4.組織教師上公開課,推薦優(yōu)秀教師參加比賽
2015年4月,縣教育局教研室領導來我校聽課,課題組成員黃捷老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后語文組全體教師進行了認真評課,對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進行了積極的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了一些較好的意見和建議。教研室領導以這一節(jié)課為契機,對文言文教學做了深刻的剖析,并發(fā)表了高屋建瓴的看法。推薦優(yōu)秀教師參加了縣教育局舉辦的全縣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比賽,并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
五、課題研究取得的成績
課題組組織課題組全體成員大膽進行教學實踐、積極撰寫教學課例(論文、案例)、制作教學課件。2013年10月,課題組負責人及課題組全體成員所撰寫教學課例(論文、案例)、制作教學課件均獲得了廣西中語會辦的“2013年全區(qū)中學語文教學科研成果評比”二等獎。2015年4月,蔣昌平獲得縣教育局舉辦的全縣文言文課堂教學比賽指導老師二等獎。
六、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辦法
1.課題組成員積極進取,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并取得的較好的成績。同時,我們還清醒的認識到課題研究的不足,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何將課題組成員的個人研究成果兼容并蓄、合而為一。這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2.我們必須繼續(xù)加強教育理論和專業(yè)理論學習,不斷優(yōu)化教學手段。同時還要深入教學實踐,課題組成員之間要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多傾聽學生意見,改善教與學方式。
3.爭取學校的大力支持,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培訓、學習,參加教學比賽等,學習借鑒別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
【廣西教育學會“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