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艾靈
摘要: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社會的經濟形態、經濟活動的模式以及人們的交往、思維方式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誠實守信更是電子商務時代的重要倫理原則。構建全社會的誠信機制,可從五個方面考慮:培育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規范;營造講誠信的社會法治環境;構建企業經營的誠信管理體系;創立民間誠信評估機構;建立維護社會誠信的物質保障體系。
關鍵詞:誠信;電子商務;社會誠信機制
一、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現狀
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國的網民總人數為l1100萬人,與上年同期調查結果相比增加了1700萬人。增長率為18.1%;寬帶上網人數增加了2150萬人,增長率為50.2%:上網計算機總數已達4950萬臺,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90萬臺,增長率為19.0%。雖然,我國電子商務的基礎環境不斷改善。但當問及“用戶認為目前網上交易存在的最大問題”時,“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及廠商信用得不到保障”仍然排在了最前面,其被選率占70%左右。由此可見,誠信問題成為電子商務的首要問題。電子商務要快速持續的發展,必須加快誠信問題的建設。
二、電子商務誠信缺失的原因
(一)誠信基礎薄弱,電子商務交易信任度低
由于我國長期的:“重商主義”的影響,導致一些傳統的社會誠信道德與倫理的缺失。現實社會中,假冒偽劣商品肆虐、虛假廣告泛濫、經理人缺乏誠信等誠信問題每天見諸于報端,幾乎成了普遍現象。而電子商務作為不見面的交易方式,更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同,而“無商不奸”的觀念在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人與人之間防范多于信任,都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心里障礙。
(二)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
我國當今的法律建設尚不完善,尤其是關于電子商務方面的法律法規更待發展。許多國家已經制定或正在制定一些涉及電子商務某些方面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約束交易雙方的背信行為。
(三)網絡騙術的滋生和網民安全意識不強
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電子商務以“熟透半邊天”,網上購物給大家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滋生了大量的假冒偽劣和違法犯罪,并且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取證困難等原因,網絡犯罪往往比現實商業詐騙更難追查,因此,各種網絡騙術甚至是網絡詐騙肆意猖獗,給受害人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近年來,團購網站如雨后春筍般瘋狂增長,成為了電子商務市場的 “香饃饃”。對于消費者而言,團購的超低價格確實能令人心動,然而其中所存在的各種“隱患”也會讓消費者猶豫不決。就在日前,部分網絡不法分子就將罪惡的目光瞄向了正在爆紅的團購市場,以復制、克隆真實的團購網站,制造出真假難辨的釣魚網站,進而對消費者進行詐騙。所謂釣魚網站,就是不法分子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模擬出一個與真實網站極為相似的網站,特征就是難分真偽。
(四)政府部門監管不嚴,網上經營門檻太低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第7條規定:“國家對互聯網上服務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的經營活動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不得設立從事互聯網上網服務經營活動。”根據此條和該條例第4條規定,網上經營審批、監督管理部門為政府文化行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這些部門依法通過對上網服務經營資格審批和經營活動進行監管,具有積極意義。但是,適用上述規定來審查上網服務經營者的準人資格和規范經營行為,在實踐中是非常困難,因此產生了許多不具備上網服務經營入資格的單位和個人進入了上網服務經營行列。特別是由于我國尚未制定《電子交易法》,對網上商品經營應具備的條件和程序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定,因此,網上商品經營準入資格的審查問題更多。實踐中,無論是從事個人交易的淘寶網還是從事公司交易的阿里巴巴網等,對申請經營者的準入資格審查都流于形式。
三、解決電子商務安全與誠信問題的對策
(一)培育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規范
企業經營誠信缺失的最深刻的根源是社會道德滑坡,只有社會道德建設問題得到解決,企業經營中的誠信問題才能夠解決。我們要從全民教育入手建設中國社會主義新道德體系,培育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規范。形成每個人都能夠講究信用。只有大多數企業能夠自覺地守法自律,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才能夠建立起來,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社會誠信氛圍才能營造起來,整個市場機制才可能以最低成本運行。
(二)健全電子商務政策法規
建立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信用機制,需要有完善的法制環境,必須依靠政府有法律手段強制推行。國家應該根據電子商務活動的特殊規律,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大力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信用環境,以法律的形式對電子商務中的企業和個人的權力與義務及各自的行為規范作出明確的規定,使得建立和實施信用制度有法可依。
(三)網民應該提高自己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
現實生活,很多網絡安全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網民的自身安全意識過低,使得不法分子容易鉆空子。網絡安全的難題的破解,打擊網絡事故的發生,網民自身也承擔著不可推脫的責任。因此,廣大網民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豐富自己的網絡安全知識,以不變應萬變,避免掉入不法分子處心積慮設置的網絡“陷阱”之中。除了相關部門通過法律、技術等手段打擊網絡犯罪,網民也需要養成良好的網絡安全意識,及時升級殺毒軟件,拒絕登陸不良網站,到正規下載站進行網絡下載,。另外,保護好自身的隱私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按時更換有關網絡服務證件的密碼,重要文件的加密處理和個人電腦的保護措施。網民提高自身防范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網上環境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袁中國.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的變化趨勢[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4(2)
[2]柴躍廷.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戰略與對策[J].中國創業投資與高科技,2OO4(04)
[3]王玉英.論誠信的經濟屬性與誠信體系構建[J].現代經濟,2004(04):3—7
[4]鄭摯.電子商務誠信缺欠探究[J].北方經貿,2007(11):59-62
[5]孫智英.信用問題的經濟學分析[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56-59
[6]張玉玲.社會誠信建設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