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明


王錦輝于1923年出生在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一戶貧寒之家,自幼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王錦輝讀到小學四年級時,廣東戰亂四起,家境每況愈下。無奈,王錦輝只好輟學打工貼補家用。35歲那年,他懷揣僅有的20元錢闖進香港。經過艱苦打拼,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富翁的行列,在全國捐建了118所“希望小學”。
艱苦奮斗成香港富翁
到了香港,王錦輝發現工作很不好找。后來,他到建筑工地做了一名小工。王錦輝不甘心這么混下去,經過一番思考,頭腦靈活的他開始跟師傅們學習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經過不懈努力,幾年下來,王錦輝的專業水平尤其在機電設備安裝方面的水平已不輸于工地技術員,收入也有了提高。
1963年,王錦輝辭職創業,成立了以經營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電力設備安裝為主的金城營造有限公司。為了找到項目,王錦輝每天早出晚歸,奔走于香港各寫字樓間。有一天,他獲悉,有一項新界大尾篤電站工程一直沒有公司愿意承接,王錦輝就攬下了此項工程。
為了確保工程如期完成,王錦輝每天吃住在工地。白天,他和工人們一起頂著炎炎烈日緊張勞作,渴了到水龍頭上喝口自來水,累了找塊陰涼地方席地而坐稍事休息后接著干;晚上,工人們休息了,他還要挑燈研究圖紙,思考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王錦輝帶領工人克服重重困難,如期完成了工程。憑此工程,王錦輝攫取了第一桶金。這項被業內許多人認為很難完成的工程結束后,王錦輝和他的金城營造有限公司名聲大振,迅速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一時間客戶慕名找上門——海洋公園的電氣安裝、匯豐銀行的提款機安裝、迪士尼樂園的設備安裝等各類大小工程紛至沓來。每接一項工程,王錦輝都認真對待,精心組織施工。沒幾年,他便將業務拓展到整個東南亞,公司迅速發展成擁有億元資產的香港金城營造集團,王錦輝也成為香港商界叱咤風云的人物。
花甲之年投身慈善事業
伴隨著財富和年齡的不斷增長,王錦輝漸漸地萌生了一個想法:金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有將它反哺社會才更有意義。于是,62歲那年,他毅然決定退居幕后,除大事上把把關外,將集團公司的日常業務和管理全部交給兒子王國強打理,自己騰出時間投身慈善事業。
幾十年的經商經歷,使王錦輝養成了每做一項事情都認真計劃、扎實實施的習慣。做慈善伊始,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如何才能將善舉做好、做得長遠,不至于像曇花那樣一現即謝。琢磨數日,王錦輝覺得必須將慈善當作一項事業來做。于是,他在集團公司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會,并訂立一項制度——集團公司每年從獲得的利潤中按比例提取一筆資金撥給基金會,用于慈善事業,以保證善款來源。
資金來源有了,但重點應該放在哪里呢?王錦輝想起了自己被迫早早輟學打工的童年,他決定把重點放在資助那些因家庭貧困讀書遇到困難的孩子和教育事業上。香港回歸祖國前,他就陸續捐資300萬港幣,資助家鄉東莞石排鎮中心小學、石排中學以及東莞理工學院等東莞六七所大中小學的建設,并捐贈100萬港幣在老家石排鎮設立了王錦輝獎學金,激勵家鄉學子發奮讀書。
現在,石排鎮的父老鄉親們每當看到自己的孩子走進漂亮的校園安心讀書時,都交口稱贊王錦輝“為家鄉辦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叮囑孩子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王錦輝爺爺的一片心血和期望”。
捐建118所“希望小學”
1998年12月,王錦輝到廣東省連州市高山鎮斜塝村參加香港童軍總會組織的一項野外露營活動閉幕式。斜塝村位于粵北山區,經濟不是很發達。逗留期間,王錦輝特地來到斜塝小學,想看看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到達斜塝小學的那一刻,王錦輝驚呆了,校舍是20世紀50年代建的老屋,已經四面透風、破敗不堪,學生的課桌全是舊木板拼接而成,校園里雜草叢生,一堵剛建1米高的圍墻齜牙咧嘴地撂在那里……
王錦輝當即決定捐款30萬元人民幣,幫助斜塝小學重建校舍。校舍建好后,王錦輝又捐資13萬元人民幣,為學校購置了全新的桌椅,修建了籃球場,將全部教學設施按國家二類標準配齊,并為每個學生定做了一套校服、贈送了一個新書包。竣工典禮那天,他語重心長地對孩子們說:“同學們,我叫王錦輝。小時候,因為家庭生活困難,我讀不起書,飽嘗了沒有知識的苦惱。我不希望你們再像我一樣。現在新校舍建成了,我希望你們好好讀書,牢記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家鄉的窮貌,讓生活富裕起來!”
后來,王錦輝知道了“希望工程”。于是,年近80歲的他心中燃起了助力“希望工程”之夢。他立下宏愿,有生之年要捐建100所“希望小學”。經過實地考察、聯系,不久,王錦輝即在祖籍廣東韶關市南雄下汾鎮捐資建造了第一所“希望工程”小學——下汾鎮金城小學。
自1999年捐建第一所“希望小學”至今十幾年間,王錦輝每年幾乎大半年時間奔走于全國各地的貧困地區,常常乘車或坐船十幾個小時,有時還要翻山越嶺、過溝蹚河,步行數公里甚至更遠才能到達目的地。碰上惡劣天氣,他還會遇到危險。2003年4月19日,王錦輝在湖南汨羅市鄉村捐建的一所“希望小學”要開工,81歲的他照例去現場考察。忙完一切乘車返回時,天空烏云密布,下起了雨。行進中,對面一輛大貨車突然失控,迎面撞上了王錦輝乘坐的小車,致使車體嚴重變形,同行的其他人趕緊將王錦輝救出,只見他滿臉是血,耳朵上被扎進一塊車玻璃碎片,表情非常痛苦。大家迅速把他送到附近的醫院。經檢查,王錦輝鎖骨骨折,耳朵被割傷,幸運的是身體其他部位沒大礙。
車禍后,家人和親友都勸王錦輝別再這么跑了。可他依然車照坐,貧困鄉村照去。聽說他這次遭遇的人都說:“王錦輝捐的不是錢,而是生命,他把自己都給了貧困地區的窮孩子們啦。”
幾十年來,王錦輝就是這樣,腳踏實地地捐資助學。在他的無私捐助下,一座座漂亮的新校舍拔地而起,一批批貧困地區的孩子展翅高飛……截至2014年年底,他的行程達到50多萬公里,用于建“希望小學”和發展教育事業的捐款近1億元人民幣,共捐建了118所“希望小學”。王錦輝因此贏得了“中國最牛捐資助學老人”的美譽,先后被廣東省東莞市、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等許多城市授予榮譽市民;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評為“愛心使者”;榮獲了“南粵慈善之星”“首屆東莞十大慈善人物”等20多項榮譽稱號;香港特區三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都對他贊賞有加并專門題詞勉勵。
如今,已經92歲高齡的王錦輝還在為捐資助學不知疲憊地奔忙著。他說:“這是我的責任,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能多做一點兒我就多做一點兒。”
香港金城營造集團董事局主席王錦輝在全國19個省、自治區捐建了118所“希望小學”,捐出的善款近1億元人民幣,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愛心大使”稱號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