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逸


兒子:因父母離異傷懷
1981年出生的郎世瑋是郎咸平的長子。郎世瑋13歲時,郎咸平從美國回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不久便與妻子離婚,郎世瑋和弟弟留在了美國。
年少的郎世瑋認為父親不要他了,深受打擊,甚至對自己的存在都產生了懷疑。從此,他和一群稱兄道弟的哥們兒滿街游蕩、打架斗毆,還在身上文了一條龍。1995年,14歲的郎世瑋因在學校將同學打傷,被校方給予很嚴重的處分,他更加看不到未來。
郎咸平得知后,給兒子打電話:“世瑋,你要永遠記住,世界上最可悲的男人是沒出息!你要不好好讀書,下場只能用‘可悲來形容。”沒有指責也沒有安慰,只是一個男人與另一個男人的對話。渴望父愛的郎世瑋沒等父親說完,一氣之下掛了電話。
父親的話在郎世瑋心中刻下了很深的印痕。在家里待了一段時間后,他進入了賓夕法尼亞卡森隆軍事中學。畢業后,他又考入倫斯勒理工學院,邊服兵役邊讀書。2001年,郎世瑋退伍了,同時也拿到了大學文憑,進入美國高盛公司,成了高盛投資銀行的系統分析員。
此時,郎咸平已回到內地,在北京大學執教。想到兒子的那些玩伴,絕大多數都是生活在美國社會最底層,還有不少人進了監獄,他決定讓兒子回國,他怕年僅20歲的兒子再次迷失。
2001年秋天,接到父親的電話,加上母親的勸說,郎世瑋回國了。因為心里有怨恨,郎世瑋不愿跟父親在一起。在北京和父親見面后,他進入深圳一家證券公司工作。一年后,公司出現嚴重財務問題,他找朋友借了1萬元錢來到上海,四處求職,最后在寶鋼華寶信托找到一份研究員的工作。正是在這兒,郎世瑋認識了后來的妻子,一位美麗的上海姑娘,也是華寶信托的工作人員。她的父親是工人,母親是公安局一般工作人員。
得知兒子在追求一個工人家庭出身的姑娘,郎咸平堅決反對。郎世瑋卻覺得自己找到了一生的伴侶。認識短短幾個月,他就和這位姑娘領證閃婚了。
有了愛情的滋潤,郎世瑋才華漸露,先后擔任上海復星國際集團總經理助理、德邦證券研究所所長……2007年,郎世瑋創辦了珺翰國際貿易公司。在隨后的幾年里,他建立了中國第一支私募對沖基金“郎基金”,出任上海高漢新豪資產管理(有限合伙)總經理、上海哲琿金融首席執行官、上海一家律師事務所的高級顧問,成為上海灘知名的年輕企業家。
事業的成功并沒有消減心靈的創傷,郎世瑋對父親依然很疏離……
父親:冷漠背后有溫情
2007年8月的一天,郎咸平稱有重要事情,約郎世瑋到上海老城區一家西餐廳見面。郎世瑋匆忙趕了過去。
隔著黑色的餐桌,父子倆靜靜地坐下。
“世瑋,今天約你來,是有些話想對你說。”郎咸平深深地看了一眼兒子,許久,他才緩緩地講述起來,那是郎世瑋第一次從父親口中得知父親和母親的故事:
郎家祖籍山東濰坊,郎咸平的父親是國民黨部隊的高官,母親出身書香門第。那時,郎家住在臺北的一處眷村,郎咸平在臺中讀大學,每個周末都要從臺中坐公交車回臺北的家,周日再返回臺中。
郎世瑋的母親是公交車上漂亮的售票員,出生在臺北鄉下。郎咸平每次都能“碰巧”坐上這班公交車。碰面的次數多了,兩個年輕人產生了愛慕之情。郎咸平大學一畢業,兩人就結婚了,很快便有了郎世瑋。
郎世瑋3歲時,郎咸平考上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一家人來到了美國。剛到美國時,郎咸平是個窮學生,沒有能力養家。為了補貼家用,郎世瑋的母親給人當過保姆、做過保潔員,還做過唐人街的縫紉黑工,一家人吃了不少苦頭。
郎世瑋讀小學二年級時,郎咸平博士畢業,到紐約大學做了副教授,一家人搬到紐約,生活終于好轉。
1994年,郎咸平應聘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他希望一家人回香港。可那時,郎世瑋的母親剛好考上了紐約市聯邦郵政局。這份工作對于在美國苦了許多年、做過許多下等職業的她來說非常難得。因此,她非常珍惜這份工作,不愿隨郎咸平去香港。
就這樣,夫妻兩地分居,再加上家庭背景的差異導致生活理念不同,在不斷爭吵中積累了太多負面的情緒,感情漸行漸遠,最終兩人離婚……
“我對不起你媽媽!那時,我們太年輕,一心只想著如何努力改變命運,卻弄丟了婚姻。”郎咸平愧疚地說,“如果放到現在,我不會和你媽媽離婚,不會離開你們兄弟倆,不會每一天都在愧悔自己身為父親的失職。”
第一次看到父親道歉,郎世瑋深受震動。一直以來,父親在他心中都是理性和強大的,他從來沒有想到父親還有如此溫情的一面。
那一刻,郎世瑋想起了自己剛回國時,父親請他到西餐廳吃飯。開始點餐時,父親翻來覆去地看著菜單,卻做不了決定。后來,父親將菜單一丟,說:“什么時候吃飯能不先看旁邊的價格就好了!”最后,父子倆還是離開了西餐廳。現在,他明白了父親為何點餐如此糾結,那是曾經的艱難生活烙下的傷痕。他心里暗暗后悔自己對父親的態度,他遲疑地伸出手,放在父親的手背上。父子倆彼此相視,仿佛聽到了內心的堅冰開始消融的聲音。
2007年9月,郎世瑋的兒子出生。自己有了孩子,他開始重新審視父親。想到父親大學一畢業就結婚有了孩子,帶著妻兒在異國艱難地求學求生,他突然感到很心疼父親,對父親的怨恨化成了零。
2009年,再次離異后的郎咸平試探著跟兒子提出,想成個家。郎世瑋不置可否,沉吟半晌,反問父親:“爸,你都離過兩次婚了,為什么不能一次婚姻走到底?”郎咸平一愣,一句話也沒說。顯然,他被兒子的話深深地觸動了。此后,郎咸平沒有再提重新成家一事,多年來一直單身。父親的妥協讓郎世瑋很感動。原來,父親是在乎他的。
2010年9月,郎咸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位知名的經濟學家竟然談起了“愛情經濟學”。
我自己不是婚姻成功者,但我從我兒子的婚姻中看到了婚姻的本質。作為一個失敗的過來人,我曾經對大兒子說:“我希望你一輩子都愛你老婆。”我也對我的兒媳婦說:“如果你要保留這個婚姻,就一定要給他適度的自由。”
要想獲得愛情中的幸福,就不要讓欲望影響你的生活。煩惱我們成年人的,不是煩惱本身,而是欲望和期待。如果我的人生能再來一次,我希望可以像他們一樣,更希望一次婚姻走到底……
那天,郎世瑋在媒體上讀到父親的訪談時,非常感動。他理解了父親的婚姻悲劇,父母離異多年,父親依然照顧著母親的生活;他也理解了父親對他的愛,只是,年輕的父親還沒學會如何為人父,婚姻便在追逐成功的欲望中解體了。
想到滿身的文身,以至于后來在公眾場合從不敢脫下衣服,甚至連白襯衫都不敢穿;想到數次對父親大發脾氣,而父親卻始終隱忍不語,郎世瑋暗暗羞愧。直到這時,他才明白,許多年來,他對父親的怨恨,他的叛逆,其實都是想引起父親的注意,呼喚父愛回歸。其實,父親對他的關注和愛從沒遠離。
父子約定:尋找曾經遺失的美好
前嫌盡釋,父子倆的關系變得親密起來。郎咸平只要在上海,郎世瑋便邀請父親來家里,他想好好陪伴父親、好好盡孝,讓父親享受天倫之樂。
跟一心撲在事業上的父親不同,經歷過父母離異的傷痛,郎世瑋非常顧家,從不把工作帶回家,從不愿為了事業犧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每到周末,他會放下所有工作,甚至關掉手機,專心陪伴妻子、兒子和女兒。在郎世瑋的記憶中,父親從來沒有帶他出去玩過。他不愿自己的孩子也有這種遺憾。所以,他總是帶著孩子外出旅游,享受當一個奶爸的快樂。
郎世瑋對家庭盡職盡責,沉浸在幸福中。郎世瑋的妻子為人做事宛如大家閨秀,從容大氣,讓大家稱贊。
看著兒子一家幸福地生活,郎咸平感慨萬千。他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美妙。漸漸地,他樂此不疲地融入這個家庭中,成了其中的一員。郎咸平的主要物業及生活都在上海,他早已認可了兒媳,他把自己在上海的所有事宜都交給她打理。兒媳儼然成了郎咸平的管家。而郎咸平的財產則交由郎世瑋打理。也就是說,郎咸平掙錢的事由兒子打理,花錢的事則由兒媳婦打理。
轉眼幾年過去了,郎咸平對兒媳越來越滿意。在一次家庭聚會中,郎咸平一時高興,借著酒勁兒,跟郎世瑋的岳父吐露真言:“親家,其實當時我很反對他倆結婚,你知道為什么嗎?門不當,戶不對,99.9%的婚姻可能都是悲劇。看看我的婚姻,你們就知道了。可世瑋和他媳婦用事實證明我錯了,他們就是那0.1%。”
郎咸平舉起酒杯,給親家敬酒:“你們夫妻倆老實忠厚,不貪不妒、不慢不疑,夫妻恩愛,才養了這么好的女兒。我真心疼愛你們的女兒,也真的好羨慕你們。”親家感嘆道:“其實,我們應該感謝你養了一個好兒子,無論是貧窮時還是富貴時,都讓我的女兒生活得很幸福。”郎咸平看著兒子,百感交集地說道:“兒子,你比爸爸懂得生活。”
郎世瑋看著父親,心里充滿了同情和憐惜。父親婚姻坎坷,才會對正常的家庭生活如此羨慕。
仿佛為了彌補曾經失落的愛的表達,一向節儉的郎咸平很舍得給兒子一家買禮物。郎世瑋的妻子有一大堆名牌包,都是郎咸平送的;兒子、女兒那些新奇的玩具,也是郎咸平從世界各地淘來的。在郎世瑋眼里,一向不喜歡孩子的父親竟興致盎然地給孫子、孫女當馬騎,玩得不亦樂乎。
有一年過春節,郎咸平給孫子100元壓歲錢之后,轉頭逗趣才兩歲的孫女:“小姑娘,你要多少壓歲錢呀?”兩歲的小孫女稚聲稚氣地說道:“10萬。”郎咸平點著孫女的小腦門:“為什么要10萬呀?”小姑娘認真地答道:“因為是10萬個為什么呀!
大家恍然大悟,郎咸平大笑起來,一把抱起小孫女,動情地說道:“和你爸爸小時候一樣可愛。”郎咸平說起了郎世瑋童年的趣事。那時候,郎咸平工作、學習太忙,沒時間陪兒子玩,可兒子總纏著他。郎咸平敷衍一番后,便說:“好了,我要工作了,不睬你了。”小世瑋一聽,小腳丫踩著父親的大腳丫,說:“你不睬我,我踩你!”“現在想來,真是太美好了!”郎咸平悲傷地搖搖頭,隨即憐愛地撫摸著孫女的小臉蛋說:“不過,我的孫子、孫女讓我再次感受到了那種美好。”一旁的郎世瑋早已聽呆了。
2012年6月,郎世瑋參加了兒子的幼兒園畢業典禮。那天,看著兒子和小伙伴們又蹦又跳地在臺上表演,郎世瑋突然傷感起來。從小到大,自己的父親從來沒有參加過他的任何畢業典禮,也從來沒有感受過他今天的這種快樂。
典禮結束后,郎世瑋將手機拍的照片發給父親,隨后給父親打電話:“爸,我準備讀博士,希望我博士畢業時,你能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
電話的另一端,郎咸平沉默半晌,說道:“我一定會去。到時,我們一起穿著博士袍合影,一起把我們遺失的美好都找回來。”
2014年,郎世瑋考取了上海華東政法大學,攻讀法學博士。父子的約定將在三年后實現。
2014年10月,郎世瑋把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困惑寫成書《尋找遺失的美好》,以風趣的筆觸展現積極的生活與思維方式,關注現代青年人的心靈成長。這本寫給“80后”“90后”的修心啟蒙書,充滿了郎世瑋對人生深邃的思考。他要和父親一起,尋找曾經遺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