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香
不久前,我們這里發生了一件讓人痛心的事,成為大家街談巷議的熱點,也讓許多家長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觀念,“成人”與“成才”孰輕孰重?
一位名叫亞偉的男孩,家人一直希望他成為端鐵飯碗的國家公務員。認為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其他的都不重要。亞偉不負眾望,順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畢業后參加公務員招生考試,以筆試第一名的好成績順利勝出。但在面試時,他的表現卻不佳,慘遭淘汰。心理上的極大落差讓亞偉郁郁寡歡,自此自閉敏感,繼而躁動不安、語無倫次、行為怪異,很快發展到精神分裂狀態。
熟知亞偉成長經歷的人都清楚,亞偉的發病看似受到意外打擊后的突發事件,其實,事件背后隱匿的是一種必然。因為在亞偉的人生道路上,好成績、好大學、鐵飯碗就是他追求的目標。什么為人處世、心理素養,沒有誰點撥過他。從小到大,他就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的書呆子。
自中學開始,爺爺奶奶就在學校附近租房子陪讀。老人寵溺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每天晚上,爺爺奶奶總是將洗腳水端到亞偉跟前,他換下的襪子也由奶奶洗。亞偉卻絲毫不覺得有愧。爺爺奶奶做了標準的“孩奴”,可孩子卻從未被感動過。
一個星期天,老人外出為亞偉購物,天氣突變,風雨交加。想起陽臺的窗子沒有關,而且晾衣架上還有晾曬的衣服,奶奶便打電話讓亞偉把窗子關好。奶奶的電話驚擾了亞偉的美夢,他責備奶奶的電話不合時宜,而且聲稱他還要睡覺,不方便起來關窗。于是,奶奶辛辛苦苦洗好的衣服被風雨吹打得七零八落,弄得又濕又臟,奶奶心酸得差點兒沒哭出來。
還有一次,爸爸的膽結石病突然發作,疼得大汗淋漓,大家亂作一團,忙著救護。亞偉卻無動于衷地坐在那里玩手機。事后問及此事,亞偉說:“你們不是都在那里照顧了嗎,我能干什么呀?再說,又不是我過去看看他就不疼了。”
孩子的這種自私、寡義像冰冷的利刃將家人的心刺痛卻未刺醒。大家一致認為,樹大自直,孩子長大以后就懂事了。在這節骨眼上惹孩子不高興會耽誤學習的,能將就還得將就。
這種嬌慣不僅導致亞偉沒有愛心和責任心,而且在衣食住行上自理能力極差,表現出非常嚴重的人格缺陷。他沒有自己的喜好和追求,孤僻封閉,少與人交往……所以,面對人生道路上的風雨來襲,他不具備絲毫的抵御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找不到宣泄不良情緒的通道。由此,生活中遭遇的第一次挫敗就將他徹底擊垮……
公務員的面試測評其實是一種綜合素質的考察。而亞偉除了書本知識優秀,其他能力都是弱項,正所謂“高分低能”。這足以證明父母只看重成績的教育方式是失敗的。
而今,亞偉的父母終于明白,情商比智商要重要得多,培養孩子要“先成人后成才”。孩子只要有一個開朗、堅強、自信、陽光、有擔當的心理品質,即便遭遇失敗,他也能堅強地站立起來,反敗為勝。
如今的問題孩子似乎特別多,我們經常會看到或聽到一些發生在校園里的暴力或自殺事件。追根溯源,往往與肇事者的人格缺陷有關,而問題孩子的背后常常又是問題家長。很多家長只以成績來評判孩子的品質優劣,不注重良好習慣和生存能力的培養,嚴重影響著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當孩子出現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問題時,家長要及時地進行正確的疏導,為孩子打開心扉,解除壓力,讓孩子以正確的心態迎接生活,健康豁達,積極向上。
當今,用人單位招攬員工時會遵循這樣一種標準: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訓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德”不僅指道德,而且包括良好的素質、健康的人格。這種用人原則無不體現社會在人力資源的使用方面,在力求德才兼備的情況下把“成人”放在了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