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世紀80年代,克里本朵夫將“語意學”引入了設計領域,為室內設計加入了更豐富的內涵。語意學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令設計作品不僅僅具有物理功用,還有隱喻的作用,令設計作品的文化內涵充分展示出來,體現了作品的象征意義,提升了作品使用者的感知。通過研究語意學在室內設計的應用,可以豐富空間的設計語言,提升室內空間的文化層次和精神境界。
關鍵詞:語意學;現代室內設計;應用
語意學是探索語言意義的學科,基本的構架來源于語言符號系統,涉及到語言學、邏輯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等領域。語意學本身就是一們綜合學科,在20世紀60年代被廣泛認可。語意學表面上看與室內設計并無直接聯系,但符號學理論認為符號的觀點可以理解和研究一切學科,即人們的感官在接受刺激后形成的概念,能夠通過類比和比喻的方式與人文、情感、藝術建立聯系。簡而言之,語意學是研究人造物在使用環境中的象征特點,并將其知識應用于設計領域,令現代室內設計不僅僅具有物理功用,還擁有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含義。
一、室內設計引入語意學的背景
二戰后人類經過十年的復興,歐洲各國都取得了相對的繁榮。從收入額分析,一個被稱為“中產階級”(包括藍領與白領階級成員、知識分子、部分小企業主、農業工人,等等)的新社會階層日益擴大,成為西方社會消費者的中堅力量。
現代主義設計的宗旨在于設計能夠工業性大批量生產的產品,可快速復制,并不重視個體的獨特性,最后陷入了簡單、僵化、缺乏藝術性的模式,失去了設計的內涵,而語意學在設計中的應用打破了這一點。語意學將符號引入了設計,將殘品視作傳達功能的符號系統,在表現形式上,具有強調形態的隱喻、符號意義和傳統文脈,從而擴展了室內設計及造型語言,創走了種種豐富且有象征意味的形態。現代主義設計將設計對象聚焦在“物”上只是從空間利用和功能實現上來對室內進行設計,其設計原則是“功能——形式”,單純地追求最底層的使用需求,而無法滿足使用者更高的精神和審美需要。語意學的加入使設計師的作品跳出了“物”的藩籬,將目光轉向了更為廣闊的視野。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生活空間環境要求原來越高,表意學在室內設計的應用屬于室內設計學科與表意學原理的綜合研究,研究的內容是誰及表現形式與空間文化屬性以及空間相關的人之間的關系。
二、室內設計中語意學的應用
現代室內設計的作品的外在可以類比成語言,可以通過修改已有的元素來創造新的產物,現代室內設計的含義不斷增加,引入了其他學科的內容,彼此不斷融合,為室內設計加入了更豐富的內涵。語意學的應用重點在于符號的應用,每個符號都包含兩種方面的含義,一種是符號的形式,是物體呈現出的符號形式,另一種是符號的意義,是隱藏在符號表象之外的意義。一般而言,室內設計的形態、結構、色彩、肌理都可以看成是符號,通過眾多“符號”的組合來表達設計者的設計意圖。
室內設計在設計學中的歷史較短,工業革命帶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到來也將各種學科劃歸到一個總的框架之下,令室內設計處于一個重新構造語言的時代。
和語言一樣,設計也是利用基本的符號和元素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邏輯組合,進而實現一種兼具物理和美學雙重價值的設計產物。語意學在現代設計中主要實現的是非物理的意義,是在挖掘設計產品之外的內涵,創造新的感念符號,反映主體對客體的理解,通過產品外在形態的設計來展示產品的內部結構和功能。
在室內設計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實際對象的現實條件,來體現它原有的功能性,還要充分發揮它的性格語言來表達內涵。基于此,設計師要使用單一的形態來展現自身的特征,描述其概念和品格,游離于自身表現形式之外的,是設計過程中可視的軌跡,創設了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使室內設計的語意在特殊的環境下將人們帶入更加和諧、自然的物化形式的深層體驗之中。
語意的解讀是功能和文化的交互行為,在解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改變以往的視覺模式,避免平時的視覺習慣,形成一種新的視覺方法來感知世界,善于從視覺的外在形象來抓住事物的內核。在分析室內設計作品使用者對室內作品的語意解讀,可以分為由淺入深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分類鑒賞層次,通過相應的視覺線索來區分空間造型、風格和功能;第二個層次是自我驗證,鑒賞者通過實際使用的體驗,客戶的感知,來觀察室內設計作品對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造成的影響;第三個層次是發現新形勢階段:鑒賞者在使用室內設計作品時發現新的含義。第四個層次是解讀符號語意:使員工依據自身類型、個人的理解,通過相關的設計作品來比較解讀語意內涵,這一過程使通過室內設計的外在來解釋內在的含義,是功能更加易于理解。在人對室內空間的理解過程中,感知和情感體驗是人們對室內設計認知的重要途徑,可以深刻體驗到語意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對設計作品的積極體驗,可以很好地了解空間設計的原理,理解符號轉化的過程,增加人們對環境的認同,使作品的感性因素得到很好的傳達。
近年來,高科技的應用和新型材料的出現,為室內設計師實現不同情感表達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使得一些原來看似不可能實現的造型變為現實。例如,首都北京的“鳥巢”建筑和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的造型均是通過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的使用實現的。
三、室內設計中表意學要素分析
(一)室內設計中的傳達者
室內環境的設計屬于建筑設計中較復雜的一種,將室內環境視為一個整體的表意活動時,表意者是對室內空間形式起直接作用的個人、團體等,主要是指設計者或設計團隊,室內設計者是指一些專門從事室內設計的人員,其工作內容是提出空間功能、形式、材料、結構構造以及聲光、電、熱等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還有相關標準的制定者,室內設計公司管理者和室內設計的委托人等,他們的意見也會反饋在室內設計的成果上,他們也是室內環境設計的傳達者。
(二)室內設計的表意內容
室內設計的表意內容是指表意者要傳達的理念,其中包括設計者對空間設計的構思、對材料的利用,獨特的審美情懷、對使用者需求的把握,等等。表意內容并不是設計作品,而是通過設計作品表達出的抽象內涵,設計作品展現的設計者的設計理念、知識結構、綜合素養,而使用者對設計作品的評價也源于此。
設計者在設計之初對自己的設計作品有一個總體概念,但表意內容是否能夠正確傳達也取決于設計者的設計水平和綜合素養。設計構想源于設計者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經驗,但設計作品并不能直接模仿原有的作品,而是要加入自己的思想來創造出新的內容。
(二)室內設計的表意媒介
室內設計的表意媒介即載體,是室內作品交工的實體,設計者通過交付的設計成品,軟裝、硬裝即附屬家具等實體來表現抽象的理念。設計者通過作品涉及形態的造型、聲光、材質等讓人的眼睛、耳朵、皮膚來感知,形成一種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符號系統,是設計藝術與科技技術結合的產物,是設計構思得以實現的方法和手段。
(三)室內設計的受傳者
室內設計的使用者包括可以接觸到室內作品的大眾都是受傳者的范疇,他們在與設計作品的接觸中感知到設計者的意圖,解讀設計者的思想。媒體工作者也可以是室內設計的受傳者,且因為他們的工作性質的傳播性,把對設計作品二次解讀并傳播給普通受眾,引領普通受眾對設計者的進一步解讀,同時其他設計者也可以看做是受傳者,他們身兼傳達者和受傳者的雙重身份,在符號解讀和專業設計知識素養上比普通人更強,因此對作品的理解遠遠超過其他人。
四、結語
在當今的設計環境下,單一地追求作品的實用性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現代室內設計需要在物理功用之外加入文化、精神的內容,實現“以人為本”的宗旨。隨著物質水平的極大提高,人們審美能力也隨之提高,因此對于“物”的內涵有著更高的需求,對于個性化的設計要求得也越來越高。語意學的加入,能夠明顯提高室內設計的內涵,明顯提高使用者的歸屬感。
參考文獻:
[1]曹宇.語意學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09,(26):27.
[2]譚雪嬌,樊孟維.語意學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14,(07):41.
[3]劉昱.產品語意學設計方法應用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12):188-190.
[4]袁薇.淺談產品語意的理論及其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7,(11)129-131.
[5]龍圣杰.語意學在產品色彩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市場,2008,(48):152-153.
[6]湯志堅.操縱裝置語意學設計研究[J].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1992,(02):88-93.
[7]張琲.產品語意學在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06,(01):188-1893.
[8]章宇,李世國.產品語意學在未來數字化設計中的應用[J].消費導刊,2008,(10):188.
[9]楊玲.基于語意學的產品文化意味表達研究[J].包裝工程,2013,(14):41-44.
[10]王詠梅.產品語意學在高校校園環境設施設計中的應用[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85-89.
[11]胡飛,楊瑞.設計符號與產品語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12]張綺曼,鄭曙.室內設計資料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
何晴,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