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然而一些地區經濟的發展,會對當地的原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隨著人們對環境的日益重視,綠色節能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在各個領域。受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環保理念的影響,在建筑工程行業門窗幕墻的設計中,更多的運用了綠色節能技術。本文對我國建筑門窗幕墻設計中產生的問題和如何運用綠色節能技術進行分析,旨在為建筑門窗幕墻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隨著全球環境的逐步惡化,當今社會的成員對生態環境越來越重視。這也使得綠色環保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建筑行業當中,門窗幕墻的設計更加重視綠色節能技術的使用。受此影響,越來越多的節能材料出現在建筑門窗幕墻的市場當中。這也進一步的促進了綠色節能技術的發展。
綠色節能技術在門窗幕墻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建筑行業當中,門窗幕墻的綠色節能技術被廣泛應用。然而,隨著節能材料的增多,在建筑工程門窗幕墻的材料使用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是設計人員忽略了綠色節能的相關知識。盡管我國的門窗幕墻設計領先世界上很多的國家,但在綠色節能技術的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不足,尤其是對于綠色環保節能技術的相關知識缺乏深入的了解。這也使得設計者在設計門窗幕墻的時候,只知道需要運用綠色節能技術,設計出緊跟綠色環保風潮的產品,而忽略了受眾對于門窗幕墻產品的喜愛程度。更加嚴重的是設計者為了門窗幕墻更加的綠色環保而降低了建筑結構的質量,從而使得建筑質量出現安全隱患。此外,門窗幕墻的設計一般是在建筑工程主體施工結束之后,再加上設計者和建筑設計單位的交流溝通較少,這就導致了部分設計者設計出的門窗幕墻與整體的建筑風格不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設計者對于門窗幕墻設計的想象空間。而消費者在選擇門窗幕墻設計方案時,其注意力更多的是停留在價格、外觀、性能之上,這也限制了門窗幕墻設計的發展。
綠色節能技術在門窗幕墻設計用的應用
1.保溫方面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
門窗幕墻的保溫性更多的體現在在我國北方地區,而綠色節能技術在門窗幕墻的設計中,為了保證更好的保溫效果,設計者需要使用合適的面板,結合門窗幕墻的框架結構來確定門窗幕墻設計的具體方案。因為不同的材質,其保溫效果是不一樣的。目前市面上比較常用的保溫面板主要有玻璃面板和金屬面板以及石材面板。而常見的門窗框架材料主要有松木、鋼材、合金、玻璃鋼、PVC等。
2.采光通風方面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
門窗幕墻設計技術騰飛的基礎是當今社會科技的進步。當人們更多的關注環保節能時,為了更好的迎合消費者,門窗幕墻設計過程中所使用的節能材料也就成了市場的寵兒。傳統的門窗幕墻設計,設計者更多的是根據建筑原有的形態來設計門窗幕墻,而忽略了太陽光照與通風的條件變化,從而導致很多門窗幕墻不能滿足客戶對于光照和通風的要求。而在設計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提升建筑的采光通風條件,呼吸式門窗幕墻設計被更多的建筑單位接受。這種結構形式主要是通過利用自然環境中的光照和通風,來提高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風條件。這不僅減少了能源的消耗,也降低了建筑成本,更保證了綠色節能技術的推廣。而如何根據太陽光線來把握光照通風的性能這就需要設計者長期觀察建筑結構中太陽光線照射的角度和強弱。然而通過這種方式設計出來的門窗幕墻成本是高昂的,雖然它的采光通風效果會很好。因此,通過綠色節能技術,依據百葉窗和擁有反光板的幕墻設計出來的雙層幕墻就成了大眾客戶的首選。它使用節能技術,使得門窗幕墻更加的環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對于能源的消耗,提高了建筑的舒適環境。
3.遮陽方面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
在建筑行業當中,除了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效果之外,門窗幕墻的設計過程中,更要考慮遮陽效果,這看似是相互矛盾的結合。其實不然,良好的采光通風條件和較好的遮陽都能提升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舒適度。因此,綠色節能技術也廣泛的應用在門窗幕墻的遮陽效果設計中。所以在門窗幕墻設計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建筑風格和光照條件,設計者設計出了遮陽百葉窗、自動遮陽板等具有遮陽效果的門窗幕墻。具體的說,設計者會根據建筑物的具體情況,結合太陽光線的照射環境以及不同時段的太陽光線的強弱程度來設計合適綠色節能的遮陽產品。這種門窗幕墻不僅能夠讓建筑內部的環境隨著光線的變化而改變遮陽效果,更能使整個建筑環境更加的適合客戶的需要。
結束語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建筑行業的發展,然而建筑行業是一個非常需要能源支撐的產業,其中門窗幕墻行業中的能源消耗比重占據了建筑行業中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因此,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就成了門窗幕墻行業能夠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對于門窗幕墻的設計,設計人員在充分利用綠色節能技術的同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滿足客戶對于節能產品的性能方面的需求。目前,在門窗幕墻行業,綠色節能技術主要應用在采光通風和遮陽保溫的產品設計方面。雖然在門窗幕墻設計中對于綠色節能技術的運用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設計者們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希望通過本文對于建筑門窗幕墻設計中應用綠色節能技術的分析,能夠對廣大的設計者有所幫助。
(作者單位:中山盛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