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心臟功能的敏感指標
常用的冠心病檢查方法包括靜態心電圖、心電圖負荷試驗、動態心電圖、心臟彩超、冠脈CT、冠脈造影、核素心臟顯像、心肌酶譜等,各種檢查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靜態心電圖是最簡便、常用的方法,但不發作時多數無特異性;心電圖負荷試驗可誘發安靜狀態下無癥狀的心肌缺血,但懷疑心肌梗死的患者禁忌做檢查;動態心電圖無創、方便、患者易接受,但其記錄導聯有限,無法反映整個心臟的情況;心臟彩超可觀察室壁運動,但對心肌缺血的判定不太在行;冠脈CT雖然是一種無創性檢查,但輻射劑量比普通CT大數倍,且受檢查時患者心率影響較大;冠脈造影是確診冠心病的“金標準”,但檢查有一定創傷,需注入較多造影劑,且只能了解冠脈有無狹窄,并不能觀察到心肌是否存活;核素心臟顯像是通過靜脈注射能被心肌細胞攝取或通過心血池的特殊藥物,應用核醫學儀器(SPECT或PET)采集心臟圖像,評價心肌血流灌注、心肌代謝、心肌活性及心室功能。與其他方法相比,核素心臟顯像具有簡便而無創的特點,結合運動負荷試驗可提高檢出率。放射性核素心臟顯像的價值已在國際上得到廣泛公認,在我國也逐漸得到臨床醫師的認可。
兩種檢查,各有用途
核素心臟顯像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心肌灌注顯像,主要用于評估冠狀動脈血流灌注情況,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可顯示心肌缺血區明確缺血的部位、程度和范圍。另一種是心肌葡萄糖代謝顯像,主要用于存活心肌的檢測,常與心肌血流灌注顯像聯合應用。
心肌灌注顯像又分為靜息和負荷兩種。靜息心肌灌注顯像是患者在安靜狀態下,靜脈注射放射性藥物后做檢查;負荷心肌灌注顯像是患者在負荷(通過運動或藥物)達規定標準后,靜脈注射放射性藥物,再做檢查。負荷顯像可使靜息狀態下被掩蓋的輕度心肌缺血充分暴露出來,提高冠心病的檢出率。必要時,可同時選擇靜息和負荷檢查,也可只做其中一種。通常,患者在注射放射性藥物30分鐘后,需要吃煎雞蛋或喝牛奶,促進膽囊排空;再過1-1.5小時,做SPEC下檢查,檢查過程需20-30分鐘。檢查完成后,由醫生處理圖像分析結果。
心肌葡萄糖代謝顯像是目前判斷存活心肌的”金標準”,常與心肌血流灌注顯像聯合應用。存活心肌檢測有助于幫助冠心病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手術還是保守治療)。判斷存活心肌時,在禁食狀態下口服葡萄糖50克,1小時后靜脈注射放射性藥物;判斷心肌缺血時,直接在禁食狀態下靜脈注射放射性藥物。注射藥物45-50分鐘后,進行PET檢查或SPECT負荷顯像。
哪些患者需要做核素心臟顯像?
不明原因胸痛者,懷疑冠心病、心肌炎者,冠心病高危患者,估計心肌梗死范圍及嚴重程度者,冠心病患者評價治療效果和估測預后,心肌病患者,以及室壁瘤患者等。
檢查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檢查需提前預約,并按照醫生要求停止服用某些藥物。檢查當天需空腹。做心肌灌注SPECT顯像時,要自備牛奶或煎雞蛋;做心肌葡萄糖代謝顯像時,要測量身高、體重、血糖。注射藥物前及等待過程中,應完全處于休息狀態。檢查過程中,患者要保持安靜,不能移動,平靜呼吸,若有不舒服,可告訴醫生。檢查完畢后1天內,避免與嬰幼兒接觸,適量飲水以增加放射性藥物的排泄。
檢查所用的放射性藥物對身體是否有害,是否會過敏?
檢查所使用的藥物是放射性藥物,其劑量在安全范圍內,比普通X線、CT檢查的輻射劑量要低得多,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且一般不會產生過敏情況。檢查后,只要多飲水,體內的藥物就會很快排出。
糖尿病患者能否做核素心臟顯像?
心肌灌注顯像對糖尿病患者無影響。糖尿病患者若要做葡萄糖代謝顯像,應在檢查前按照醫生要求調節好血糖水平,血糖控制好了也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