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周曉杰
目前設計思維與表達的研究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研究成果過于零散,還處于研究的初級階段。在概念上,也都是站在了比較主觀的角度上進行解釋,過于片面,缺乏一定的規范性、科學性。在研究方法上,更多的是研究設計的形式與結構,過多的忽略設計主體——設計者的思維形態,在教學過程中技能的培養、程式化的傳授取代了思維的培養,使得大部分的學生更加注重的是技能方面的訓練,從而影響著未來設計的發展。
中俄兩國現行設計思維與表達的現狀是研究的基礎,在這基礎之上,確定設計思維與表達在藝術設計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其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變革及創新。并嘗試與俄羅斯設計教師公共參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及中國省市的一些項目的設計工作,找到在設計思維與表達的異同。通過組織中俄高校間進行交叉性設計表達能力教學活動,從而,提高中俄藝術設計的深入合作,為未來中俄藝術設計教學提供寶貴的素材。同時,進行更多的深入細致的校際合作,共同豐富中俄藝術設計思維與表達教學的內容,提供中俄文化交流的層次,為今后中俄在城市建設、規劃以及室內設計互通有無創造必要條件,為繁榮中俄經濟做出重要貢獻。
目前設計思維與表達的研究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研究成果過于零散,還處于研究的初級階段。在概念上,也都是站在了比較主觀的角度上進行解釋,過于片面,缺乏一定的規范性、科學性。在研究方法上,更多的是研究設計的形式與結構,過多的忽略設計主體——設計者的思維形態,在教學過程中技能的培養、程式化的傳授取代了思維的培養,使得大部分的學生更加注重的是技能方面的訓練,從而影響著未來設計的發展。
國內設計思維與表達的現狀及趨勢
我國自上世紀末期就有關于設計思維及表達的探討和研究,很多高校都開設了設計專業,它們通常是建設在現有學科之下,師資結構、教學模式也就隨著學科的不同而不同。
1.朱鐘炎、丁毅認為在設計程序中,設計師的思維和觀念決定了設計構想和概念的確立,而概念的確立決定了功能、形態、材料和結構等設計要素的處理。概念就是先提出要解決什么問題、怎么來解決、要滿足什么樣的功能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與解答。概念的思維大多是邏輯思維大于形象思維,而且常常需要多領域、多學科的知識進行交叉滲透。設計的過程,便是設計師運用創新思維為人類服務的行為過程。《美與時代(上)》2013年11月。
2.趙雯認為設計思維與設計表達這兩個問題是不相矛盾的,設計思維是用來為設計表達服務的,而設計表達也離不開設計思維,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藝術設計教育應該重視對學生設計思維和設計表達的培養,這樣設計作品才能廣為流傳、深入人心。《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6月。
3.苑宏剛、齊偉民、李險峰認為設計表達是設計師運用各種繪圖媒介來輔助設計思考并把這個思維過程圖象化的一種手段。對于設計表達課程的實踐教學,應努力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引導學生理解設計,提高學生的視覺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設計表達課程應盡量科學化,努力建構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和諧關系。《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年10月。
當今國內專家對設計思維與表達的研究有了諸多的積極成果,但大都是談及其中的某個部分,在概念上和內容上沒有言簡意賅的界定,仍需要深入研究。很多以手繪技能作為主體內容的文章、書籍都被冠以了設計思維與表達的名頭,亦或是理論性極強的關于思維方式的闡述,卻并沒有對這一重要的設計過程的講述及分析。通過現有資料的了解,不難看出設計思維與表達在未來的實踐中將不斷地被研究,規范其概念、內容,它將繼續被深化、剖析、實踐,將成為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研究內容,為我國培養出有民族特征的設計師做出巨大貢獻。
國外設計思維與表達的現狀及趨勢
國外一直對思維與表達進行著研究及探討,然而由于現代設計發源于歐洲,在該方面的研究工作要早于我國,通過包豪斯設計學院的課程上看早在1919年德國就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探討與實踐。然而,由于技術條件的跨域式發展,使得設計思維與表達在不同的時代有了不同的研究內容及問題,設計思維與表達也將隨著設計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繼續發展深化逐漸形成科學的、客觀的理論及實踐體系。
總體上看由于設計思維與表達的發展相對于廣義上的設計而言,發展時間還是比較短的,并且一直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地給他賦予了新的知識和內涵。我們不能拋開表達之談思維,同時更不能單純的以表達技能的某一方面來詮釋思維與表達這一設計過程。未來設計思維與表達將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多技術共用的創新的設計行為。
中俄兩國現行設計思維與表達的現狀是研究的基礎,在這基礎之上,確定設計思維與表達在藝術設計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其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變革及創新。并嘗試與俄羅斯設計教師公共參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及中國省市的一些項目的設計工作,找到在設計思維與表達的異同。通過組織中俄高校間進行交叉性設計表達能力教學活動,從而,提高中俄藝術設計的深入合作,為未來中俄藝術設計教學提供寶貴的素材。同時,進行更多的深入細致的校際合作,共同豐富中俄藝術設計思維與表達教學的內容,提供中俄文化交流的層次,為今后中俄在城市建設、規劃以及室內設計互通有無創造必要條件,為繁榮中俄經濟做出重要貢獻。
(作者單位:黑河學院)
作者簡介:黃劍(1982—),男,黑河學院美術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