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一種造物的活動,這是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在這種造物過程中,環境、工具和人都得到了改變,在這樣的造物活動中人們不斷的改變方式和方法,進而達到對精神狀態的追求,這種精神狀態的體現就是格調。格調是真真切切地客觀的存在著的,是與我們生活朝夕相處的。設計構思和表達手段,以及從設計作品中傳達出來的審美觀念、思想品格和文學修養體現出了設計藝術的格調。
在設計藝術的作品中,只體現功能性是不夠的,體現出格調是重中之重。大許許多多優秀的設計作品都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富于生命的活力。在中國古代繪畫的觀點中的哲學觀點與設計藝術中有異曲同工的地方。造設計之形,達藝術之神,是設計藝術作品中格調的靈魂和生氣。
格調的涵義
辭海中關于“格調”的解釋是:風度,儀態。確切的說是指不同藝術家或不同藝術作品的藝術特點綜合表現,是藝術作品的美學風格和思想情操,它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文化修養、道德情操、審美情趣和藝術造詣。格調是設計師設計作品的靈魂之所在,是設計師觀點、審美的集中顯現。
格調是像水一樣,無色無味,又像空氣一樣,看不見也摸不著。格調大都是以某種的形式而存在的。例如,在公司的入門的地方堆積的是假山或者其他的物件,顯示出企業家的格調,在客廳里布置一個大魚缸是中產階級的消遣。再比如某些講格調的人衣食住行都講究名牌。格調的形式的體現,說明人在創造格調,某個群體又反過來創造著格調,任何個體都會有自己做人的格調。格調是一個人靈魂的外化和品味的象征,素養與風范的物化,是看不見摸不著,但是能感知的。人的格調體現在做人和做事兩方面,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格調的雅俗
設計藝術作品的格調有雅俗之分,從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創作立意方面。進步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觀、健康的審美理想以及創作上的社會責任感,是創作高格調的設計藝術作品的基礎和前提。畫品與人品,美與善在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上是統一的。
藝術作品也有格調,也有高雅之分,反過來稱之為低俗。繪畫作者對作品高格調的追求是繪畫作品中表現出來,作者的思想境界才能得到升華。高格調的藝術作品在歷朝歷代都被認為是高逸之品,也就是在人們心目中的雅俗的分別。雅俗是如何區分的?首先,藝術作品的格調主要以雅、的傾向來做判定??茖W求真,以真,以真、偽作判定;倫理求善,以是非來做判定;藝術求美則從美學上以雅、俗作判定。藝術家憑著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文化修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做出較高的“立意”。古人曰“蓋畫品高下,不在乎跡,在乎意”。其次,則是藝術家以相應的藝術方式將其表現出來。高雅的藝術作品不同于那些立意平平,表現手法又缺乏獨創性的低俗作品。對于藝術作品的雅和俗,常常是可意會而不可言傳,能被感知卻難以用語言表述之。
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是雅俗共賞的作品,這些民間藝術作品的可貴之處就在于自然和樸素。一件設計藝術作品的立意、構思、表達方式都有格調高雅問題。雅與俗在層面上看是相對的,然而有時是對立的,有時可以互相轉化互相補充。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奧標志是由五環組成,象征著世界五大洲的團結、協作;標志的五星代表國家形象;標志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表現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標志以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結”相互環扣象征著吉祥如意。申奧標志的內容在文化內涵元素中升華了,發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使得作品的格調更加高雅。
格調與意境
中國美學的重要范疇就是格調。意境在中國的書畫、詩詞、歌賦里得到了強有力的表現。意境的產生表明接受者對產品的感受達到了一種審美境界和狀態。意境是意、情、理、境、形、神的統一,是客觀事物與主觀情趣的統一。中國傳統思想所有事物都由形和神兩部分組成,意境的前提是形與神,形指可視的形象,意境的產生依賴于形象,對于形象之外的聯想也要依據可視的形象來刺激;神是指精神領域的境界,藝術品傳神寫照能夠更好地表現出意境之美。設計藝術中格調與傳統美學思想的神最為接近,設計者創作時將自己的意境融入到作品力,從組織安排,到勾畫草圖,運用材質和顏色的搭配,創作出一件件賦有品格和神韻的設計作品。設計的主題并不是完全從作品上表現出來,將含蓄的格調美融入到意境之中,始終是設計藝術家所追求的目標。
格調的文化特征
設計文化是人類用藝術的方式造物的文化。人類在認識歷史和創造歷史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來理解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人類的設計作為造物的文化,物質文化是存在的前提條件,只有吃飽肚子才能讓精神文化得到升華。文化是人的產物,人也是文化的產物,人創造文化,同樣文化業創造人。格調的文化特征反映了本民族的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意義,這種綜合性的存在,深刻反映了格調在人的文化中的創造性和能動性。
中國的設計文化特征,是按照設計藝術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進行了分化,不但突出了設計藝術的文化內涵,遵從了設計藝術的規律,也符合美學的審美特征。以彩陶為代表的陶器時代體現了“天之道”的理念;以夏商周青銅器為代表的生命之道,體現了中國哲學的思想;先秦時期,由于手工業技術而形成的分工更細,從而大大提高了手工業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戰國、秦漢時期的漆器作品很多,技藝成就之高相當驚人。不但重視實用功能,而且在造型和裝飾上,注重藝術表現和藝術審美;隋唐時期的設計是中西方設計的交流和融合;明代時中國歷代設計 的集大成時期。
中國古代從先秦諸子到明清文人士子,留下了很多的設計思想和哲學意識:“技藝相通”、“材美工巧”、“物以致用為本”、“文質彬彬”“順其自然、素樸質真”、“制器尚象”、“物以載到”、“象以載器、器以象制”、“虛實相生”、“居移氣、養移體”、“人為物本、物因人用”、“精而便、簡而裁”等。
設計作品中的格調與設計師生活的體驗
體驗生活,在設計創作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生活中的物品是為用所準備的,創造實用和功能性的賦有高尚品味的作品是設計師的目標。在進行創作之前設計師往往都是提取生活中的小件物品,細心觀察,仔細揣摩。設計師的個性就在這些物品當中淋漓盡致的體現出其高尚的格調。
1919年包豪斯在原魏瑪工藝美術學校的基礎上聯合成立。西方現代的設計的各種風格和流派,而且在這些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設計作品中,它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個性和格調。勒·柯布西耶就是這樣一位杰出的,明達睿智的現代建筑大師。他豐富多變的作品和充滿激情的建筑哲學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的城市面貌和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從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別墅建筑、馬賽公寓到朗香教堂,從巴黎改建規劃到昌加爾新城,從走向建筑到模度,他不斷變化的建筑與城市思想,始終將他的追隨者遠遠的拋在身后。
設計師創作出來的作品屬于個人的創造性勞動,設計師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個人興趣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就像龍生九子,九子各不相同一樣,在一個作品中都能體現出個人的情感因素、文學修養,對于設計創作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格調是一個人的標簽,代表自己獨立的情懷。人創造著格調,同時格調也創造著人。每一個個體的人在生活中應該升華著精神品格,塑造出有特點的人生境界。設計師在創作作品時,應該充分發掘生活的細節,將這些融會貫通到作品中去。正所謂,設計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
在設計作品中如何提高作品的格調
在設計創作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提高作品的格調呢?在前面我們提到了設計藝術的格調是由設計者的人格修養、性情、品質、才學以及本民族的文化傳統的影響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并且它會在設計過程中自然流露出來。所以我們在設計當中,不要人為作風格,造格調,自然的在作品中顯示出真實的自我。而不是取悅別人的審美情趣。
設計師是一個感性和理性綜合起來的創造者,是對自然法則之間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者,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性格不同,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就因人而宜,格調自然也有高低之別。一個人是有著個體差異,文化的差異,生存處境的差異,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依據自己的條件在自身所處的環境以及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提高自得設計水平,提高自己作品的格調。設計無捷徑,只要肯攀登,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吸收凝練,艱苦的設計實踐,廣泛汲取,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讓自己的設計作品在物化中得以體現高尚的格調。
(作者單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翟翌輝(1983—)男,河南信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