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麗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是文脈延續、傳統弘揚的迫切需要,是文化與經濟、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組合,是培養精神財富傳人的時代要求。我國刺繡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南通仿真繡也稱沈繡,是漢族刺繡工藝之一。南通仿真繡是著名刺繡蘇繡的一個小分支,它首創于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創始人沈壽通過繼承傳統的蘇繡風格,在體現蘇繡技術的平、光、齊等細膩工整特點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風格。南通仿真繡極具文化和歷史價值,本文通過相關資料文獻搜集和整理,以及民間作坊的訪問考察,就仿真繡的針法特色及其傳承進行了一番探討。
仿真繡作為我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不但有非凡的藝術價值和豐厚的經濟價值,而且榮現代的藝術審美和傳統的工業藝技為一爐。他們既有文化所特有的潤滑、整合、熏陶、激勵和教化作用,又能通過嫻熟的市場機制創造經濟價值,甚至形成一系列特有的文化產業。總之,我國傳統的藝術仿真繡不僅擁有雄厚的歷史積淀,而且能夠融入時代的氣息和元素,形成新的價值產品。而南通仿真繡是仿真繡的一個分支,正是在結合民國時期的流行元素的基礎上被創作出來。它同樣具有仿真繡的特點,并且在2008年被正式列為我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是第一批非遺的擴展項目,可見南通仿真繡的價值和重要性。
南通仿真繡現狀
南通仿真繡作為我國傳統非物質文化的一種,其傳承具有家族性、區域性、異質性、身口相傳性和定期保留性等特點,這就使得其傳播受到極大的阻礙和限制。一方面,南通仿真繡作為傳統文化遺產的一種,如今創始人沈壽及其弟子的逐漸逝去和年老,但卻沒有出現有突出表現的仿真繡天賦和高超的技法的后人,導致此古老精湛的工藝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境地。另一方面,南通仿真繡的文化底蘊也承受著西方傳統文化的沖擊,其獨特的藝術風派也受現代文明的考驗和沖擊。總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人是其傳承的第一要素,也是改善當前文化傳承狀況的關鍵因素。我國目前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近87 萬項,可謂文化遺產豐富多樣,這是值得所有國人自豪的,但是隨著新時代的工業化進程,新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出現,人們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出現了斷層,珍貴的文化遺產逐漸減少,很多優秀文化藝術瀕臨絕跡,南通仿真繡因為其繼承傳播不夠也是我們值得重點關注的。
南通仿真繡的針法特色
從宋代開始,精妙的中國書畫常常用來作為各地刺繡的繡稿模板,而刺繡的一大分支——仿真繡不僅傳承了我國古老的刺繡藝術形式,而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不斷突破,刺繡者刺繡的對象不再僅僅是中國的書畫,而是融入大自然的食物,積極引入西方油畫圖片,結合西方油畫的作畫手法,充分調節光色協調,使得物像有鮮明的明暗之分。仿真繡的色彩比傳統的刺繡要更加鮮艷和豐富多彩,并且作品的表現形式千變萬化,刺繡者利用絲線的自然光澤,使用獨特的刺針針法,盡量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圖像的明暗關系,使得仿真繡的作品具有強烈的三維立體感,從而展現多角度的藝術效果。南通仿真繡的主要特點就是在于用針和用線上很是講究,二者完美結合,才能達到仿真繡的仿真效果。
(1)用針特點概述。南通仿真繡在用針時,摒棄了傳統平鋪直套的針法,而通過對物像肌理的研究,采用旋轉針將物像的形狀肌理旋轉鋪繡到繡面上,這樣的針法加強了繡品的三維空間感,從而使仿真繡更加逼真。當然,當時南通仿真繡的創始人沈壽在創作這一針法時,不得不說是一項大膽的藝術嘗試。這一藝術嘗試在《耶穌像》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此外巧妙靈活的運用虛實針、散整針、施毛針沈壽在《雪宦繡譜》中對旋針、虛針、套針、接針、長短針的運用都詳細進行了講解說明,并指出宜用之處。也是仿真繡的精華所在這在體現物體質感的仿真效果方面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2)在用線方面。南通仿真繡在用線方面,其用線標準極高。研究得知,其繡線的顏色不同于一般的統一刺繡繡線的顏色,南通仿真繡的繡線像油畫的顏料顏色,并且根據不同濃度的搭配,可以使一種顏色的色在十多種甚至百種之間變化。
如何傳承南通仿真繡
(1)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人才培育。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類似于南通仿真繡這中非遺的傳承,學校大可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和建立青少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甚至可以帶領學生參觀車間,觀摩南通仿真繡的形成過程,增強其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藝術類學校可以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和培養,因材施教,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南通仿真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
(2)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南通仿真繡應該在充分挖掘仿真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為旅游開發中的核心靈魂開發,動態參與式旅游項目,將文化之旅與生活藝術結合起來,使這種文化體驗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從而體現文化的大眾性。
結語
現如今,當代人的生活水平已滿足其物質和安全的需要,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社交和尊重將是未來大多數人的需要,因而人們開始關注藝術,關注審美,關注文化和價值,南通仿真繡作為蘇繡分支的杰出代表,暗含潛在市場,其針法也漸漸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并不斷在創新。產品的創新多種多樣,在南通仿真繡的創新作品中,不乏有將現代流行元素和氣息融入其中,同時保留仿真繡的工整細膩,兼具平滑、整齊等特點,使整體作品栩栩如生。在今后南通仿真繡的研究中,不僅要保持創新思維,鉆研南通仿真繡的針法特點,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而且要結合市場需求,打開繡品市場,宣揚傳統文化,如此才能將南通仿真繡發揚光大。
(作者單位:南通市工藝美術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