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睿
中國山水畫作為中國三大畫科之一,也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重要門類,在世界的繪畫體系中也是最具中國民族特色,是獨有的繪畫語言,山水畫技法是中國古人從生活中創造出獨特的繪畫語言,變化多端,需要我們在學習中國山水畫繪畫的過程當中用心體會和感悟。
中國山水畫是從大自然中觀察、體會、得到某種印記或感悟后,再經過提煉、概括、吸取自然景觀的精髓,利用傳統筆墨的技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臨摹、寫生繼而達到獨立創作。
學習山水畫的最佳途徑
臨摹傳統是學習山水畫的最佳途徑。臨摹前人就是對傳統的研習過程,先要認真閱讀、研究臨摹品。揣摩作者的立意創景,弄清作品的構圖章法,分析透徹,潛心研究,另外,在臨摹古人作品時,還應同步閱讀和研究一些古人的畫論畫理,通過反復的讀、臨名作,提高自己對傳統山水畫的認識和理解。
1.對臨
臨摹最好空手起稿,從中體會畫家對作品構思、起筆、落墨等各方面的精妙所在。賈又福說:“以古人的立意為出發點,意使氣指,決定了他重點表現什么,把最要突出給人的東西放在什么位置,用什么來陪稱他?如何巧妙的藏,藏得讓人尋覓,有趣的東西,如何大膽的露,露得光彩照人,以及用什么樣的藝術手段來表現才能淋漓盡致等?!?/p>
2.先局部后整體
臨摹一般先從局部入手,這樣更有利于透徹的領悟畫家的思想。從局部入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研究:一是作者有意抓緊,精心刻畫的局部。二是作者有意放松的局部。
3.臨摹要先淡后濃
臨摹時一定要先從淡墨入手,不能看范本是濃墨,就也用濃墨重重的壓上去,先淡后濃,層層疊加。筆墨的層次就是靠層層交錯,多遍復加,越加越深厚,越加越豐富,顯得墨色渾厚、凝重、含蓄、神秘。
臨摹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學習過程。臨摹前人作品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將來因襲前人,而是為在研究、了解前人之后,避開前人。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作為畫家要獲得生動有價值的東西就必須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體會、描寫自然。寫生是溝通臨摹與創作的橋梁,只有通過反復地觀察、體會,才能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
追述山水畫的起源與發展,都與寫生有著密切的聯系。黃公望在長期游歷山川的過程中身邊總是帶著皮囊,內置畫具,每見山中盛景必取其展紙,摹寫下來。他在《寫山水決》中囑咐:“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遇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摹寫記之,分外有發生之意,登樓望空闊處氣韻,看云彩,即是山頭景物。”石濤,也是極力主張師法自然的大師,他以“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的精神,在寫生實踐的基礎上,大膽突破前人的種種規范,創作出了大量新穎獨特的優秀作品,能達到“為山神造像,為山川傳神”的效果。說明要創作山水,必先觀察自然,外師造化,才能“中得心源”。
寫生時遇到可畫的風景,不要著急輕易的下筆,先仔細的去觀察它,“萬物靜觀皆自得”,等到有了想法再畫也不遲。沒有經過深思觀察的寫生,之后創作時想要整理也不知從何而起了??瓷剑獙W會想。從多方面去想,觀物,觀我。剛開始可能不會想,那就要硬想,不停地想,想的時間長了就會了。按照自己的認識,修養去想,想得越深越遠越好。抓住了一點就讓他膨脹,哪怕是一點點也要把它擴大。山石和樹木都是活的,有生命的,畫家寫生要寫的有生命。要想為什么畫這里,是什么吸引你去畫他,什么感動了你?
筆墨當隨時代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唯一源泉,山水畫創作也是如此,藝術作品質量的高低取決于藝術家體驗生活的深度、廣度和情感積累的強烈程度。作為一個有創造力的藝術家,不但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這樣創造出來的作品才能具有真實的情感,從而反映生活的本質,激起欣賞者的共鳴。
古人提倡“澄懷觀道”,只有心平氣靜,方能安心創作。創作是一個畫家真情、真性、真感的流露與表達,因此要畫出自己的認識、真性。大膽的畫出自己對自認的感悟。心有多大,你的筆墨境界就有多大,一幅作品的筆墨境界,就是作者自我精神世界的寫照。畫畫就是生活,畫家要有足夠的勇氣如果你太膽小,太斤斤計較,肯定畫不好,但是你要是什么都不在乎,沒有做事的深度的能力也不行。要把握好這個度。藝術的千錘百煉也是吃苦的體驗過程,李可染有言:“大藝術家所練得苦工是別人所看不到的。珍貴的東西絕對不可能廉價獲得,仗恃自己的天賦是畫不好的。”
“特別的土壤,特別的養分,特別的風水,一定會有特別的花和樹,對于畫家來說,生活到處都有,但‘風水寶地并非遍地都是?!碑嬌剿?,要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方水土,然后用全部的心血,用生命去愛她。每個人都有他特殊的心靈、個性、學識、修養、有他特殊的審美情趣。賈有福在他的《談話篇》中說“性情最真切的畫家,在藝術領域對待生命,大自然的態度,一定有所愛,有所不愛,在藝術上‘博愛必不真,不真則偽?!鄙剿嬕翱捎慰删印保褪且性朴猩接型づ_樓閣,要用自己的符號化的東西去經營整個畫面。要畫自己的感覺,無論是北方的粗獷,還是南方的柔美,一定要是適合自己的,這樣的創作才是屬于自己的。
初學山水,當然從古法學起,能否出色的學習傳統,決定著畫家的繪畫根基。然而學習傳統是為了最終的創新,不是因襲古法、墨守成規。很多人在傳統功力方面狠下功夫,甚至是形神精妙,可以假亂真,卻就是不愿向今人學習。石濤說“筆墨當隨時代”。山水畫的創作也應做到“推陳出新,與時俱進”,要通過自身的藝術語言來反映這個當代的時代特征和人們對審美的心理需求。利用傳統的繪畫技巧,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做到古為今用,取長補短,從而創作出具有時代風貌的作品。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