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樓作為我國傳統客家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形制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由特定時代的文化內涵、特定人群的性格特征與生活方式決定的,客家土樓的形制反映出我國古代客家人對外防衛、尊重祖先及重視家族團結的性格特征。時至今日,客家土樓仍然以其獨特的建筑形式和強大的文化精髓成為設計師的靈感源泉。
客家土樓的形制
客家土樓是流行在閩、粵、贛南、桂東等地區的客家人的一種大型民居。所謂的客家人是中國歷史上兩晉和兩宋時期,由于北方戰亂,許多望門大族被迫合族南遷,輾轉定居于當時還相對落后的嶺南一帶,他們聚族而居,成為客家人??图胰算∈啬线w前的文化傳統,特別遵循儒禮,崇拜祖先,珍視家族團結并重視風水,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土樓就是這種客家文化的鮮明表現。
由于平坦地區已有原住民,客家土樓多選址于山區或丘陵地帶,所以古時候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的說法??图彝翗堑耐庑斡蟹綀A兩種,是一種全封閉的大型民居,其特點是以一圈高達2至5層的樓房圍成巨宅,底層和二層是廚房、雜物間和谷倉,對外不開窗或只開極小的射孔;三層以上才住人并開窗,人們可憑窗射擊,土樓外圈土墻特別厚,??蛇_2米以上。因此,土樓的防衛性極強。祖堂一般設在樓房底層與宅院正門相對的中軸線上,是祭祖和舉行家族大禮的地方。根據家族規模和財力的大小可在院內建平房圍成第二圈,甚至更多圈。
土樓形制的文化思考
1.防衛性極強
首先,土樓的外墻壁非常厚實,并且使用漢民族所傳承的夯土技術,就是用棍子將黏土一層一層的夯實,泥土中混合豬血、糯米湯、紅糖等物質,增加土的粘度。夯土過程中放入竹片、杉木片作為連接,使得墻壁更加牢固。外墻對外一般只有一個大門,這樣就減少了敵人的突破口。土樓底層和二層對外不開窗,但是有射擊孔,可以對外開槍,三層以上住人并開箭窗,人們可以用土槍、箭等武器射擊,箭窗開口內大外小,較為安全,土樓的外形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碉堡。大型土樓中設有糧倉,儲鹽間,儲油間,有些院內還有菜園,一些房間的墻壁也是用面作成的,即使戰爭來臨,人們關起門來也可以自給自足,短時間的生活。
2.中軸對稱,祖堂為中央核心
客家土樓仍然沿用了南遷前的建筑中軸線對稱格局,大門、祖堂位于一條軸線上,祖堂里供奉的是建筑土樓的第一代祖先,每一個土樓中居住的,必定是本族的后代,祖堂前的場地,是舉行家族議會議事的地方,這可見客家人尊重祖先、重視血緣的家族觀念,這也是我們建筑體現民族文化的表現(如圖)。不僅恪守傳統,土樓也發展出了特有的形式風貌,圓形的建筑平面,弱化了方向感,這同北方的坐北朝南的建筑是不一樣的,事實上,我國南方地區的民居,其朝向沒有嚴格的規定,可以坐北朝南,也可以朝西、朝東,這主要是因為南方炎熱,建筑物對太陽照度的要求不高,所以朝向可以自由選擇,根據地勢環境而定。
3.院落開敞平和
與外部龐大造型給人帶來的震懾力相反,關上大門,嶺南土樓內部是一個開敞,平和,怡然自得的生活空間,由于土樓的直徑和外擴一般非常大,所以土樓的院落是一個寬敞闊綽,陽光普照的空間,里面設置有祖堂、學堂、水景、菜園,在一些大型土樓內 ,還有花園、假山、盆景、魚池 ,可謂美不勝收,是一幅怡然自得的生活場景,客家人在土樓里和族而居,自得其樂,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小群體。日本一位建筑學教授看了福建永定土樓后寫道:“這動人的客家土樓,與其說是一幢龐大的住宅,不如說是一座小城市”。土樓里每一戶人家有面積大致相等的一至三層的小單元,每戶都有一個獨立的樓梯,在圓樓里,尊卑秩序感被消弱了,所有房間一律均等,這在中國古建中算是一個特例了,體現出一種自由平等和諧的理念,土樓的房間一梯一戶,一戶三層,這樣一來每一戶相對獨立,可以保持自家的獨立生活,三層的走道又將每一戶相連,使得圓形土樓里鄰居間可以相互走通,戰時也可以迅速通行。
可以說,客家土樓即得北方文化,又因地制宜,結合家族需要進行創造,是移民文化在住宅中的典型表現。
圍攏屋——土樓的另一形式
圍龍屋可以說是客家圓形土樓的兄弟建筑,它是土樓發展到中后期,客家人已經逐漸被當地人所接納,客家文化已經開始和當地文化相互影響,滲透的產物,圍龍屋主要分布在廣州梅州地區,圍龍屋已經放棄了圓形封閉外觀,排布更利于建筑的采光,橫屋與圍屋錯落圍合,其屋脊與瓦片好似龍脊龍鱗,層層疊疊,宛若盤纏的巨龍俯臥在山坡上,因而有了“圍龍”之稱。一般來說,建筑蓋好之后,很少會大規模加蓋,但宗族觀念很強的客家人又不愿意離開租屋,隨著家家戶戶人丁代代興旺,于是就在圍龍屋主體外加蓋,所以一個圍龍屋的圍數也反應出這里曾經住過的人口代數。圍龍屋正門口外部有半月形狀的池塘,主要用來放養魚蝦、澆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倉庫,也是污水自然凈化池。半月形的池塘,在古人的眼里是良好風水的象征,在風水學上,水池能聚財,半月形水池和圍龍屋建筑的半圓形形同陰陽兩儀的太極圖式,可以避剎驅邪,使人民安居樂業(如圖)。兩個半圓的接合部位由一長方形空地隔開,空地用三合土夯實鋪平,叫“禾坪”也稱地堂,是居民活動和晾曬谷物的場所?!昂唐骸迸c池塘的連接處,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墻,矮的叫“墻埂”,高的叫“照墻”。
今日的土樓形式建筑
強大的客家土樓,展現出的中華建筑文化的魅力,也深深影響著當今的建筑,是今日設計師的靈感源泉。位于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學生公寓,其設計便借鑒了中國傳統客家土樓。
哥本哈根大學學生公寓樓于 2006 年竣工,總面積 26800 平方米,是 Lundgaard & Tranberg Arkitekter的作品,設計概念和形體借鑒了嶺南土樓的思想,其環形的建筑環形象征著平等和共融,環形的走廊連通同一層的每間房間。建筑因其獨特創意和外形得年度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歐洲優秀建筑獎(如圖)。建筑設計中十分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五個入口將公寓分為五個部分,各自獨立又相互連通。公寓有360 個房間,設置了公用廚房、自習室、休息室、單車停車處等,公共空間充足,設施非常齊全。每間公寓中的落地窗保證了充足的光線,窗戶和陽臺凸凹不一,起伏有致,非常有時尚感。寢室樓中間是種滿植物的圓形庭院,相當于客家土樓的內院,這里設置合理的可供休息的景觀椅,學生們可以在其中或坐或躺、休息聊天。
恒和集團在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開發的“ 炫動公寓”也是以客家土樓為設計靈感的另一建筑。公寓采用大直徑圓筒型設計, 獨樹一幟,嘗試在融合中國民居的優越傳承和西方現代人居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實現創新。每幢圓筒型公寓為11 層樓, 共可容納300余戶, 主力戶型為50 ~ 90 平米,公寓戶型平面同樣借鑒了客家土樓的平面形式,有躍層、錯層的形式(如圖)。公寓外觀類似于客家土樓,建筑圍合了一個圓形的內庭院。由于其環形形制,使得每間房屋光照更加合理地分布。
總之,客家土樓作為我國傳統民居形式中璀璨獨特的一顆金星,反映出嶺南地區客家人民的性格特征與生活方式,具有代表性,其文化精粹,也是今日建筑值得傳承借鑒的。
(作者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作者簡介:鄭家鑫(1983—),女,河南省信陽市人,信陽師范學院教師,設計藝術學碩士,主要從事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的教學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