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
南通仿真繡是刺繡的一個種類,其中的主要元素指的是“仿” 和“真”,它是根據“蘇繡”而不斷發展開來的一種刺繡的藝術類型,就像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十字繡一樣,深受人們的喜愛與熱切地追逐,我們在刺繡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各種各樣的絲線配色來滿足事物的本色要求,然后使用繡針來進行具體的、一針一線地具體繡制,操作完成一幅整體的、美觀的、色調協調的、自然清新的、惟妙惟肖的、栩栩如生的南通仿真繡藝術品,給人們以一種超級真實的美感享受與實際意義上的認知感,仿佛身臨其境去感覺藝術品所描繪的事和人,簡直就是令人陶醉,這樣才算是藝術的真正意義。
南通仿真繡的簡單敘述
南通仿真繡是根據“蘇繡”而不斷發展開來的一種刺繡的藝術類型,是“蘇繡”其中的一部分,在清末明初期間創作出來的一種刺繡形式,也因此而被叫做“沈秀”,它要求刺繡一定要依據繡稿進行顏色的混搭,并且南通仿真繡注重繡制品要繡出“真”的效果。自從流行南通仿真繡以來,就有許多人為之癡迷并且專門學習如何來繡制南通仿真繡藝術品。
南通仿真繡的繡制特點
和傳統的刺繡相比較而言,南通仿真繡更加具有它自身的獨特性,把事物刺得更加真實、貼切與內容豐富傳神。記載顯示:南通仿真繡已經被我們國家作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者說精神文化財產)所保護,并且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與熱切地宣傳,使得南通仿真繡套上了國家的榮譽光環,再加上其自身所散發出來的視覺和整體感知的魅力,也就更加令人向往與追求。既然南通仿真繡是在蘇繡的基礎上升華而來,自然就具有著傳統刺繡所擁有的藝術特點(表面更加平滑、細膩、光澤鮮艷、齊齊整整、明暗層次分明、物體形象栩栩如生等),能夠給人一種真實事物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感覺,看著看著,腦海中自然就浮現出它們真實的形態。南通仿真繡里面的絲線之間的搭配也是根據真實事物本身的自然顏色,然后進行實際的刺繡,還需要在繡制的面料上把物體的形態描繪得真實傳神,要做到如同實物再現,這是一般我們進行的繪畫所無法同日而語的,繪畫只是對實物進行臨摹,始終就是圖片的效果,做不到那種真實的感覺,而南通仿真繡會根據實物的實際顏色來搭配顏色,從而達到我們期許的目標。
南通仿真繡和原來刺繡的方法有著千差萬別的變化,其中的顏色能夠分為許多甚至成千上百種之多,刺繡的時候要按照實物的現狀進行旋轉刺繡,這就形成了南通仿真繡所獨有的、其它刺繡所沒有的、獨特的刺繡方式,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刺繡事業的發展與繁榮,很快就在江蘇、南通、杭州等地方迅速地傳播開來。
絲線的種類以及它顏色的調配
絲線的類型可以分為好多種,在絲線的不同種類中,一般都是運用純棉繡線(因為它具有耐吸水、久曬不變色、不粗糙、刺繡邊緣不容易走樣等特點)來繡制實物,顏色的種類可以分為:真絲線、毛線、金銀線、化學纖維線、麻線、針織繡線、機織繡線、純棉繡線(有粗細、長短之分)、合股線等。這些不同的絲線都被南通仿真繡用于繡制中,達到光澤、潤色的整體感覺,通過不斷地研究與探討,把絲線連在一起用以搭配刺繡的色澤度,使得刺繡藝術品的色彩更加明艷照人,奪人眼球,也就更加快速地流動在大江南北的土地上。
絲線配色的重要性
自從流行南通仿真繡以來,就有許多人為之癡迷并且專門學習如何來繡制藝術品,其中有很多人都能或多或少地繡出一些作品,但是不能夠繡出真正人們嘆為觀止、驚艷四座、為之叫好、拍手稱贊的刺繡大作。因為人們只是單純地了解刺繡的一般特點與刺繡的方法,而沒有真正的領悟到其中的奧妙之處,沒有對絲線的顏色搭配進行參透,配色的技藝只是停留在表面層次上,有時候對顏色不能準確地把握,沒有進行過實際絲線的專業配置,也沒有進行專業的絲線色彩理論知識的學習,刺繡的繡女只是憑借自己的感覺和肉眼看到的東西進行刺繡工作,或者是根據以前人們做出來的成品顏色照著進行刺繡,而沒有專業的訓練和加入自身的特色,故而不能繡出令人滿意的藝術品,也因為色彩的搭配不到位,而影響整體的刺繡水平以及感知度。
絲線的具體調配
因此,在南通仿真繡中,絲線的合理、恰當搭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要求繡女能夠在平常,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絲線搭配的技能,以及運用不同的絲線顏色混合在一起而產生的色彩效果。了解最基本的絲線顏色,畢竟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顏色混搭在一起就會產生不同的顏色,把顏色進行明暗程度的分配然后構成絲線配色的光澤度。縱觀整體刺繡效果,繡出來的東西的顏色純度越高,刺繡的水平就越高。還要在刺繡的過程中賦予自己的感情色彩,選擇好自己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感情色彩,才能更好地決定絲線的具體配色情況,以情入境,這樣繡出的作品才能引人入勝,才能做出完美的藝術品。不只是做到這些,還要在刺繡的時候注意絲線色彩的明暗度、飽和度、冷色調、暖色調、中色調等,什么樣的圖形搭配什么顏色的絲線。在刺繡時,還要進行總體的把握,把比例安排好,才能創造出比較好的藝術品。
小結
中國的刺繡藝術遠近聞名,尤其以南通仿真繡獨樹一幟,在國際上都有一定的影響力。結合上面所述的情況得知,繡女在繡制南通仿真繡的時候,一定要全面把握整體的布局,運用自己優秀的刺繡技巧,以及不斷地推陳出新,盡可能地把刺繡的藝術做到“不求做好,只求更好”,再加上絲線色彩的合理搭配,把絲線的力度、光澤度、明暗度、飽和度等各個方面進行協調一致,當然前提就是都要以刺繡實物的本來面目作為開展刺繡工作的基礎,然后把各方面都統一協調起來,從而把刺繡藝術品做得有模有樣、栩栩如生,進而推動我國的刺繡文化向前發展。
(作者單位:南通工藝美術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