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作為一門視覺藝術,裝飾和美化著人們的生活空間。隨著時代的變化,壁畫的種類和裝飾內容越來越多。陶瓷壁畫憑借其眾多優越性,在公共空間環境的裝飾中頗受人們青睞,隨著陶瓷彩繪制作方法的發展更好的促進其在公共環境中的運用。其獨特的表現手法、美感和功能等將全面提升公共環境裝飾的審美水平。
陶瓷壁畫的歷史及中國現代陶瓷壁畫發展概況
世界上最早的陶瓷壁畫誕生于尼羅河畔的埃及和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約公元前 3000 年,埃及人發明了色澤如藍寶石的釉料,隨后,這種釉料便用于建筑上。中國古代的陶瓷壁畫起始于畫像磚,特別是秦漢時期作為特殊建筑構件出現的畫像磚。到明清時期用琉璃裝飾墻壁盛行,例如北京故宮的琉璃九龍壁。
中國現代陶瓷壁畫藝術最先在建筑行業中發展起來——陶板和瓷板在建筑裝飾中的大量使用。但很快,建筑中單調的陶板和瓷板已不能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審美需求。隨著改革開放后社會的大變革,國內外的優秀陶瓷壁畫技術進行了交流,使得中國陶瓷壁畫技術產生了實質的變化,優秀的陶瓷壁畫作品出現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肖惠祥的高溫花釉陶板壁畫《科學的春天》、祝大年的大型釉上彩陶瓷壁畫《森林之歌》等。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如今陶瓷壁畫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許多飯店、醫院、機場、博物館、公園等公共空間環境中都可以看到陶瓷壁畫的影子。
現代陶瓷壁畫的彩繪制作方法及特點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制瓷歷史,積累并傳承了種類豐富的陶瓷彩繪制作方法。現代陶瓷壁畫的彩繪制作方法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陶瓷壁畫的彩繪制作一般分為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
釉上彩是一種占有主導地位的傳統彩繪制作方法。釉上彩主要有古彩、新彩、粉彩等幾種裝飾手法。其繪制流程為:在燒好的瓷磚上彩繪,再入窯經較低溫(600—900℃)燒制而成。釉上彩色彩種類豐富,表現力強,易操作,可將任何畫面表現得惟妙惟肖。所以釉上彩繪制的畫面層次豐富,色彩多姿,細膩。陶瓷壁畫《森林之歌》就是釉上彩壁畫的典型代表作品。
釉下彩,是將陶瓷顏料繪制在釉層的下面。釉下彩包括青花釉下彩、釉里紅和釉下五彩等多種表現形式。釉下彩的繪制流程為:在素燒坯磚或素燒釉坯磚等的表面上進行彩繪,再覆蓋一層透明釉,經高溫燒制而成。因為彩繪在透明釉層之下,不易被侵蝕、耐磨損而且無毒物溶出,表面光滑不易退色。總體來說,釉下彩壁畫具有鮮明透亮、晶瑩、明快、色彩純正、艷而不俗的風格特征。郭文連為景德鎮陶瓷學院陶藝交流中心設計的壁畫《千年圣火》就是釉下彩壁畫的典型。
釉中彩和釉上彩的新彩相仿,不同在于燒制溫度較高。傳統陶瓷彩繪是以手工彩繪為主,現代陶瓷彩繪又延伸出了熱升華轉移印刷、噴墨打印等繪制方法。
熱升華轉移印刷:將圖案打印在特殊的紙上,施加一定高溫和壓力,將圖案轉印到陶瓷上。此方法可通過電腦處理圖像,用高速、高質噴墨打印機打印圖案,大大節省了制作時間和成本,效率極高。[2]熱升華轉移印刷可清晰重現設計圖案及色彩,立體感強、防水、抗老化性好。由于油墨在轉印過程中就已干燥,使得壁畫的壽命和瓷磚的壽命一樣長。無任何廢水、廢氣等污染,環保性良好。
噴墨打印制作方法是將待成型的陶瓷粉料制成陶瓷墨水,通過打印機將陶瓷墨水打印在普通瓷磚生坯上,再經超高溫燒制而成。此方法打破了坯體的平面限制,通過噴墨打印技術,可將平面的瓷磚裝換成任何凹凸、不規則的表面,賦予壁畫3D效果。給人們的視覺空間多樣性帶來更多更豐富的內容。
為迎合公眾的審美,大量公共環境都需要各式各樣的壁畫進行裝飾。而陶瓷壁畫因其眾多的優越性而倍受青睞,并利用這些新技術給陶瓷壁畫進行彩繪制作,容易操作,生產效率高,成本低適合大生產。并具有耐高溫、耐腐蝕、不褪色、層次感強、色彩豐富、對比度強、可塑性強、表現形式多樣等眾多優點,使陶瓷壁畫較好的適應不斷擴大的需求量。
現代陶瓷壁畫在公共環境及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在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速,因此簡潔大方,抽象性強,圖案化的裝飾畫便孕育而生。現代陶瓷壁畫主要用于室內外墻面裝飾,特別是一些大型公共環境。這種有色陶瓷的拼貼色彩艷麗,不易褪色,方便清潔,不管是單色還是多色拼接或以圖案、故事形式表現等都能有很好的裝飾效果。甚至單純的凹凸彩色立體磚排列組合,也能獲得浮雕效果。這些簡潔大方的現代陶瓷壁畫能使人們減少壓力,增添一些輕松感。
要充分的利用建筑空間環境中的各個元素,使其成為一個整體并相互服務才能真正做到陶瓷壁畫與建筑空間環境的統一。不同的建筑空間有其不同的情緒體會,藝術家可以利用建筑空間的變化,從陶瓷壁畫本身的內容出發,充分利用明暗、虛實及大小對比和肉眼的錯覺感,營造出一個感官上的理想空間環境。日本光棱女子短期大學中,村錦平設計的《風、光》陶瓷壁畫,通過不同的陶瓷擺放以及虛實安排使空間達到平衡的形式,并極具裝飾效果。
人們一直向往回歸自然,陶瓷壁畫就是陶土燒制而成,其裝飾手法也貼近大自然。它天生的質樸、純真,給人帶來安靜、舒適的視覺感受,易于被人們接受。隨著其繪制方法的發展,將更好地促進了陶瓷壁畫在公共環境中的運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
作者簡介:李幸(1988-),女,漢族,河北滄州市人,學生,藝術設計研,研究方向:公共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