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雨蒙
弁言;眾所周知,以傳世卷軸畫為代表的美術作品洵為中國傳統審美藝術形式之經典樣式。長久以來被各時代的藝術家所鑒賞,臨摹,作為學習接觸審美的人必要熟知的創作源泉,為近當代中國審美藝術及審美心理奠定了基礎色調,其法則與范式亦被其他領域借鑒。深刻的影響到當今藝術領域的方方面面。其次,一般認為,我們當今所常言及的傳統文化大體在宋以后穩定,唐代傳統各個畫種成熟之前夜,仍處在大融合之中,物質精神文明鼎盛。其藝術有重要的研究參考價值。但由于傳統繪畫材質難保存,宋以前卷軸畫屢經兵燹所存只吉光片羽,僅就此論,難免蠡測管窺。所以結合發現的唐墓及石窟壁畫等較豐富材料,略作比較和探討。
唐代繪畫藝術的繁榮與當時物質文化的阜盛密不可分。于是其形成背景不可不熟知,單就畫論畫而不了解當時其他領域,理解難免流于淺顯,有以今非古之嫌。隋唐之間,結束南北朝數百年動蕩,經濟繁榮文化發展社會安定。這奠定了唐代藝術清新博大,雍容華美的格局。無論是所見傳世書畫,壁畫,金銀器,唐三彩以及詩文,樂曲等各方面均有表現。此外,佛教的繁榮與本土化,三教合一趨勢,是當時人意識形態世界的主流。同時,周邊突厥,回鶻,吐蕃,以及中亞西亞地區與中國交流極為頻繁,大量商隊,留學生,僧侶來往,定居。多種傳統,多種語言,多種宗教的交融,其極其多元的文化與開放的環境也勢必在存世的美術作品上有所表現。
步輦圖,歷代帝王圖。一般認為閻立本奉敕作。經典的官方人物畫代表。繪畫于絹帛,記錄重大事件,彰顯功德昭示后人為其主要目的.。故畫工之精嚴,設色濃重,人物表情嚴肅,簡直是一副生動的場景寫照。吐蕃使者代表贊普求親受到唐太宗接見。右側,帝王及宮人位置及大小對比固然失于自然常識,但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布局,經營位置,見于謝赫六法。雖明顯不合比例,但至于清代一直沿用。唯封建等級秩序體現,在官方人物畫中都有體現。使者表情緊張戰栗,處于卷左次位,古人尊右。畫家筆力深厚,布局嚴謹,設色濃重,極善于表達人物深情與心理活動。這些前人有大量論述,不拾人牙慧。細看作品,有些畫家獨具匠心之處,雖屢經裝潢,仍可見使者下裳筆意似斷似連。這曾被認為是后世摹本的破綻。其實有近人及央美老師指出,這其實是表現使者的戰栗拘謹。在閻立本看來,吐蕃求親無異于番邦入貢,詩云;景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作者難免站在華夏立場小視四周民族。雖然有當時時代局限,但實在是開啟了長久的漢藏人民交流與和平,遠為見于長慶會盟碑的甥舅之盟的因緣,留下了寶貴而生動的記錄。此外。圍繞唐太宗的宮人與所舉儀仗幾乎完全處于同一個球面之上,,符合人性審美中格式塔心理學的要求,亦稱完形心理學。將這個重要的心理學發現出現在隋唐中國提供重要物證。也見于如搗練圖等多幅傳世人物著作,不一。
比較與大約同時期的唐墓壁畫。應以號墓為陵的懿德太子墓壁畫同屬皇家官辦范疇而最具代表性。在長墓道多天井土洞墓中保存大面積壁畫是隋唐的特色。從皇家官吏到富商階層普遍使用。內容多表現主人世俗生活,但也有嚴格的等級限制。豐滿的人物造型被認為是唐代人物的典范樣式。另有永泰公主墓壁畫,節愍太子墓壁畫可參考對比。但無論是初唐卷軸畫步輦圖,盛唐簪花仕女圖,中晚唐揮扇仕女圖,高逸圖中,人物面容身材由清癯到豐滿,再到臃腫的變化都與相應的各時期壁畫墓中人物形象的演變對應。同樣的演變也體現在以敦煌莫高窟為代表的菩薩像造型中。唐時文化繁榮經濟發展,收藏鑒定,著錄畫作,以及繪畫理論都有很大發展。著名的有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論。他的著作等身,但只能見于著錄,沒有作品流傳下來。晚唐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是中國繪畫理論和著錄的一代集大成之作。壁畫可以與傳世卷軸畫比較研究,雖較后者為更可靠且更豐富之資料,但實在二者流傳過程中皆有變動。裝潢是傳世繪畫的生命。而其本身也是一門藝術。李泌即為唐深諳裝潢學者之一。歌曰;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新若瑄牙簽,一一手未觸。當時繪畫書法還有圖書基本都是采用卷軸裝的。書籍和繪畫外觀相似。明代周嘉胄的裝潢志是我國最早的專著。贅述了許多明以前的書畫裝潢情況,參考價值很高。元末明初人曹昭格古要論中也指出,裝裱書畫一定要謹慎,一裝潢則易損傷其神骨也。傳世繪畫存在眾多的重新裝潢和后代臨摹問題,在研究古代繪畫時需要仔細鑒別。只有精確地鑒別才能成為進一步美術比較研究的基礎。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文之余深感先人留下的遺產之寶貴與宏大。諸多具體問題只能淺談輒止,未遑詳述。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高速發展的今天,繼承并深入研究傳統美術形式,以有助于深入開發文化價值,裨益于綜合國力和文化競爭力的提升以及中國夢的實現是每一個藝術研究者不能辭勞的責任。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大學藝術與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