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孫尚云家住長沙市德政園小區。孫子1歲半時,她和老伴住進兒子家,從親家手中拿過“帶孫”接力棒。剛過來,孫尚云還適應,但慢慢地,她和老伴感到一絲別扭——“兒媳很體貼,可就是太講衛生”!一天晚飯時,兒媳多拿了一雙筷子,告訴全家人:“夾菜用公筷,對孩子的健康好。”孫尚云剛想反駁,被老伴制止了,整頓飯中,她都默默無語。
感到吃飯的氣氛不對,兒媳再沒放公筷,但一周后,孫尚云發現自己每天吃飯用的是同一個碗,她觀察發現,兒媳給每個人都準備了專碗專筷。對此,孫尚云心里一直不大舒服。
住的時間久了,孫尚云發現兒媳的“潔癖”越來越多:每隔兩天要將廚房所有抹布搓洗一遍;孫尚云每天都搞衛生,但對于孫子的房間,兒媳每天晚上還是要再拖一遍地。4個月前孫子開始上幼兒園,孫尚云趕緊找借口搬回了自己家。
在深圳帶孫的61歲的武漢網友“向陽花”也因衛生問題,與兒子兒媳相處不暢,但與孫尚云截然相反的是,在她眼中,兒子和兒媳太不講衛生。最讓“向陽花”不能忍受的是,兒子的臥室也常要自己收拾,“兩個人出門上班,換下的睡衣就隨手扔在床上,我甚至還幫他們收拾過內衣內褲!”
那么,如何包容子女的衛生習慣,與其和睦相處?75歲的徐淑珍很有一套。退休至今,徐淑珍已與兒子一起住了8年,一開始,她也不習慣,“兒媳坐月子時我就過來了,第一次幫她洗衣服時,把所有的衣服丟進洗衣機,兒媳很不高興;第二次再洗,我就先問她:哪些衣服可以一起洗,哪些衣服要分開,哪些手洗,這樣她就放心了,以后再要我幫忙洗衣服,她沒說過半句不滿”。
多年來,徐淑珍還總結了一個經驗,不輕易碰子女臥室里的東西,“對我來說,他們的臥室是雷區,收拾不好,反會遭埋怨。看到房間亂了,我只會提醒他們自己收拾”。(《快樂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