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11月以來,中紀委常委侯凱、黃曉薇、姚增科、崔少鵬,先后空降省級紀委出任紀委書記。對此,反腐專家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改變了各級紀委一把手由同級黨委任命的
十八大以來,中紀委已有四位常委空降地方,任省級紀委書記,同時身兼中紀委常委。這一變化始于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反腐學者稱,今后不管是本地晉升、異地選用、還是中央空降,都將以上級紀委的意見為主。
與過去省級紀委書記多由地方提名相比,這將是紀委書記的“新常態”。
上收提名權&上移監督權
一年多的時間內,4名中紀委常委空降地方。
2015年1月17日,中紀委常委、秘書長崔少鵬任吉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兩天前的1月15日,中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姚增科出任天津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2014年9月,中紀委常委、時任監察部副部長的黃曉薇被任命為山西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2013年11月,中紀委常委、時任審計署副審計長的侯凱出任上海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成言表示,這說明中紀委進一步的上移監督權力,加大中紀委對下級的監督力度。
這緣于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
在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中有一條,紀委書記的任命需要由上級紀委提名,然后進行任命。李成言說,這就表示提名權在上級紀委。這是十八大以后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22省份紀委一把手系異地任職或空降
反腐學者表示,過去選擇紀委書記、副書記的通常做法是由同級黨委提名,比如,省級紀委書記選誰,一般由省委提出。
但中央空降地方紀委書記也曾有過先例。比如現任北京市紀委書記葉青純,2006年時由中央紀委駐最高檢察院紀檢組組長空降河南擔任紀委書記,2010年又異地調任北京市紀委書記。
據媒體統計,目前在全國31個省份中,22個省的紀委書記由中央空降或異地調任,占比超過七成。其中又以異地調任為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紀檢監察學會副會長任建明認為,十八大換屆時,地方紀委書記曾有一些異地任職。這在當時并沒有普遍的要求,只是一個臨時的做法。所以,應該算是一個過渡。
不過,任建明表示,當時的異地任職,實際上提名權也是在地方黨委。直到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才由上級紀委來主要提名,這一權力始上收到上級紀委。任建明說,提名權就相當于任命權。今后,將把它作為一個新的常態,由中紀委決定省紀委書記、副書記。
雖為同級調任但責任大不同
目前空降地方的四位中紀委常委,在擔任省級紀委書記的同時,依舊兼任中紀委常委。
中紀委常委任地方紀委書記,是否寓意深遠?多位學者認為,這只是暫時的現象,或將在下一屆中紀委常委選舉時改變。
任建明表示,根據三中全會的精神,紀委將任命權上收。當下級紀委出現空缺或人員調整時,是選中紀委的副部級常委,還是從其他省、或是本省晉升,都是中紀委的權限,只是模式不同。
此時,中紀委從內部選人,是因為這些人選對十八大以來的新精神了解比較透徹。在地方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時將十分有利,對干部考察、選拔也更為了解,將加快地方紀委干部調整的節奏。
四位“空降兵”均為1960年至1962年間出生,在50歲出頭時由中央空降至地方,任省級紀委書記。其中,最大的今年55歲,最小的53歲。
中紀委常委出任省級紀委書記,屬于同級調任,都是副部級別。
任建明表示,雖然級別一樣,但中紀委的常委只是分管一方面工作,擔任省的紀委書記,則是要作為地方紀委的工作首長,處于一個全面領導的位置上,職位更重要。既要有政治方面的要求,又要有專項方面的工作領導的要求。他說,中紀委在選拔任命地方紀委書記時,也會考慮到哪個常委能夠勝任。如果做得好,對他們個人的發展升遷是有好處的。
將來,空降的地方紀委書記也有可能再返回中紀委,擔任正部級別的中紀委副書記。
(新浪網20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