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常進


1.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將濃硝酸保存在無色玻璃瓶中
B.用鑷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切割
C.把用氯酸鉀制氧氣后的殘渣倒人垃圾桶
D.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先加熱再通氫氣
2.下列有關化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用待測液潤洗滴定用的錐形瓶
B.配制FeCl3溶液時,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Fe和稀鹽酸
C.用稀鹽酸洗滌盛放過石灰水的試劑瓶
D.將Na2CO3溶液保存在帶玻璃塞的試劑瓶中
3.利用實驗器材(規格和數量不限)能完成表1中相應實驗的一項是()。
4.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試劑的選用或操作正確的是()。
5.實驗室制備下列氣體時,所用方法正確的是()。
A.制氧氣時,用Na2O2或H2O2作反應物可選擇相同的氣體發生裝置
B.制氯氣時,用飽和NaHCO3溶液和濃硫酸凈化氣體
C.制乙烯時,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
D.制二氧化氮時,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氣
6.已知:①向KMn04晶體上滴加鹽酸,產生黃綠色氣體;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實驗①產生的氣體,溶液變黃色;③取實驗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鉀試紙上,試紙變藍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上述實驗證明氧化性:
B.上述實驗中,共有兩個氧化還原反應
C.實驗①生成的氣體不能使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
D.實驗②證明Fe3+抖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7.下列物質中,雜質(括號內為雜質)的檢驗、除雜的試劑或方法正確的是()。
A.Cl2(HCI氣體):用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檢驗,用飽和食鹽水除雜
B.NaHC03溶液(Na2CO3溶液):用Ca(OH)2溶液檢驗,用過量C02除雜
C.CO2(HCI氣體):用AgNO3溶液(含稀硝酸)檢驗,用飽和Na2CO3溶液除雜
D.NO(NO2):通過觀察顏色或用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來檢驗,用水除雜
8.某未知溶液可能含。將溶液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變紅。取少量試液,滴加硝酸酸化的BaCI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層清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斷合理的是()。
A.一定含有
B.一定含有
C.一定沒有
D.一定含有
9.已知某FeC13樣品中含有少量FeCI2雜質,某實驗小組要測定其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其操作步驟如圖2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l)操作I中,在溶解樣品時,滴加鹽酸的作用是_______。
(2)操作Ⅱ中,所用到的玻璃儀器除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外,還必須有______(填儀器名稱),操作Ⅲ必須用到的儀器是________(填下列編號)。
a.50mL燒杯 b.50mL量筒 c.25.00mL滴定管
(3)操作Ⅳ中加入過量H2O2,將Fe2+完全氧化為Fe3-,完成并配平該離子方程式:
(4)檢驗沉淀是否已經洗凈的操作步驟是_______。
(5)在最后一步操作中,將沉淀物轉移到_______(填儀器名稱)中灼燒、冷卻后,用天平稱量紅棕色固體的質量為m1、g.再次重復操作,稱量其質量為m2g,若m1m2=0.3,則接下來還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
(6)若蒸發皿的質量是w1g,蒸發皿與加熱后固體的總質量是w2g,則樣品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若稱量準確,最終測量的結果偏大,則造成誤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
lO.某化學小組采用類似制乙酸乙酯的裝置(如圖3),以環己醇制備環己烯。
(l)制備粗品:將12.5ml_環己醇加入試管A中,再加入lmL濃硫酸,搖勻后放入碎瓷片,緩慢加熱至反應完全,在試管C中得到環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導管B除導氣外還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
②試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
(2)制備精品:①環己烯粗品中含有環己醇和少量酸性雜質等。加入飽和食鹽水,振蕩、靜置、分層,環己烯在_____層(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填入編號)洗滌。
a.KMnO4溶液 b.稀硫酸 c.Na2C03溶液
②再將環己烯按圖4所示裝置蒸餾,冷卻水從_____口進入。蒸餾時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
③收集產品時,控制的溫度應在_______左右,實驗制得的環己烯精品的質量低于理論產量,可能的原因是()(填人編號)。
a.蒸餾時從70℃開始收集產品 b.環己醇實際用量多了 c.制備粗品時環己醇隨產品一起蒸出
(3)下列區分環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填人編號)。
a.用酸性KMnO4溶液b.用金屬鈉c.測定沸點
參考答案與提示
1.B提示:A項,濃硝酸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C項,殘渣為KCl、Mn02及沒有分解的KCl03,應回收處理;D項,應先通氫氣再加熱。
2.C 提示:A項,錐形瓶不能用待測液潤洗,否則會使待測液的量增加,使測定結果偏大;B項,稀鹽酸用來抑制Fe3+的水解,但不能加入Fe;C項,盛放過石灰水的試劑瓶內壁上附著一層CaC03和Ca(OH)2,用稀鹽酸洗滌可將它們除去;D項.Na2C03。溶液顯堿性,應保存在帶橡膠塞的試劑瓶中。 3.D 提示:A項,需用到酒精燈;B項,需用到漏斗;C項,需用到托盤天平;D項,先滴加溴水除去Nal,然后通過萃取、分液操作。 4.A 提示:B項,氨氣通人方向錯誤,應從大口通入;C項,應先在燒杯中稀釋濃硫酸,冷卻到室溫后雨轉移到容量瓶中;D項,Na202與水作用后不能保持塊狀,不適合用啟普發生器來制備02。 5.A 提示:B項,飽和NaHC03溶液顯堿性,能與氯氣反應;C項,在相同條件下,乙烯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相差不大,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D項,NO2與水發生反應,產生的N0仍是有毒氣體。 6.A 7.D提示:A項,HCl氣體不能使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色;B項,Na2C03的檢驗是向溶液中加入BaCI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鹽酸,白色沉淀溶解,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項.C02和飽和Na2CO3溶液反應,無法除雜。 8.B
9.(1)增強溶液的酸性,抑制Fe3+的水解(2)250mL容量瓶 c (3)2 1 2 H
2 2(4)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滌液,先滴加適量稀硝酸,再滴加AgN03溶液,若無沉淀生成,則證明沉淀已洗滌干凈(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5)坩堝 再次灼燒、冷卻后稱量,直到兩次的質量差小于0.1g(6)固體加熱時未充分反應,未全部變為Fe203,導致w2偏大,使測量結果偏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提示:(2)操作Ⅱ是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所需要的玻璃儀器主要有燒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膠頭滴管;在操作Ⅲ中量取的是12.50mL溶液,依據精確度,只能使用滴定管。(4)檢驗沉淀是否已經洗滌干凈的操作是檢驗沉淀表面是否還存在溶液中的一些離子,即在該沉淀的表面是否還附著CI-。(5)加熱固體時,根據前面兩次的質量差是否超過0.1g來判斷是否加熱完全。若超過0.1g.應再次灼燒、冷卻后再稱量,直到兩次的質量差小于0.1g。(6)最后得到的紅棕色固體為Fe203,其質量為(w2-w1)g,則原樣品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10.(1)①防止暴沸 冷凝 ②防止環己烯揮發(2)①上c②g吸收反應生成的水 ③83℃
b(3)c提示:(2)環己烯的密度比水小,故在一層。收集產品時,控制的溫度應與環己烯的沸點,致。(3)環已烯精品和粗品的區別在于粗品中含有少量的環乙醇,可用測定沸點的方法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