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森
【摘要】小學生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怎樣指導學生習作,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是困擾廣大語文教師的一個難題。針對這一現象,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些看法與體會。
【關鍵詞】小學生 作文水平 方法
一、要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
1.讓學生“我”手寫“我”心。三年級學生開始習作,訓練內容要不受題目要求的限制,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先說后寫。讓學生明白習作就像和別人聊天、談論一樣,把自己說的話用文字寫出來就行。先讓學生寫身邊熟悉的事物,如:寫植物類習作??梢韵茸寣W生仔細觀察,再讓學生把植物的大小、形狀、顏色、氣味等說出來,最后再把說的話記錄下來。這樣從植物到動物再到人,循序漸進,慢慢地學生就克服了畏懼心理,就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了。
2.批改學生習作要堅持鼓勵為主。小學生開始寫作,一定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不要急于求成,急著改正學生作文中的小失誤,而要善于發現和尋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詞用得好,都要找出來全班宣讀,并給予適當的鼓勵。讓孩子覺得有成就感。學生對習作就會有信心,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愿意習作,樂于習作。
3.建立班級優秀作文集,激發學生興趣。每次習作訓練,班上都有相對寫得好的文章,老師要善于發現,并積極鼓勵,除了在班上宣讀之外,還要讓學生謄寫出來裝訂成冊。長期堅持,隨著時間的推移,班級的作文集也就越積越厚。當學生的作品被收錄,不但對他本人是莫大的鼓勵,同時,也會帶動其他同學努力習作,爭取自己的作品也被入選。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向報刊投稿,學生作文一旦發表,嘗到了甜頭,習作興趣就會更濃。
二、合理命題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欲,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向著認定的目標前進。作文是現實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題作文要結合現實生活,一個好的題目,往往能起著概括全文,點明中心,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和興趣的作用,猶如火種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燒。反之如果題目不當,脫離實際或者公式化,學生作文就會感到無米下鍋。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吐真情,不說空話、假話,作文和生活是緊密聯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積累,那么我們的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為此,作文命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命題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學生布局謀篇時,突破一個難點,突出一個重點
教師必須思想端正、目的明確,在教學前要想出好題,從有利于學生產生寫作的欲望,有利于學生自由選擇材料,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與想象力為出發點,不要在命題上為難學生。
2。命題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班級里,學生有家庭狀況的差異,如有的隨父母坐過飛機,看過大海,登過高山,有的則從沒出過遠門,若教師讓學生寫大海、高山之類的文章,一些學生就無法可寫。為此,我們可能出半命題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愛……》,讓學生去補充完整后再去寫。此外,教師在作文命題時還必須注意要有趣味性、啟發性和及時性。
三、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后,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如學習《憶爸爸》這篇課文,作者是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先總寫爸爸有什么好品質,再舉例分述爸爸各個好品質,最后總結。其中第二部分寫得最具體,分別從幾件具體的事例,表現出爸爸的精神品質,記敘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篇寫人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選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寫具體生動,即對寫人文章可以怎樣謀篇布局。又如學習《記金華雙龍洞》,注意學習游記的結構特點。在教學中持之以恒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聯系課文,適當摹仿,仿中求創。中外作家歷來強調創造,但在寫作中可以適當摹仿。例如在寫作《參觀××公園》時,學生一開頭就可以描寫參觀前的天氣情況,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摹仿課文《第一次跳傘》中的第一自然段。雖然公園里沒有“機場”、“飛機”等景物,但可以有“藍天上飄浮著朵朵白云,正從東方升起的朝陽……”也可以引導學生摹仿課文《參觀劉家峽水電站》中的第一自然段,用開門見山的方法點題,什么時候,我和誰高高興興地去參觀××公園。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學會,為本次作文開了個好頭,亦為主題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指導仿寫的同時也注意求創,寫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習作。
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語感。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只語。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如韓愈、蘇東坡……他們壓根就沒學過語法,修辭、邏輯,但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其奧秘在于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秀作品,形成了敏銳的語感。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懶于多讀多背,實踐證明,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指的是人們在閱讀書報時所作的一些文字記錄。寫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③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要做好課內課文的讀書筆記,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并作好讀書筆記。具體的方法在閱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復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涌向筆端。
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但這也需要我們老師們長期有目的地培養,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
四、重視作文批改
作文批改是檢查和評定作文目標實現的程度,以及作文中存在問題的過程。我們要克服作文批改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參與的傾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采取一些措施,使學生參與到作文批改中來,師生共同審視作文的得失,品嘗語言 的甜美,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步,學生自我評價。學生完成習作任務后,第二天讓學生給自己的習作下評語打分數。再讓談自己對習作中的哪些地方比較滿意,哪些地方還覺得不足。第二步,學生互相批改。通過小組、同桌之間交叉批改,達到互相學習、互相提高的目的,使學生在欣賞別人文章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既提高了自己的語文素養,也學會了欣賞別人,尊重他人。第三步,教師點評。教師點評不但要指出作文訓練中存在的問題,以免學生再犯同樣的錯誤,更重要的是發現新穎獨到之處供大家分享。學生的習作水平是相對有限,互評時不太容易發現文章所有的不足之處,這就需要教師來補充。尤其是一篇優秀文章,有時也可能是一篇不符合要求的文章,學生很難分辨。如本次期中考試作文題目是《 變了》。要求橫線部分指某人,并通過具體事例說明他變了。而一部分同學寫作時卻寫成《家鄉的道路變了》,初看文章很好,但不符合要求,學生很難看出來。所以還需要教師的點評提高。
【參考文獻】
[1]于福海.小學語文教育: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8.
[2]李靈靈.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新“三步曲”[J].校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6.
[3]喬曉燕.語文教學的創新思考[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4]《淺談如何批改小學生作文—教學世界·下—2009年第8期》,作者李建鳳。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