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當我們回到家,面對高興忙碌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忽然發現他們曾經在我們心中挺拔的身形變的矮小,步伐亂了,背駝了,腰也直不起來了……時間不知不覺地偷走了他們的年紀,也偷走了他們強韌的骨骼——骨質疏松,讓他們成了脆弱的“玻璃人”。
人們常嘆“人老了,骨就松了”,似乎骨質疏松,腰酸背痛,甚至骨折,是因年齡增長而不可避免的生理過程,然而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癥已經成為影響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流行病”。世界衛生組織將骨質疏松癥與糖尿病、心血管病共同列為影響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三大殺手,并將每年的10月20日定為“骨質疏松日”。
骨質疏松癥,是指骨單位體積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退變,骨的脆性增加,以致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由多種原因引起,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為特征。因其發病的隱蔽性和診斷手段的特殊性,被醫學界喻為“靜悄悄的疾病”。
骨質疏松癥最大的危害是易導致骨折。據統計,與骨質疏松相關的骨折在老年人中發病率高達30%以上,許多患者因此致殘,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護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顧。甚至會出現各種并發癥導致死亡,存活者也因殘疾導致生活質量大大降低……
這個與衰老過程明顯相關的疾病,幾乎關系到每個人的健康長壽。運動、食療、補鈣……我們試圖用各種方法來留住年輕健康的身體,然而往往不能如愿以償,是我們沒有明白骨質疏松的真正意義?還是運動、補鈣這些耳熟能詳的方法無法彌補逐漸脆弱的骨骼?抑或是我們根本沒有讀懂自己的身體,弄錯了腰酸背痛背后的
含義……
骨代謝可以說是我們身體最復雜的代謝系統之一,人體對鈣的吸收、排泄,以及骨鈣、血鈣之間的遷徙,涉及眾多的激素、酶和復雜的調節機制。因此,骨質疏松絕不是單純補鈣可以解決的問題。那么,我們應當如何防治骨質疏松呢?
□策劃執行/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