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彬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癥,常與慢性乳突炎并存,是一種病程長,致病菌和病理變化與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很不相同,而且是影響聽力,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見病。臨床上以長期持續(xù)或間續(xù)性流膿、鼓膜穿孔及聽力下降為特點。
本病多因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而遷延所致,一般認為急性中耳炎6至8周未愈,則表示病變已轉為慢性;或兒童急性傳染病所并發(fā)的急性中耳炎,因病變重,可造成骨質或聽骨壞死,不易治愈而轉成慢性。此外,鼻及咽部感染病灶,如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等,或全身性慢性疾病,如貧血、肺結核等,也常為本病的重要誘因。
臨床上根據病理及危害性,將慢性中耳炎分為3個型別。
1.單純型中耳炎:最為常見。患者耳內經常或持續(xù)性流膿,呈黏液性或膿液性,量多少不定,每于感冒后增多。鼓膜緊張部中央性穿孔,鼓室黏膜腫脹、增厚。耳聾一般不重,呈傳導性聾。X線照片或見乳突氣房模糊,無骨質破壞。
2.骨瘍型中耳炎:患者經常性耳內流膿,量一般不多,味臭。鼓膜呈邊緣性穿孔或緊張部穿孔,鼓室內有肉芽或息肉,聽骨鏈破壞。有較重的傳導性聾或混合性聾。X線照片示乳突氣房和骨壁有邊緣模糊不清的透光區(qū)。
3.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耳內分泌物量少而有特殊臭味,常為鼓膜松弛部邊緣性穿孔或緊張部后上邊緣穿孔,在鼓室或上鼓室內可掏出豆渣樣膽脂瘤物。有較重的傳導性聾或混合性聾。但有時可因中耳內膽脂瘤連接中斷的聽骨鏈,而使聽力無明顯下降。乳突X線照片見有邊緣致密、整齊的透光區(qū)。
飲食與生活防護原則
大多數慢性中耳炎的見效較慢,療程較長,患者必須堅持治療,不可半途而廢。同時,還要在生活上注意防護。
1. 平素應注意保持耳道清潔,經常擦干膿液,保持外耳干燥。
2. 加強洗耳,請醫(yī)者清除鼓室或外耳道肉芽與息肉,保持中耳引流通暢。
3. 可局部滴藥,去除誘發(fā)病因。
4. 屬單純型而鼓室干燥者,可行鼓膜貼補或修補術;屬骨瘍型者,病變控制后可考慮聽力重建術;屬膽脂瘤型者,先宜及時行病灶根治術,再行聽力重建。
5. 游泳、洗澡時需防污水入耳。
6. 本病中醫(yī)辨證與脾腎虛衰、濕熱內阻有關,所以宜忌食生冷和易生痰之物。
7.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一般不宜峻補。
1. 白扁豆250克,文火煨爛,加冰糖適量,入菱粉勾芡,制成扁豆羹。每日1劑。適用于耳流膿日久、腹脹納呆、舌苔白膩者。
2. 鮮山藥250克,洗凈切片,起油鍋生炒,加蔥白段10余段,佐餐食用。適用于神倦身重、食欲差、便溏者。
3. 文蛤殼30克,炒至黃,研粉末,加入冰片3克,枯礬6克,作成散劑,于洗凈擦干患耳后,取少許散劑吹于患耳內,每日3次。適用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時時流膿者。
4. 石榴花30克,焙燥研末,加冰片0.5克,研勻,于洗凈擦干患耳后吹人。適用于單純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