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欣
【摘要】模因的特性和生命周期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新觀點。模因的特性尤其是模仿傳染性將它和二語習得者學習第二種語言的過程聯(lián)系起來,因為語言正是在不斷的復制、模仿、移植、重組、創(chuàng)新中不斷的傳播和發(fā)展起來。本文在模因論指導下,探討了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新策略。
【關(guān)鍵詞】模因論 輸入 輸出 大學英語口語
一、引言
模因論是基于新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它試圖對事物之間存在的普遍聯(lián)系以及文化本身的傳承性進行新的詮釋。模因論一經(jīng)提出便引起了各個學科領(lǐng)域的學者的關(guān)注,模因論也被運用到不同的領(lǐng)域來解釋不同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如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近年來,語言學領(lǐng)域也掀起了模因論的研究浪潮,關(guān)于模因論的一些權(quán)威的著作,如 The Selfish Gene 《自私的基因》,The Meme Machine《謎米機器》等在學者中廣泛流行。在國內(nèi),以何自然教授為首的學者從語用、翻譯、隱喻等不同的角度對模因進行了研究,相關(guān)的文章有 “模因論與社會語用”,“語言模因與漢英翻譯”, “語言中的模因”,“模因論與隱喻的認知理據(jù)”。模因的特性尤其是其模仿傳染性將它和二語習得者學習第二種語言的過程聯(lián)系起來,對學習過程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文嘗試從模因論的視角來探討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策略。
二、模因論和語言模因
模因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Dawkins 1976年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一書。模因(meme)一詞由基因(gene)仿造而來,被定義為文化傳遞的基本單位。另一位學者Blackmore對模因論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Blackmore(1999)提出了語言模因復制和傳播的兩種基本方式—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他強調(diào)模仿在模因傳遞過程中的重要核心性,指出某種思想和信息模式只有得到復制和傳播,才能被稱為模因,否則不能稱其為模因。因此從廣義上講,不管是文化現(xiàn)象,還是知識信息,抑或是觀念行為,只要是通過“模仿”的方式進行了復制和傳播,那么它就可以被稱為模因。
語言是模因的載體之一,因為語言的存在,模因才得以復制和傳播;而模因又促進了語言的發(fā)展,一是因為語言本身可以被看成模因,語言中的字、詞、句和篇章都有模因的體現(xiàn);二是因為語言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與語言學者的模仿復制傳播和模因重組息息相關(guān)。語言學習的過程無時不刻伴隨著模因的存儲、傳遞和創(chuàng)新。比如隨著網(wǎng)絡(luò)的發(fā)展,網(wǎng)絡(luò)語言也越來越豐富,傳播的越來越快?!敖o力”原本是“帶勁兒”、“牛”的意思。2010年世界杯期間,因能很好表達網(wǎng)友看比賽的情緒,“給力”一詞很快傳播開來。2010年一期《人民日報》 一文題名《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由于不斷的復制和模仿,“給力”一詞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用在各種各樣的語言環(huán)境,網(wǎng)友甚至還創(chuàng)新性地給出了英文翻譯—gelivable。由此看出,語言模因在不斷的復制、模仿過程中出現(xiàn)了變異,而不斷持續(xù)的變異使語言豐富生動起來。語言模因的這些特性為語言教學打開了新視野,因為語言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習者能掌握活的,生動的語言。對語言模因的研究鼓勵學者和教者在語言研究和教學過程中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途徑。
三、模因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口語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chǔ)部分。教育部出版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yīng)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英語口語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的束縛,英語口語課堂教學效果并不好。真實的英語語境的缺乏使學生不能接觸地道的口語。而中國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學生對使用英語主動交流畏懼心理的存在,這一系列因素都為口語教學和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設(shè)置了屏障。本文嘗試從模因論角度探索英語口語教學的新策略,以期對英語口語教學和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啟示作用。
1.模因論下的口語材料輸入。語言學習的過程就是語言信息輸入、吸收,語料的積累以及在恰當?shù)恼Z境下信息和思想的輸出過程。而模因的發(fā)展和傳播要經(jīng)歷四個階段:同化、記憶、表達和傳輸。模因的前兩個階段與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信息輸入吸收相對應(yīng)。在英語口語學習過程中,有效的口語材料輸入非常重要。新的模因信息的選擇和輸入方式取決于“宿主”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和興趣,只有模因得到了學生的理解和重視,才能感染學生,進入學生的記憶中??谡Z教師在輸入材料的選擇上,要尊重學生的興趣,選擇適合學生的材料,既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又便于學生對其進行背誦模仿。大學英語口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充分利用課本上提供的素材,還應(yīng)該積極補充合適的視頻音頻材料,比如電影片段、名人演講等。在英語口語課上同學生探討”Humanism”這一話題時,筆者挑選了21世紀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的幾個相關(guān)視頻,放給學生觀看,如河北師范大學杜倩倩的Humanism – the Symbol of Kindness and Beauty,中國藥科大學汪月的The Call of The Warmth,這些視頻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在欣賞完演講后,學生積極地背誦演講稿的精彩語,如“One smiling face is infinitely more valuable than a thousand churners of binary code;one heartfelt ‘hello to a fellow traveler can speak libraries of warmth.” 這些演講不僅使學生欣賞到英語語言的魅力,并且讓學生喜歡上英語,鼓舞了學生更多的用英語進行表達。學生在觀看,背誦,記憶過程中,強勢詞匯、語句模因得以同化和傳遞到學生的大腦中,經(jīng)過反復的模仿記憶,模因進入表達階段,使學生的口語表達更加豐富形象。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也應(yīng)讓學生學習一些名言警句,美國俚語,美劇中精彩的英語表達。比如《The Big Bang Theory》中的 “You have destroyed my ability to tolerate idiots.”《Goosip Girl》中的“Why waste precious time dreaming when waking life is so much better?”這些美劇都深受學生的歡迎,而美劇中的句子即幽默搞笑又不乏哲理性,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記憶欲望。優(yōu)秀地道的英語口語素材增加了模因的感染力,促使強勢模因被成功復制,進入學生記憶中,使學生學會用英語進行思考,學習到更地道的英語。
2.模因論下的口語輸出。語言模因在被同化記憶之后,進行重組整合,通過表達和傳輸,才能被另一個宿主所感知,完成有效地交際過程。英語口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指導學生用有效的交際策略和方法,成功的進行交際。這使口語輸出階段顯得尤為重要,輸出能使強勢模因進行轉(zhuǎn)化,形成學習者自身的語言系統(tǒng)。在口語教學過程中,學生有充足的語言輸入后,教師應(yīng)鼓勵學生進行豐富的多樣化輸出訓練。從模因論的角度觀察,語言模因的復制傳播有基因型的“內(nèi)容相同形式各異”和表現(xiàn)型的 “形式相同內(nèi)容各異”兩種方式。教師可以將模因這一特性應(yīng)用在口語教學中。比如在欣賞完優(yōu)秀演講后,鼓勵學生針對類似話題進行演講,學生可以直接引用別人演講中的經(jīng)典語句,這樣就完成了同一信息的直接傳遞。這些信息的不斷復制和傳遞可以促進信息的吸收內(nèi)化,久而久之,學生就可以熟記于心,脫口而出。表現(xiàn)型模因也可以用于指導口語教學。表現(xiàn)型模因指的是相同的語言形式,根據(jù)不同的語言情景,被嵌入了不同的信息內(nèi)容,進行復制傳播。比如學生可以對這句話 “The best thing to do when entering unknown territory is smile” 《The Carrie Diaries》.根據(jù)需要進行轉(zhuǎn)化,如The best thing to do when entering unknown territory is confidence/passion.通過這種轉(zhuǎn)化,學生逐漸學會了根據(jù)不同的語境依照更地道的英語表達來進行口語交際。在教學中,教師還應(yīng)注重語言信息輸出方式的多樣化和輸出內(nèi)容的豐富化,給學生創(chuàng)造不同的情景,以提高學生模因變異和重組能力??梢灾笇W生進行口語演講賽,小組辯論賽,英語故事接龍,小組英語短劇錄制等活動,在活動中互相學習,充分激活模因,進行模因的復制,重組,傳播。學生積極構(gòu)建已習得的語言輸入材料,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科學的輸出,對強勢優(yōu)秀的模因反復使用、重組,從而大大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四、結(jié)語
語言模因論為語言教學打開了新的思路。模因論指導我們對傳統(tǒng)英語口語教學模式進行新的評估。根據(jù)模因傳播和復制的特點,背誦和模仿學習方法在英語口語學習過程中呈現(xiàn)出新的魅力。同時口語的提高同聽力的提高密不可分,輸入的高質(zhì)量才能保證輸出的高水平。教師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應(yīng)充分利用模因理論,培養(yǎng)學生對模因的復制、移植、重組能力,在社會交際中輸出更地道的英語口語。
參考文獻:
[1]Blackmore,Susan.The Meme Machin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ichard.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54-63.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xiàn)代外語,2003(2):201-209.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6]尹丕安.模因論與隱喻的認知理據(jù)[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6):12-14.
[7]趙湘.語言模因與漢英翻譯[J].外語教學,2008(2):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