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亞萍
在中國的各類高等院校中,三本院校有著特有的生源、專業設置和教學目標,更注重學生的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力求培養將知識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然而,由于三本院校的學生在入學之初英語基礎整體較弱,認知能力與英語語言發展水平脫節,英語能力落后于認知能力,使學生很難以英語為工具去學習新的知識。因此,針對三本院校學生的特定情況,筆者認為應當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新的知識,努力縮小其語言能力與認知能力的差距,使得兩者同步發展,并在這一過程中強化、鞏固已獲得的英語技能。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所謂的基于內容的教學策略或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策略,能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汲取學科知識,而不是單純學習語言知識;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CBI主題教學更能促進學習者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為三本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基于內容的教學理論(CBI)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加拿大的魁北克雙語區展開的“浸入式語言教學”(immersion education),其教學理念在于將語言教學建立在某個學科或某種主題內容的教學之上,把語言學習和學科知識學習結合起來,在提供學生學科知識能力和認知能力的同時,促進語言水平的發展;同時它又結合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強調激發語言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的發展、通過學習知識來建構語言的意義。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在接觸到新的知識時候,會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更強的學習動機,而學習效果也會更明顯。因而在英語教學中,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比語言本身上更為重要。傳統的教學過于注重于語言的形式,強調通過對語法、句型的重復操練來學習語言,不但容易抹殺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容易造成學生只會根據范例操練語言、卻難以運用語言來汲取新知識和表達已獲得知識的情況。
根據2007年教育部公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掌握的詞匯量應達到約4795個單詞和700個詞組(含中學應掌握的詞匯),其中約2000個單詞為積極詞匯,即要求學生能夠在認知的基礎上,在口頭和書面表達兩個方面熟練運用的詞匯。然而,由于學生的認知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他們所掌握的有限詞匯量不足以表達與他們認知水平一致的意見,因此在口語和寫作中容易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 由于三本院校的學生的閱讀、視聽輸入量有限、內容也比較單一,因此學習動機也比較薄弱。作為傳統教材的補充,筆者在所任教的班級中采用了CBI的主題模式(theme-nased approach)開展了一些額外的活動,試圖最大程度地利用內容來幫助語言的發展。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閱讀、編寫閱讀題目、小組討論和PPT演示介紹的方式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輸入和輸出能力。
一、自主閱讀
由于課堂內時間的限制,也由于主題閱讀僅作為大學英語教材的補充,因此主題閱讀的任務由學生在課后自主進行。主題閱讀選擇了國際地理系列閱讀叢書作為閱讀材料,其難度適宜,在內容上涉及了歷史、地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樣化的主題,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較多地放在汲取知識、而較少地放在語言形式如句型、搭配、語法結構上,但正是如此,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但增長了知識,并獲得了良好的閱讀能力,提升了閱讀速度、擴展了詞匯。
二、自主設計練習題
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之后,面臨著如何有效地深化所吸收的知識的問題,而讓學生自己為所閱讀的材料設計練習題,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進階學習方式。通過泛讀,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內容有了粗略的掌握,在設計練習題的過程中,學生提煉出關鍵知識點,在反復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不僅強化了對于內容的記憶,而且提高了書面輸出能力。
三、課內外小組討論
如何將被動詞匯轉化為主動詞匯,是中國學生面臨的一大挑戰,原因之一是因為學生很少有口頭運用語言的機會。在大班化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個人發言次數和時間長度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此,對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每四人為一組,同一小組內進行同一主題的閱讀,各小組除了在課堂內進行有老師參與的小組討論之外,更要在課后進行了由組長主持的小組討論。在討論環節,小組成員交流彼此的閱讀心得,對所閱讀的主題進行延伸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需要用閱讀材料中的詞匯和詞組來表達所涉及的概念、原理等,客觀上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輸出能力。
四、課堂呈示
小組討論為所有成員提供了自由的討論機會,而課堂上的PPT演示則使得學生得到了更為正式的語言輸出的機會。以小組為單位,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選擇、總結、簡化、改寫,并輔以圖片、聲光效應,最后由一位小組成員進行陳述;個別小組預先準備了錄像、甚至采用現場實驗的方式,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演示過程。演示組的學生在準備PPT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了學習效果,并鍛煉了組織語言和口語表達的能力,而其他學生則在觀摩過程中,通過多種感官刺激得到了有效地語言和知識的輸入。
筆者通過對所任教的學生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實踐中,發現通過基于內容的主題英語學習,學生不僅在詞匯量上有了一定的擴充,在口頭復述表達能力上也到了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更為濃厚,學習的自信也更為充足。CBI教學鼓勵學生以語言為工具來進行交流,拓寬了我們外語教學工作者的教學思路。但是該模式也存在著新的問題,比如缺乏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實際運用中需要教師和學生投入較多的準備、學習和參與的時間。如何將CBI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地運用、并推廣在所有的學生中,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參考文獻:
[1]曹佩升.大學英語CBI主題教學模式有效性的實驗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2(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