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威
公關和品牌真正的出發點,是根據用戶的需求確定主旨信息,并制定傳播戰略和內容,這在社交媒體時代更加重要
總有剛入行的年輕朋友問我,公關是不是太窄了,想去做營銷;有的說,營銷是不是太寬了,想專做數字傳播。
不光是年輕人困惑,行業里所有人都在抓撓。
媒體沒出路了,記者趕快轉企業公關。媒體老總沒出路了,轉投資。新聞發布會都在網上開了,企業公關部沒出路了,轉市場部。微博不活躍了,轉微信。微信公眾號太多了怎么也做不出影響,下一個有效又容易的平臺什么時候來。在這個變革和浮躁的時代,每個人都看著別人碗里的飯,每個人都想設定一個簡單的目標:只要吃到別人的飯,我的日子就會好起來。
對于公關,大家有這樣一些憂慮:
老板說,還做什么公關,還不都是拿錢買的。市場部說,你們把軟文做好就行了,其他事情有人在做。公關部自己的同事說,聯系的記者三天兩頭換,媒體關系已經沒有實質內容了。
我們經常會把一個行業使用的手段當成目的,拿公關來說,公關的核心是組織的信譽、發稿、媒體關系,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現在為什么僅僅是手段變了,你就懷疑事情的本質。這好比你結婚10年,你的配偶有些發胖,你說這婚姻還有什么價值。
最近跟一位民營企業家長聊,他的基本困惑是,企業挺成功地賺了錢,但是對潛在用戶介紹自己,媒體來采訪,講完了創業故事,以后呢?員工都是90后,除了讓他們干活,給好的待遇,怎么能讓他們對公司、對品牌有自豪感。
一邊是豪放的企業要解散公關部,一邊是困惑的企業要找公關咨詢。不管是從理論還是實踐的角度講公關,我們離不開這樣幾個要素:
1.公關是以建立和維護企業聲譽為目標的傳播活動。
2.傳播的核心是根據市場環境、用戶需求和組織優勢確定的主旨信息。
3.傳播的效果取決于具有公眾影響力的內容和有效的渠道。
這就是公關行業吃的飯,我認為這里面魚翅、海鮮、大肉、蔬菜、水果什么都有了,你說這里面沒有數字、社交、顛覆、LBS、O2O、C2C、EXO,那些時代的要素都沒有啊。其實,吃的東西還是那些,只不過瓷盤換成了金碗和泥勺,從餐廳坐著吃飯變成了在穹頂星空下跳著舞吃烤串。作為公關,我不會拒絕新鮮的吃法,但是構成吃得享受的基本要素,如食材、精密的味覺搭配,絕不應該改變。
最近讀《轉折點: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法則》一書,作者許維現任明道軟件副總裁,他說,社交媒體時代最致命的錯誤就是八分傳播二分策劃,而真正的做法是八分策劃二分傳播。
我們目前的浮躁在于,太怕錯失機會,任何一個公眾事件都要借勢營銷,漸漸地我們把作為手段的傳播,變成了目的本身。看看現在,有多少傳播,多少借勢,多少吸引眼球,都是為這樣一個目的:增加點擊量。
公關和品牌真正的出發點,是根據用戶的需求確定主旨信息,并制定傳播戰略和內容,這在社交媒體時代更加重要。更加重要在于,過去我們花很大力氣和金錢要搞定的渠道,現在很多是開放和免費的。傳播效果更多取決于內容而不是渠道,優秀的創意,可以達到在CCTV砸黃金時間的效果。所以,我們要花更多精力做策劃,花更多錢購買好創意,花更多時間傾聽和學習,讓我們自己更聰明,更能切中用戶需求的要害。
公關自己的飯仍然好吃,但是,不能滿足現狀,要看看別人碗里裝的什么,別人用什么新餐具盛菜,我們怎么用更好的食材,更好地搭配新餐具,更好地擺放呈現,讓自己那道傳統菜仍然好吃,更清香四溢。
盯著別人的飯,吃好自己的飯,公關唱著歌享受著大餐和烤串,延伸和重新定義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