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觀
打造百年品牌,是大多數企業的愿景。但單是年歲的增長,則徒增久遠感,甚至令品牌思維陷入洼地,在不覺間與社會輿情、目標受眾“失聯”。
此前,我寫過《故事,讓品牌更性感》、《跨界營銷:逃離庸常的華麗冒險》兩篇文章,認為企業的“內在認知”與“外在視野”,是強化品牌活力的重點。現在看來,除這兩點之外,企業更需要重視“銳度”這個詞。
民生銀行:凸顯“藝術的銳度”
2015年8月29日,民生銀行發布半年度報告,對自身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成績,著筆頗多。但在我看來,民生銀行更值得關注的是它在藝術金融方面的建樹。
這家成立于1996年的銀行品牌,于2007年開始跨界藝術圈,從獲準成立“首支藝術基金”、億元捐助炎黃藝術館,到2015年業已三家美術館(2010年創辦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2014年創辦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2015年創辦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逐漸建立起自身在中外藝術市場的品牌認知度。
與此同時,民生銀行在2007年既發起中國第一個藝術類金融產品“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主旨是購藏中國近現代水墨畫、油畫作品,民生銀行負責該產品的投資決策和資金保管”,兩年實現25.5%的豐厚收益率。2013年,成立中國民生銀行私人銀行藝術品投資與收藏俱樂部,聯合國內外藝術機構及專家,為其存款800萬以上(據章程顯示)的客戶提供藝術品鑒賞、投資和收藏服務。
由此可見,民生銀行并未把“介入藝術”作為噱頭,而是在開展藝術公關的同時,積極推動藝術金融產品與服務——因而,憑借在藝術領域的銳度(預見力和關聯力),進一步激活了自身在社會輿論、目標受眾中的品牌活力。
東風日產:同步“青春的銳度”
2015年,東風日產發起與中國青年對話的大型系列活動——尋找未知的自己,展開線上專題、校園推廣、定制紀錄片等一系列公關動作,尤其在校園、紀錄片這兩大方面,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
在校園公關方面,東風日產先后前往北京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復旦大學等知名學府,一方面邀請雷明、沈虹、蔣方舟、顧西爵等社會名人參與,另一方面借助合作伙伴鳳凰網,邀請尉遲琳嘉、胡玲、竹幼婷等金牌主持人助陣,形成頗具《鏘鏘三人行》風格的青春對談,讓目標群體在與文化偶像對談的氛圍中,感受到品牌所倡導的“未來,激情,關愛”的理念。
無獨有偶,在定制紀錄片《甲乙丙丁:尋找未知的自己》中,以“VOLTWOMEN的首位亞洲籍馬拉松選手沈夢云,堅持搖滾和原創音樂十來年的羽果樂隊、傳承父志的汽車工程師陳世耀”的成長故事,折射出中國青年一代的自我認知歷程,以及與東風日產品牌調性互動契合的“個性、渴望與行動力”,進一步實現了“品牌擬人化”。
因此,在我看來,重要的不在于1607名學子的踴躍參加,以及累積2751次的校園微直播轉發量;也不在于超過200萬次的紀錄片播放量——當東風日產成為青年“思考與尋找”過程的推動者、見證者乃至參與者,這也就意味著其同步于“青春的銳度”。
豐谷酒業:融入“階層的銳度”
2014年,中國白酒行業進入宏觀調整期,促使一線群雄的傳播力度趨于內斂,為躍躍欲試的二線諸侯,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新機遇。在這之中,以老字號“豐谷酒業”(前身可上溯到公元212年的富樂燒坊)最值得矚目。
近年來,豐谷酒業將“建設文化品牌傳播系統”視為戰略核心,更改廣告語為“讓有情更有情”,更投入千萬預算,與戰略伙伴鳳凰視頻開啟原生營銷。在春季糖酒會等業內重大活動,“豐谷,讓春天更春天”等原生專題,《豐谷酒王 鳳凰聯播臺》等原生節目方面,形成了矩陣式公關布局。
以2014年《豐谷酒王 鳳凰聯播臺》的公關情況為例,豐谷酒業通過這一24小時聯播的時政視頻新聞產品,深度鎖定了關注國內外時事的高知、高收入消費階層。據2014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該產品為豐谷酒業帶來了頗為可觀的關注度——在PC端入口數據上,曝光同比增長62%,點擊同比增長175%;在手機端入口曝光與點擊數據上,環比增長數據均突破32%——從而在富于“階層銳度”的核心消費人群面前,形成了強勢曝光。
據豐谷酒業副總經理徐明介紹:“2014年,豐谷品牌價值增長至158.55億,實現食品排名17位,白酒排名12位,川酒排名第5位。豐谷在市場表現上價格穩定,庫存量合理。這一切都源于媒體調整聚焦,新媒體效果明顯,品牌傳播個性、活躍程度的提升;產品結構調整效果好,為大訂單的產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魅族:掌握“社交的銳度”
2015年2月,海通開元基金、阿里巴巴集團先后對魅族進行投資(累計金額高達6.5億美元),而這也是它第一次引入戰略投資。據聞,阿里將在電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服務、智能手機系統、數據分析及支付等方面為魅族提供支持,而馬云更是向魅族提出了三年內進入國內手機市場前三的目標(蘋果、小米、魅族)。
這一支持力度與目標指向背后,一方面基于魅族的傳統優勢——早在2009年,具有極客精神的魅族創始人黃章,就推出了現象級的國產智能手機產品M8,短短5個月時間,銷售額就已突破5億元;另一方面,則是魅族手機在公關實力上的轉型。
2014年2月回歸魅族之后,黃章曾在新浪微博調侃道“大家都知道我們營銷做得爛,要告訴更多人知道,除了小米手機,還有更好的魅族手機。”隨即,魅族聯手新浪微博,將其形成魅族“預購、換購、搶購”的一站式平臺。3月26日,話題#退個燒,小米也能換魅族#上線1小時,討論量就已突破4.5萬,而在正式搶購的4月1日,“預先準備的2099部魅族手機在不到8分鐘內被一搶而空,銷售額達到500多萬元”。同年12月18日,魅族手機躋身QQ空間黃鉆手機節,并于次日正式開啟MX4、MX4 Pro預售,進一步實現了對90后的精準營銷(數據顯示,QQ空間上每兩個活躍用戶,就有一個生于1990年之后)——接連在兩大社交生態圈,成功嵌入銷售通路,這便是魅族對“社交銳度”的掌握。
伊利:影響“趨勢的銳度”
9月8日,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公司副總裁朱光與伊利集團副總裁兼企業策劃總經理周勁鷹,共同啟動戰略合作。從目前公布的相關資料來看,此次戰略合作,覆蓋線上移動端和線下智能硬件兩大維度。
在線上維度,伊利借助百度的移動端AR技術、全景技術,將其在全球的產業鏈進行線上還原——這意味至少有1億消費者(據Kantar Worldpanel中國消費者指數,2014年伊利數據),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掃描純牛奶包裝盒的方式,體驗伊利的“互聯網+”魅力;在線下維度,融入伊利“開放工廠”活動的百度智能硬件——智能眼鏡,讓消費者只需一個語音或動作指令,就能在眼前呈現所參觀物品的解詞和數據,從而大大提升了現場消費者對伊利的“全維度透明”既視感。
回顧2014年,伊利與百度就曾聯手打造“伊利草原乳文化數字博物館項目”。通過這一項目,伊利將枯燥的數據,變成鮮活的模型,從而引發消費者濃厚的興趣。據相關數據顯示,這一全球第一家數字“草原乳文化博物館”,僅上線20天,其頁面獨立訪問量就已突破213萬,而截至7月底,博物館點擊量更是高達200萬次,引發光明網、糖酒快訊等業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
作為國內首批23家“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企業”,同時也是唯一一家入選的乳業企業,伊利與百度的再次聯手,為伊利在“趨勢銳度”上贏得了更多話語權。
毋庸置疑,空談“品牌年輕態”已越來越缺乏意義,“年長型”企業唯有在藍海空間(如民生銀行與藝術)、溝通情境(如東風日產與青春)、原生媒介(如豐谷酒業與階層)、營銷通路(如魅族手機與社交)、高科體驗(如伊利與趨勢)等戰略機遇,捕捉到適合自身的“銳度”,才能讓公關發揮更為精準、高效的價值,為企業帶來煥然一新的業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