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斌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歷史長期積淀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多次召開推進部署會議,要求加大對欠發達的西部地區的教育資源和教育人才的投入,使我國的教育事業能夠均衡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作為農村中學的英語教育,也應該深入推進均衡教育思想,努力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段,著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搭建師生交流平臺,營造良性的交流環境,為祖國的基礎教育事業繁榮昌盛和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均衡教育 英語教學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歷史長期積淀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國務院也于2010年發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列為戰略性任務。這意味著,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將成為我國教育全局性、計劃性和方向性發展的關鍵和核心。教育部多次召開推進部署會議,要求加大對欠發達的西部地區的教育資源和教育人才的投入,使我國的教育事業能夠均衡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適逢大背景下的中學英語教學,又該如何承此東風,在具體的教學中推進英語教學的均衡發展呢?下面是筆者在近年的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望各位同行給予批評。
1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搭建師生交流平臺
可以說,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施展教學的關鍵,決定著均衡教育的成功與否,也是開展一切教育教學的先決條件。筆者認為,英語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搭建師生交流的平臺。一是用心關注學生動態。話說百人百性,每一個人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個性,思想、情感都是不盡相同的。教師只有謹小慎微的關注著學生的思想動向,關愛每一個學生,和他們交心談心,做心靈上的真心朋友,促進師生間的相互交往,相互理解,深化師生情感,才能促進學生努力學習,促進學生在教育中均衡成長。二是主動親近學生生活。學生先天的對教師有敬畏之心,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不利于我們的教學的,只有主動親近學生生活,消除心理因素,營造輕松和諧的師生氛圍。促進學生在教育中均衡成長。三是設法體會學生內心。針對不同學生的成長背景,教師要站在學生身份上,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設身處地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是真心為其著想,愿意按照教師的引導去發展,促進學生在教育中均衡成長。
2 構建均衡教育情景,營造良性交流環境
農村學生在生活中,相對較為自卑,但是對現代新生事物依然有著濃厚的探知欲。因此,英語教師應針對英語教學的特殊優勢,大力構建均衡教育情景,著力營造良性的師生交流環境。以下幾個方面可供參考。一是教具使用。我們的生活中,針對學生較為熟悉的一些物件的使用,是完全可以結合起英語的實際來作為英語教具的使用的,這些學生較為熟悉的道具與英語的教學結合起來,更易于促使學生掌握,達到學生素質整體推進,實現在教育中均衡發展。二是現代教育多媒體使用。教育發展到今天,如果不使用點現代教育媒體,顯得我們的教育根不上時代的發展,盡管說當前農村中學對于現代教育媒體的使用還較為匱乏,基礎設施投入還有待加強,但是,充分使用和利用現代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也是每一個教師的重要課題,也是每一個教師將來所必備的教育教學能力,尤其是在英語教學中,切實將教學內容配以音、形、聲、色的使用,既能活躍課堂,又能便于學生理解,還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促成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生效果,達到教育的均衡發展。三是充分發揮“雙主”作用。即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切實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多角度、全方位促進學生均衡發展。教師要多多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擔當角色,走進角色,沉迷角色,使得全體學生在角色中思考,在角色中理解,在角色中深化,在角色中均衡發展。
3 深化均衡教育思想,尋求多樣教學手段
深化均衡教育思想,需要尋求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支撐,單一的教學模式是不能維持教師教育教學的需要,只有不斷探索,努力創新教學手段,著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的興趣盎然,學生才會主動去探知英語的世界,遨游在英語知識的海洋中。那么,多樣的教學手段如何使用呢?筆者認為,教師應該著力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會學生主動自覺學習,以降低教學難度為起點,以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為落腳點,以推進均衡教育思想為保障,勤思考,善總結,確保英語教育均衡發展取實效。一是改變取向模式推進均衡教育。多年來,我們都在追求著高分的成績,一直無視著學生情操的陶冶,高分低能現象十分凸顯,啞巴英語的時代我們記憶猶新,單純的英語單詞,英語語法,英語練習主導了我們的課堂多年,學生學習全靠悟性和記憶,簡單的抓少放多,重點教育等教學模式現象充斥著我們的思想,這些思想都將在均衡教育的思維下萎縮,取而代之將是全面推進,全體推進的教育模式,教師應盡量鉆研專透教材,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均衡教育思想,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以達到讓學生得到平等的教育目的,使其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才能。二是改變傳授模式推進均衡教育。過去對于英語知識的滿堂灌,往往一節課是教師不停的講,學生無趣的聽,完全忽視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的教學模式已經缺乏了時代的魅力,取而代之的是大力啟發學生思維發展,著力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運用不同的方式去分析、研究、思考問題。促進全體學生均衡發展。三是改變評價模式推進均衡教育。過去,我們的評價體系一直建立在非對即錯的思想上,扼殺了多少學生的創新思路,打擊了多少學生的自信心,傷害了多少學生的自尊心,毀掉了多少學生的前途。如今,這些評價體系已經完全不符合時代的要求了,我們只有摒棄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建立起多元評價的現代體系,鼓勵學生采取多角度、多廣度的思維發散,促使真正地活化教材,促進達到均衡教育。
總之,構建農村中學英語教育均衡發展,方法是多樣的,形式是復雜的,但是,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手段,都要遵循全面推進、全體均衡的教育思想,以思想為保障要素,以學生主體為實施要素,以教師主導為措施要素,努力將我們英語均衡教育發展推向縱深,實現學生在更高層次的學習中有效銜接。
參考文獻:
[1]李佑壩.農村英語教學與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關系分析[J].農業考古,2007(03).
[2]杜愛玲.影響農村英語教育的成因分析和對策[J].農業考古,2011(03).
[3]胡瑾.改善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現狀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