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新?徐凡
摘 要:通過實驗對比,闡述了高職高專護理安全教育融入基礎學課程教學的必要性。對照組選取2010級406名高職高專大學生,采取病案導入、角色版扮演、情景教學等傳統教學方法;而試驗組選取2011級416名高職高專大學生,根據各章節內容,選擇講解相關的醫療糾紛或差錯事故案例,課后進行情景模擬學生法庭,并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書寫反思日記。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實習期間護理安全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比較,并且對兩組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成績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在實習期間護理安全知識和學生理論、技能成績上,試驗組都高于對照組(p<0.02)。因而可得出結論:高職高專護理安全教育融入基礎學課程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學生護理安全意識和行為的養成,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基礎護理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高職高專;護理安全教育;基礎護理知識;實踐操作能力
一、資料與方法
1.資料
本文以護理學院三年制大專生為研究對象。將年齡在18.08±0.69歲、入學成績在308.90±29.82分的2011級416名大專生作為試驗組,其中407名女生,9名男生;同時,將入學成績在308.65±24.66分、年齡在18.02±0.70歲的2010級406名大專生作為對照組,其中女生有396名,男生有10名。
并且兩組之間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兩組的入學成績是t=0.131,P=0.896,兩組的年齡是t=1.238,P=0.216,性別是x2=0.082,P=0.775,同時,在第2~4學期中,兩組都開設了基礎護理學課程。
2.試驗組的教學方法
(1)確定理論課和實驗課教學模式,擬定基礎護理學教學改革方法。由學院臨床具有主觀護理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組成教學小組,確立改革方案,擬定基礎護理學教學改革方法,并且邀請本學科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進行論證,成立教學小組,確定理論課和實驗課教學模式。
(2)以高職高專護理學(第2版)教材內容,建立案例庫。通過臨床教師的臨床經驗,到臨床分批次,利用學院教師假期和實習檢查搜集案例。同時可以從媒體、網絡、期刊等,對臨床護理安全及醫療糾紛等問題的有關案例進行搜集。建立由60個案例組成的案例庫,其中包括15個綜合案例,如:外科5個、兒科2個、內科5個、婦產科3個。并且要包括45個單項操作案例,如:要涉及22項護理操作。
(3)課前如何備課。開課前要邀請法學專業教師進行答疑和指導,組織教師集體學習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藥品管理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并且邀請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專家結合臨床案例,進行講座,如:講解醫療糾紛產生的原因,講解差錯事故的處理方法等。同時,結合已編制的案例,根據護理安全教育的基礎護理學改革方案,統一理論課和實訓課的教學方法、內容以及評價方法。
(4)教學實施。為了使學生從學習之初就能了解護理安全相關法律知識,根據各章節學習重點、內容的不同,在理論教學中,結合臨床案例組織學生討論后進行講解,逐步培養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例如,在學習壓瘡護理的時候,講師可以引入以下案例:當腰椎骨折入院患者翻身的時候,由于疼痛,患者拒絕值班護士的協助。這時護士要向患者講明翻身的重要性。第二天如果發現患者骶尾部有壓瘡,受到患者家屬投訴的狀況。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假如你是值班護士,遇到此種情景時,為了避免因皮膚完整性受損而出現的醫療糾紛,你會如何處理?其次,在患者拒絕的情況下,護士如果不協助翻身會導致患者的皮膚出現哪些變化?另外,如何與患者家屬進行良好溝通?以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所學相關知識點進行擴展,以該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壓瘡相關臨床護理安全問題、相關護理知識的小組討論,使學生學會知識遷移,最后要告知學生在該案例調查過程中,為了有效避免護理糾紛的發生,要及時提供患者簽署的協議書,及時讓患者簽署“拒絕翻身協議書”。同時,在各章節學習結束后,為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分析差錯事故出現的原因,可根據給出的臨床情境,通過情境模擬和教師的指導,指導學生進行情境模擬學習法庭活動,讓學生感受、分析如何進行舉證責任倒置等問題。
3.對照組教學方法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情境模擬等教學方法,采用病案導入,根據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中,對護理安全知識的要點、注意事項、難點部分進行講授。并且實習前的培訓內容主要有實習生管理制度、護士職業素質、護理相關法律知識等,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
4.評價方法
(1)在對兩組學生理論課進行期末考核時,采用題型和難易程度一致的試卷,總分為100分,20%的護理安全相關法律知識,60%的基礎護理學基本理論知識,20%的綜合案例分析。
(2)實訓課結束后,采用臨床情境案例考核的方式,對兩組學生中的每一位學生抽考3項操作。并且取平均分作為操作成績。其中20%的操作中涉及護理安全問題80%的技能操作。同時,按照評估(10分)、操作步驟(50分)、計劃(10分)、評價(10分)進行計分。在操作前、中、后和提問4個環節中,護理安全問題考核(20分)進行評分??己说膬热葜饕辛私庾o理不良事件的報告制度、風險評估意識、熟悉護理職業暴露的防護措施、明確實習生的法律身份、在某項操作中了解護士和患者的權利、掌握藥品的配伍禁忌、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嚴格執行醫囑、分級護理制度以及消毒隔離制度、各種藥品管理制度等。
(3)在臨床實習第6個月后,調查兩組學生的護理安全意識,并且經5名護理專家審閱,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護理安全管理制度、50項護理技能操作規范、醫療衛生法律法規的有關內容設計問卷,調查兩組學生自我防護能力以及應對差錯事故的能力。問卷內容涉及護理安全的概念,共15道題,涉及“三查七對”的內容、實習生的法律身份、無菌操作的原則、患者的權利等。本試驗有效回收率為98.32%,收回對照組有效問卷398份,發放問卷406份,試驗組回收有效問卷409份,發放問卷416份。
5.統計學方法
為了比較兩組學生理論課和實訓課的成績,采用了兩獨立樣本t檢驗,使用了SPSS12.0軟件進行分析和錄入數據。
二、結果
如表1,表2所示。
三、討論
1.能夠提高學生的相關法律知識和綜合能力,增強學習效果
通過實驗可以發現,在護理安全法律知識和實訓課的護理安全問題上,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因此,為了從學習之初就幫助學生樹立護理安全法制觀念,就要改變以往灌輸式教學方法,以涉及護理安全問題的案例作為導入,優化組合教學內容,將護理安全相關知識融入到各個章節的知識點中。同時,在實訓課中為了提高學生整體操作水平要引導學生分析護理實踐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加強護理安全教育,提升學生預防護理不良事件的能力。
2.有利于學生安全意識的養成,使學生感受到護理臨床實踐的復雜性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兩組學生對教材未涉及的內容的理解存在著差異性,如:舉證責任倒置、醫療事故分級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護理安全意識、行為的養成,要注重對學生的護理安全教育,將每個不同的案例與相應的教學內容相結合,細化護理安全教育內容,并且通過情景模擬,使學生養成安全意識,感受到護理臨床實踐的復雜性。同時為了促使學生養成護理安全的習慣思維,要經過反復練習和考核。另外,要針對學生學習、考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強化訓練內容,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從而杜絕臨床差錯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田素齋,曹雯雯,陳慧霞,等.護理安全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1(21).
[2]陳劉鶯,林 梅,任金萍,等.在校護理本科生對護理安全知識認知的現狀調查[J].護士進修雜志,2010(17).
(作者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