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慧敏?呂釗
人們對服裝的第一印象會是它的款式,對服裝的局部造型結構產生最深印象地則會是衣領。由于人的視覺中心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是集中在人的臉部,而衣領正好是離臉部最近的結構部位。并且,領子對臉部具有很好的襯托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漢服和現在服裝的衣領結構造型特點的探究,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服裝設計尋找新的出發點。
作為四大古國之一的中國,,擁有著數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蘊,作為主體民族--漢族,更是創造了無數燦爛文明。成為文化的一部分的服裝,它代表了漢族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漢服即漢族服飾的簡稱:主要是指明末以后,在自然的文化發展和民族交融過程中形成的服飾,不論樣式、地域、融合、分化、發展,都可稱為漢服。漢服它在時間的沉積下,漸漸地擁有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和風貌,具有鮮明的風格特色,更是不同與世界上的任何其它少數民族,更與現代服飾在制式風格上有著本質的不同。領子有時在整個服裝的造型當中起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對漢服與現代的衣領結構的大概了解,通過傳統與現代設計的融合,為現代設計注入新的力量。
漢服的衣領結構與造型特點
隨著朝代的更替,漢服在形制上一直發生著變化,衣領也亦是如此。漢服的領型的領型結構多采用交領、直領和圓領,其他領型,如袒領、翻領,則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
(1)交領:也稱作合領,兩前襟交叉相疊,按其前襟交疊方式可分為右衽和左衽兩大類。正統領為右衽;北方少數民族多騎射活動而為左衽領型。一般來說,通裁袍服和襦衫多采用部分對稱式,在前中心線處拼接一塊內襟;上下連屬的深衣大部分為完全對稱式,內襟和前襟均在腰部與下裳拼合;較少的款式采用不對稱式,左襟為斜線,右襟為直線。(2)直領:是指左右兩衣襟呈直線形,對稱不交疊。主要用于開襟長袍、對襟旋襖、半臂、背子。(3)圓領:也稱團領,領子是圓形且右衽。主要用于男子外袍,流行于隋唐,亦是宋明時期的公服的領型。此外,唐朝時期其文化的開放,眾多胡人來到大唐,圓領胡人服飾開始流行,時興女扮男裝,所以當時及其后五代時期亦可常見女子穿著圓領袍衫。(4)方領:指衣襟可交疊可平行。始見于商周時期,也曾出現于隋唐、元代及明代。(5)袒領:指領口很低,敞露脖頸和胸部。主要用于女子襦裙。始于初唐宮廷,到盛唐時期已經風靡,時稱“時世妝”。(6)翻領:指衣領外翻,衣襟交疊。始見于商代貴族服飾,其作為胡服的主要領型,多于各族雜居和民族融合的歷史時期出現在漢服中。(7)立領:衣領直立,貼合頸部。用于水田衣等特色服裝中,多見于明朝。另外,明代立領已開始使用紐扣。
現代衣領結構與造型特點
現代衣領結構的形成源于西方的制衣方式,總的來說,現代衣領由其結構可分為:立領、坦領、翻駁領與領口領等。
(1)立領:指領面豎立在領圈上,穿著時聳立圍繞在人的頸部,并與頸部均勻地保持一定間距。由于立領近似頸部形狀,設計時應以人體的頸部結構為依據。在歐美國家,立領被看作飾及過肩、是具有東方情趣的領子。(2)坦領:指領而向外翻攤的領式。造型時隨著領子的寬窄、形狀的不同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領款。又由于坦領無領座,適合兒童脖子短的特點,因此也被)廣泛地應用在童裝設計上。(3)翻駁領:翻駁領是種衣領和駁頭連在一起,并向外翻折的領式。翻駁領是服裝中應用較廣泛的衣領款式。如西裝的領型就是典型的翻駁領,夾克、便裝等也都可用翻駁領。(4)領口領:領口領是只有領圈而無領面的領式,具有簡潔的特征,裁剪制作方便,節約面料,從美學觀點看能充分顯示人體須肩線條的美感,利于配戴頸飾。領口領的造型變化。其次,由領圈的變化決定的。領圈的變化多有圓形、V形、方形、鋸齒形、蛋形等。
漢服衣領與現代衣領結構與造型特點的異同
現代的衣領結構的造型特點主要是西方衣領文化的延續,簡單來說是中西衣領文化的對比探究。通過對漢服衣領和現代衣領結構的大致了解,得出以下結論:
1.相同點:(1)是服裝造型的重要結構。(2)對臉部都具有一定的修飾作用。
2.不同點:(1)造型差異:漢服的衣領主要是以平面造型的無領結構為主,例如:交領、直領、圓領、袒領。而立領、翻領則為漢服后期出現的比較多的領型。而現代衣領,則以立體造型的特點領型為主,例如:翻領、坦領。(2)結構差異:漢服的衣領主要依托于服裝整個造型,大多以直線形式圍繞人的頸部。而現代衣領結構當中,以人的頸部為主體,弧線圍繞人的頸部。從現代的紙樣圖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領子的樣片大多具有弧線。
小結
通過對漢服與現代衣領結構的了解與對比探究,從而得出漢服的衣領結構主要是以平面結構的造型出現,雖然在后期出現了立領與翻領,但主體依然是平面結構的衣領,特別是交領、和直領結構的衣領更具有一定的代表的衣領。平面的衣領可以說是漢服衣領最大的特色.
在當下,傳統文化的現代設計多以照搬形式為主,缺乏對傳統文化其精神內涵的解讀。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傳統文化服飾在當時的那個時間背景下,是該時期的流行與時尚。它們跟隨歷史的長河,而逐漸變成了一種文化。它是我們文明的一部分,不僅僅只停留在過去,而是應該融入到現代的設計當中去,當越是民族的東西,也應越是世界的。在國際服裝市場日趨競爭激烈的今天,更是亟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支撐的服裝品牌走向世界舞臺。
(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