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亞
摘 要:自《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熱播后,一時間漢語言文字成為全社會的熱門話題。這一節目的播出,除了為漢字各種書寫本身帶來了一些思考之外,也引發了筆者對當前漢語言文字教育現狀和未來發展以及漢語言文字教育模式的改革進行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漢字聽寫大賽;漢語言文字;教育模式
一、從漢字聽寫大賽看當前漢語言文字教育現狀
從目前大多數的情況來看,漢語言文字教育的作用并不明顯。漢語言文字課程定位模糊,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具有系統性,缺乏個性體系的建立,缺乏開放的意識,致使教學的內容針對性不強,不能夠讓學生完全地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營養和精華,人文理念體現不夠,給漢語言文字教育的發展帶來了重重的障礙。
二、從漢字聽寫大賽看創新把握的原則
從媒體對漢字聽寫大賽的熱議,我們了解到學生漢語言文字能力缺陷的嚴重性。因此,在今后漢語言文字教育創新設計中,只有對課程的設計、組織以及實施等方面在方法上和要求上體現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結合,實現良性互動,才能全面提高漢語言文字教育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綜合素養。這一過程,筆者認為,必須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原則。
一是遵循系統化原則。漢語言文字教育的內容應該是由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知識體系組成,即使是在教學過程中,選擇以某一漢語言文字專題進行教學,也要是與整個體系吻合,不能是隨意選擇,在專題的教學中也要體現出系統化,這個專題內部的課程教學板塊設計、課程的擴展等都要在一個體系下設計而成。
二是遵循理論化原則。漢語言文字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簡單地書法賞析、不能只是簡單地進行一些書寫技能傳授,而應該是從書寫教學中進行總結提煉,得到一些知識的精華,進而形成一定的理論,將學生對課本中的感性認識轉變為系統的理性認識。
三是遵循深入性原則。漢語言文字教育要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不斷地深入,引導學生在更高層面和更深入的層面去升華自己,對教育內容要多角度、多層面理解,從深入的角度去挖掘出其中蘊涵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素養。
三、從漢字聽寫大賽看漢語言文字教育的突破口和路徑
從漢語言文字大賽所反映出來的學生漢語言文字的各種問題來看,要做好漢語言文字教育工作,就要在充分了解學生漢語言文字學習狀態的基礎上,找出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符合課程改革的漢語言文字教育模式;在具體的教育設計上,要充分體現出漢語言文字內容的時代性和新穎性;在漢語言文字教育方式方法上,要充分體現出漢語言文字教育的開放性;在教育活動的開展中,要實現師生的互動,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形成獨特的活動效果,讓學生不同程度參與到不同的漢語言文字教育之中,實現因材施教。具體來講,應該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1)對漢語言文字教育的定位要由傳授知識變為能力培養。漢語言文字教學,對其他專業知識的學習具有基礎支撐作用,這個作用的表現是間接和隱性的。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今天,傳統與現代的價值觀念一起沖擊著學生的思想意識。作為一門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課程,在這一階段,漢語言文字課程就不能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要在漢語言文字活動開展中提升學生對文化的認識,培養他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他們認識社會的能力。
(2)要由封閉式教育方式變為開放式教育方式。由于在漢語言文字教育課堂上現代化教學手段開發不足,直接影響了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開發。因此,漢語言文字教育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課堂的教學應該由封閉走向開放,課堂教學必須輻射到課堂外,教學內容和空間也要拓展到社會、網絡和現實生活中,通過漢語言文字素養的建立,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熱愛生活,并積極探索智慧人生。
(3)要實現漢語言文字教育中師生的良好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越多,漢語言文字教育的效果就會越明顯。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注重將每節課設置有漢語言文字教育趣味點,可以通過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把漢語言文字表現出來,增強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直觀性了解,提升漢語言文字教育的趣味性和學生主動參與性。
參考文獻:
[1]仲 科.淺論漢語言文字的規范化[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0(02).
[2]漢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J].文藝理論研究,1999(01).
[3]羅 電.淺談漢語言文字學習需要把握的基本規律及特點[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0).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