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全面爆發后,1937年11月中旬,戰場的局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日軍連克我國戰略要地,形成了圍攻南京的態勢。為了適應戰局的變化,南京政府決定遷都重慶,并決定把幾個省區的政務重新部署。其間,張治中被任命為湖南省政府主席和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
當時湖南為抗戰后方基地之一,但官風腐敗,財政吃緊,各種建設未能展開,無法有效地支持抗戰。張治中到達湖南后,為安定社會秩序,轉化風氣,進行了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治理整頓,對于穩定湖南政局、集中各方面力量一致抗戰工作有很大貢獻。這其中,給人印象頗深的是張治中的懲腐肅貪行動。
上任后,張治中發現當時的湖南官場政治相當腐敗,張治中為此深感痛心,認為“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因而他在到任后下決心“竭盡所能”“痛改頹風,培養正風”,“以擔負非常時期之使命”,把肅貪當做大政來抓。
針對“長沙賭風盛行,打牌成為公務員‘調劑精神的經常娛樂,社會上亦復以豪賭作為正當的社交”,張治中在1938年1月中旬頒布了嚴禁公務員賭博令,開始懲處那些違法賭博者。
針對湖南貪瀆成風,張治中深惡痛絕,決定嚴懲。1938年3月18日下令將侵占應繳稅款6100元的新化縣稅務局賦稅主任車衡處以死刑。車衡被處決后第六天,張治中在第872期省政府公報上說,車衡“死無足惜”,湖南會繼續懲辦貪污,不會“以結束一二名貪污之生命為已足”,并鄭重昭示“果使仍有無數之車衡,必將此無數之車衡同樣處置”。張治中又在1938年3月26日的第十四次省府委員會常會上又提出了懲治貪污的單行法令———《湖南省懲治文武公務員貪污暫行條例》,規定貪污3000元以上者處死刑或者無期徒刑。
對于玩忽職守、犯瀆職罪的官員,張治中也采取了果斷措施,予以撤職查辦。在反腐懲貪的過程中,張治中并不是單純地將貪腐個案當做“獨特的情形”,他在嚴懲貪官的同時,狠抓制度建設,將“徹底清理、爬梳”相關政務與懲治貪污兩者有機結合,綜合治理。他認為:“我們對于各種下層組織,要求其十分嚴密而有力,可以作為領導民眾之基礎。同時,領導的人物一定要有良好的品格,這樣來感化一切,運用政治方式達成一切,將來自然而然可以養成一種新風,一種處處為國家民族利益著想的新風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后,貪腐和不勤于政務的官吏大都有所收斂。(《人民政協報》20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