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德果到河北省文聯調研
指出:文聯工作要始終把服務放在首位
2月6日,河北省副省長姜德果來到河北省文聯機關就文聯建設和文藝事業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調研,并在春節到來之際慰問了旭宇、鄭一民等老藝術家。
在省文聯機關,姜德果來到省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影視家協會等辦公地點慰問了各協會工作人員,同時還參觀了省內優秀藝術家的書法、美術、攝影作品。
在座談會上,省文聯黨組書記解曉勇就近年來文聯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并匯報了即將開展的工作。解曉勇表示,省文聯為了給河北省廣大文藝工作者提供大有可為的發展舞臺,以“三足兩翼五創新”的新思路指導文藝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建設強有力的文藝工作者隊伍,力推大家、名家,培養“文藝冀軍”,打造文藝精品樹立藝術名片,并且積極拓展舞臺,深化體制改革,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姜德果肯定了文聯近年來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績。他要求,文聯工作要始終把服務各協會和廣大藝術家放在首位。要做到“真重視、會服務、出成果、有抓手”。他表示,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文聯要認真學習、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充分發揮聯絡、服務、協調、指導的職能作用,并將這些要求真正落到實處。文聯要充分激發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積極性,為其營造良好的文藝創作環境和氛圍。
(長城網記者 ?王瀟/文)
第22屆河北省攝影藝術展在唐山開幕
近日,由河北省文聯、唐山市人民政府、河北省攝影家協會主辦,唐山市委宣傳部、唐山市文聯、唐山市攝影家協會承辦,《中國攝影》雜志社協辦的第22屆河北省攝影藝術展覽在唐山市隆重開幕。
本屆展覽共收到全省1100多位作者、6600多幅(組)來稿,展出了包括紀錄、新聞、藝術、創意、商業、多元、專題、多媒體等8類獲獎作品500幅。
紀錄、新聞、藝術、創意、商業、多元、專題、多媒體的分類方式,呈現了河北省攝影的基本格局,彰顯了攝影的多元化精神,強化了攝影的均衡發展,對長期處于弱勢的商業攝影、創意攝影等方面,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而在數碼攝影大潮中成為“小眾”的大畫幅、傳統銀鹽、古典工藝,也在本次展覽中精彩亮相,成為“回歸經典”日漸突出的小氣候。兩年來河北省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重大事件,在本屆省展得到了生動的反映,關注現實成為本屆省展的主旋律;扎根生活,記錄現實,服務人民,攝影的本質特征得以凸顯。緊跟時代發展,著力藝術探索的精神,在獲獎作品中得以集中展現。
在展覽現場,為分獲8個類別的金、銀、銅獎的作者以及獲2013年度河北攝影十杰的攝影家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
(康少臏/文 ?任玉紅/攝)
河北滄州被命名為“中國工筆畫之城”
日前,滄州市被中國工筆畫協會命名為“中國工筆畫之城”,這是繼“武術之鄉”“雜技之鄉”后,滄州市獲得的又一“國字號”文化招牌。
滄州自隋唐起就涌現出韓滉、展子虔等畫壇名家,歷朝歷代繪畫才俊層出不窮。20世紀70年代,滄州由年畫繪制衍生的工筆畫藝術創作逐漸形成,在全國工筆畫壇占據了一席之地。之后,一批畫家在全國美展屢獲殊榮,為滄州工筆畫藝術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礎。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中國美協會員46人、省級會員達600余人。全市從事工筆畫藝術創作的達到2000余人。據悉,中國工筆畫協會滄州寫生創作培訓基地同日成立。
河北省文藝志愿者藝術團成立
文藝志愿者走進望都柳陀村
1月27日,由河北省文聯主辦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藝志愿者惠民演出暨省文藝志愿者藝術團成立大會在望都縣柳陀村文化廣場舉行。文藝志愿者們飽含真情、激情洋溢的表演讓現場觀看的父老鄉親忘記了寒冷,沉浸在歡樂和喜悅之中。
活動現場為河北省志愿者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主任廖懇向河北省文藝志愿者藝術團授旗,這標志著河北省文藝志愿者藝術團正式成立。
河北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解曉勇介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老百姓起舞歡歌、揮毫潑墨,是文藝工作者的必修課、新常態。文藝志愿者藝術團的成立有利于促使我省文藝志愿服務進入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的軌道,同時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文藝資源,提高文藝志愿服務質量,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借助藝術團這一平臺,廣大文藝工作者將會更好地用自己的才華、智慧和熱情,與基層老百姓心貼心、心連心,用實際行動體現文藝工作者熱愛人民、扎根人民、服務人民的藝術追求。
成為藝術團的一員,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榮譽。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演藝有限公司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劉鳳嶺表示:“藝術團的成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堅實的文化陣地。今后,我們將會把更多歡樂送到廠礦學校、田間地頭,送到老百姓的心坎,文藝志愿者的旗幟將在燕趙大地上飄揚。”
節目演出現場,京冀兩地藝術家的精湛演唱、變幻莫測的魔術、輕松幽默的相聲、美輪美奐的舞蹈等表演,贏得群眾的熱烈掌聲。多位書法名家揮毫潑墨,將喜慶的春聯和真摯的祝福送給柳陀村的每位村民。
保定舉辦第二屆年俗文化節
舞獅子、踩高蹺、捏糖人、剪窗花……這些傳統的年俗文化已經逐漸遠離城市人的視線,為了找回失落的“年味”,由燕趙都市報冀中版舉辦的“保定第二屆年俗文化節暨保定精品年貨展銷會”于近日在保定市軍校廣場舉辦。
今年的保定年俗文化節非常精彩。在活動的幾天里,精彩的表演一直不間斷,有舞龍舞獅、腰鼓大戲、飛叉等民俗表演,其中不少還屬于國家級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在平時可不多見。除此之外,那些久違的捏面人、吹糖人、剪窗花、年畫、風車……許久未見的老底子手藝,也讓人們在年俗文化節上看了個夠。
(劉建蕊/圖)
棗強將建全省首個移民文化主題公園
近日,近300名專家學者齊聚河北省棗強縣,就家譜編纂方面的知識進行交流。
棗強自西漢武帝元朔年間立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而棗強移民歷史也可追溯到明代。在今天山東濟南、淄博、濰坊、東營、濱州等地,大約有35萬人為棗強移民的后裔。棗強縣政協副主席、移民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桑淑君稱,譜書是包括方志、正史文化在內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一,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棗強舉辦的這次譜書編纂培訓交流會,對傳承和弘揚家族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20世紀末以來,每年都有許多山東人到棗強來尋根問祖。根據這一情況,棗強縣加強了對移民文化的整理和發掘,于2013年成立了棗強縣移民文化研究會,并成功舉辦了第一屆移民文化節。棗強縣為追根溯源,為方便無數移民后裔故里尋根,所建設的河北省首座以移民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公園,目前主體已經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