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箴



何二民,藝名何人,生于60年代初,長于湖南湘潭,一方水土養就了質樸率真的性格,他常用自己的名字來自謙自嘲為“二等公民”。當年畢業于湖南師大美術系的他,擅長工筆人物,兼攻寫意花卉。1994年,隨著滾滾而來的經濟大潮,把他沖到了廣西北海,而他憑著藝術的技能和敏感開始投入裝飾設計領域,并在這里得到了許多創作靈感,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勤奮,不久便在裝飾界聲名鵲起,在北海民航機場大廈有他的浮雕《追夢曲》,在北海老城有他的群雕作品,第24屆世界客家懇親大會的吉祥物也是他設計的。雖然何二民在商界輾轉浸淫多年,但他并不甘心僅僅在商海里拼搏,他心中的夢想和激情是回歸藝術創作。不久,何二民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杜滋齡工作室研究生課程班和文化部全國畫院專業畫家人物畫高研班學習。隨之,《老街遺韻》《錦繡家園》《美麗家園》《故里》《老屋》等一批可圈可點的作品涌現。
何二民愛竹,愛其節外無枝的操守和“依依君子德,無處不相宜”的性格。而畫竹之難,難在雅與俗之間,中國傳統畫中的竹,并不拘泥于如實地表現它的一枝一節,而是要概括地去描繪她的形、神、意等特征,抵達那種心中有竹無不是竹的境界。何二民時常記得古人語:靜氣寫竹!一個“寫”,道明了畫竹之關鍵所在。何二民說:“畫竹相當于寫字,書體的篆、隸、行、楷、草在畫竹中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定位?!卑褧嬐昝赖佤酆弦黄穑褜懼駮r那種紅塵浮躁融化于墨香筆端間,不管窗外幾多風雨,仍然保持內心的寧靜。何二民借鑒古人的筆墨技巧,取工筆與寫意間,嘗試董壽平以“力”貫穿始終的墨竹。挺拔勁健的竹竿,有篆書的筆法;淡墨勾勒的竹梢,有隸書的味道。而畫竹的過程其實就是畫家與所畫之竹融為一體的過程。通過筆線墨色,作者把墨竹的靈動英姿和它直、節、虛靜的品格展現出來,同時其感情其心境其靈性也寄寓在其中了。
何二民的山水畫是以“老街、老屋”或者是榕樹為題材,他認為“老街、老房”是一種靜態美,它匯聚了先輩們的創造智慧。在廣西北海的老街,看似西洋建筑的騎樓老樓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簡單翻版,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融合,從深層文化根源來看,它體內流動著的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血液,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結晶。簡·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寫道“當我們想到一個城市時,首先出現在腦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氣,城市也就有生氣;街道沉悶,城市也就沉悶?!焙味裢ㄟ^“老街系列”“老房系列”的滄桑史來喚起人們對古老歷史的回憶和保護文化的意識。他說“我通過筆墨的黑白世界以質樸的方式懷念老街、老房曾有的輝煌,想念它曾經歷的風雨?!焙味竦摹跺\繡家園》《故里》《老家遺韻》《三堡》和《月光》等作品,在滿構圖中運用線條的穿插尋求一種“密中插針”的表達方式,并采用黑白關系,注重畫面的起伏,穿插、參差、疊壓變化來表達“老街、老房”經歷歲月滄桑的容顏。
何二民的另一類題材是畫那些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盤根錯節的古老榕樹,讓人們領略千年榕樹蒼勁之美。何二民在他的《生生不息》《榕樹》《聽濤》和《南珠魂》等作品中,之所以用樸素的黑白灰語言,是為了在表現榕樹枝葉晶瑩剔透的水潤時而又不失其樹干之豐富肌理,在黑灰白轉換中既展現古樹枝葉“空靈”的瀟灑風度,又呈現它宏偉蒼茫的大氣象。
何二民是一個不斷思考人生哲理的藝術家,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心態關注著周圍的世界。他以頑強的毅力,為藝術付出艱辛的勞動。他總是選擇那些能讓自己感動、能讓自己靈感迸發出激情的事物加以描繪,他的作品總是追求情景交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