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康
摘要:影視藝術屬于文化的范疇,它是文化的一種,同時也融合了藝術與創造力。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多的是對精神層面的追求,生活品味也更加獨特,而對影視藝術的追求則是追求一種高品質生活的體現。電視和電影陸續在人們的生活中出現,為影視藝術進入人們的視野開啟了大門。中國幅員遼闊,方言眾多,方言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從某種程度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謂是中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影視作品中增加方言元素,不僅增加了影視作品的個性,增添其魅力和藝術表現力,還豐富了影視作品的內涵,更重要的是為觀眾提供了更多的欣賞體驗,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可見,在影視作品中增加方言,在推動和發展本土文化藝術方面,起了強大的作用。
關鍵詞:方言、影視作品、地位
隨著人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對精神消費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藝術的追求也越來越趨于多樣化,精致化。方言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它的趣味性和獨特個性給觀眾帶來不同的觀看體驗,因此滿足了人們對新鮮元素的追求。影視藝術方言化已成為當今影視藝術發展的一種趨勢,因此,在不知不覺之中方言已經在逐漸提升自身在影視藝術中的地位,在此基礎上,方言的娛樂化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一、豐富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
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始終本著直面社會、如實反映社會生活本質的藝術原則,為中國電影的發展作了巨大的貢獻。加入方言后的影視作品,更加“接地氣”,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的本質,更加豐富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給影視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藝術活力。從早先的《漁光曲》《萬家燈火》到如今的《美麗的大腳》《瘋狂的石頭》,方言把每一位主角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方言作為一種生活性的語言,更加能體現出生活中小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二、體現了創作者的社會和文化意識
在《世界》這部電影中,導演賈樟柯在其中加入了更具美學和文化意義的方言元素。整部電影出現了標準普通話、方言(山西方言、溫州方言)、外語(俄語)三種語言樣式,足以體現賈樟柯的匠心獨運:在現代大都市北京,最主流的語言便是普通話,它被普遍地運用在公共場所,也作為人們標準交流的語言,它代表著北京的現代文明,代表了人與人之間的禮貌,然而,它也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距離感。而在郊區同鄉的打工者,彼此交流用的是相同的山西方言,兩者的比對,充分反映了兩類人群的精神面貌。主人公方言的交流,在某種程度上是導演有意在強化他們的真實身份,他們在離都市近距離的地方,卻依然擺脫不了外鄉人的形象,依然不可能與都市融合。在這個繁華的都市,這群人的內心在漂泊,體現了“北漂”的一種艱辛和辛酸。導演利用方言,反應了都市人與都市邊緣漂泊的人的生活的反差和精神世界的反差,體現了現實與表象的復雜關系,通過該現象的表達,引起人們反思。
三、方言凸顯了喜劇效果
在喧囂之后,人們總是期待精神世界的放松。而方言以其新鮮、有趣、獨特、真實等特點融入到當下的影視藝術作品之中,增加了其喜劇效果,能給疲憊的人們開心的一刻。隨后,影視劇也不斷挖掘方言的搞笑特性,在普通話盛行的今天,方言元素的重要性和價值又被重新重視起來,繼續流行在影視藝術中。比如在張藝謀導演的《有話好好說》里,操著陜西口音的“安紅,我想你”、“安紅,我想你想的睡不著”直接影響了影片的人物形象,將草根人物的生活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寧浩的影片《瘋狂的石頭》中,融合了四川話、唐山話、廣東話等豐富多彩的方言。影片中廣東話“我頂你個肺”等方言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喜劇效果。因此,方言使得電影喜劇化,更加貼近生活。
四、體現方言的社會價值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定程度上說,任何一種方言的形成都基于其地理因素和社會歷史。方言是承載中華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方言,可以充分展現中國民間眾多普通話無法展現的精妙之處。同時,在影視藝術的表現中,方言能更充分發揮其巨大的影響力,使中華民族文化得以全面體現。
【參考文獻】
[1]金丹元,徐文明.1990年以來中國電影“方言化現象”解析[J].戲劇藝術,2008(4).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胡智峰.電視藝術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王澤慶.方言在影視中的形式和文化意味[J].福建藝術,2009(1).
(作者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表演系)
(責任編輯 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