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潔
【摘 要】學生學習高中政治這門學科,就等于了解了當今社會現狀和發展趨勢。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構建一個適合學生的知識框架,利用多媒體教學,了解更寬廣的知識面,教師應動員學生多多參加社會實踐,從實踐中認識當今社會,開展一些小型辯論會,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快速進步。
【關鍵詞】知識框架 多媒體教學 社會體驗 參與互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16
高中政治這門學科包含了經濟、政治、文化、哲學這幾個方面,當代社會的發展,新課改的推行尤其對政治這門學科的影響最大。主要表現在最新時事將融入課本,最新出臺的相關政策也會和考試掛鉤,這使課本有些地方的修改不能及時跟上腳步。在此情況下,教材將作出一些改動,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內容,當代學生的有效學習能力和快速適應能力將得到考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發展,高中政治教師的教學任務日益艱巨。
一、知識框架的構建對學生的學習是必需的
當代高中生的政治學科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將面臨一些考驗,政治又貫穿各個方面,涉及多個領域,經濟生活中有政治,經濟決定政治,政治里有文化,政治和文化反映經濟,文化里有哲學,他們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學生在學習每個方面都需要拓寬知識面,缺一不可。因此在眾多的知識中學生若是毫無章法的學習,便是混亂,沒有效率的,也同樣不利于教師的教學,所以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構建一個適合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知識框架。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于課本知識重點的把握是關鍵,學生學習知識不能什么都一起抓,教師必須教導學生,學習要有目的性,要有重點。正如哲學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起主導和決定作用,解決問題時必須抓住主要矛盾,首先解決主要矛盾,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也是如此。
知識框架有老師根據自己的經驗、教學總結和教學反思,在授課的同時為學生列出一個比較完善且具體的知識框架,以便于學生更有效率的掌握知識。例如:在哲學中,唯物辯證法便是一個大的知識點,它包括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發展觀以及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矛盾觀)。在此便可以將聯系觀、發展觀、矛盾觀各作為一個主要知識點,由此排列下來,比如發展觀的要點,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發展具有普遍性,告訴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發展的實質就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等等。相關重要知識點便由此輕而易舉的帶出來,相同的,聯系觀,矛盾觀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概括,既方便理解又方便記憶。這種框架可以減輕文科同學的記憶強度,也就是達到減負的效果,方法既簡單又實用,學生自己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繪制適合自己的知識框架。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應用到了教學上來,給師生帶來了便利。多媒體技術在輔助教學中有十分必要的作用,對教師而言,它可以令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減少枯燥無味的課本知識灌輸,使教師更容易把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也可以根據老師的自身情況,對教材進行一個不一樣的解讀,讓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多媒體教學無疑是給學習帶來了一些樂趣,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了解當今世界形勢,社會狀況,更快速的了解時事,讓學生學習這門學科不再有那么多的壓力。
多媒體教學的推廣,更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拋磚引玉,輕松的引出課堂教學重點,無須說教,學生便更容易投入全部的熱情到這上面來。多媒體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能夠突出重點,讓老師圍繞重點教學,有目的性,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十分有效,讓高中政治課堂顯示出生機與活力。多媒體可以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情景教學使教學氛圍變得輕松愉快,它提供圖片、文字、聲音。圖像的處理,為學生提供多種感官的刺激,加強了政治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教師講到經濟全球化的章節時,學生便不會及時的理解,因為在國內,學生了解當今世界的機會并不是很多,因此教師便可以借助多媒體,搜索我國對外貿易的典型例子及其狀況,和國外的各種市場經濟情況,各種對外貿易政策,教師放一段視頻,對于學生來說就等于放了一部電影,在拓寬視野的同時,能夠更容易的了解在經濟全球化的我國和世界的狀況,利于學生對課本的深度理解。
三、社會體驗是學生了解政治的有效途徑
本學科包含多個方面的內容。例如政治生活,政府在出臺相關政策的同時,經濟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一切經濟活動都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一些指導,讓學生自己走出學校,進行社會調查,從實踐中學習,收獲知識。
具體活動可體現為讓學生到居民委員會去調查與政府有關政策的信息,公告欄上的許多信息都與人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公示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都是為了讓人們了解政府,它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保障公民的權利。信息公示可以動員人們對政府進行監督,打造一個陽光政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讓人們更了解政府,信賴政府,支持政府的各種工作。在學生自己的調查后,他們可以更清楚的理解政府的性質、職能、宗旨等,同時強化了學生作為公民的責任感,促使他們積極的參加到政治生活中,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作為公民應有的義務。
四、參與互動利于教師和學生的溝通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學的實施是十分重要的。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交流就是在語言上,教師的語言分為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有聲語言就是在講課時用到的,是最基本的信息傳遞媒介,教師講課的同時,要注重內容美,節奏美,而且還要體現出教師的激情,由此帶動學生,迅速融入到課堂中來。無聲語言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教師的目光,應正視或點視學生,卻不能斜視和逼視,不然這樣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不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共鳴。
在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小型的辯論賽,在經濟生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延伸出人民幣匯率變動是否利于經濟的發展的問題,讓學生參與進來,教師當裁判,可以持不同的觀點與學生進行辯論,在此類活動過程中,學生和教師有了更多的機會進行交流和溝通,這種方式不僅利于師生相處更融洽,而且利于教學的實施。
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教學的要求日益提高,教師就必須結合自身情況,尋找一種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制定簡單的教學方案,囊括多個知識點,形成一個知識框架,利用多媒體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開闊視野,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鼓勵學生走出學校,去了解社會,社會體驗結合課本學習高中政治會使學生學習難度降低,教師和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也提高了教師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