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華
【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應該在重視學生認知發展的同時,注重挖掘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利用和發揮情感功能,依據情感教育的原則,通過各種途徑實現情感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情感智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 情感教育 意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75
在以往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歷史學科的人文性被嚴重削弱了,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使歷史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同時,應試的功利性漸漸代替了素質教育目標,政治說教的工具性代替了人文性功能。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廣大歷史教師教學觀念的滯后。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改變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他們忽視了歷史學習的情感體驗和正確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忽視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個性發展。基于此,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要實施情感教學,并在教學中摸索實施情感教學的辦法。
一、高中歷史實施情感教育的意義
(一)實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
學校教育是要培養身心健康的人才,社會要進步、科技要發展,必須依賴這些身心健康的人才。在青少年的人格完善和道德的自我發展過程中,情感既是人格和道德的內容,又是實現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讓學生學會關心周圍的人,力求從積極的方面看待別人,這樣也會在無意間流露出的各種表情中向對方袒露真摯友好的情感,一旦被對方接受,也會引起情感上的變化,從而導致雙方人際關系的良好循環的啟動。作為人際交往中最普遍適用的友善情感的表現方式就是微笑,它可以引起他人良好的情感體驗。因而在教學中,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注重實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
(二)情感教育可以維護和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教育者的情感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學生的情緒則會影響到健康。當一個人在情緒發生變化時,其身體內部也會伴之以出現一系列生理變化,且變化的狀況和程度與發生的情緒的性質和強度有關。不同的情緒所引起的生理變化對身體的影響是不同的。有些情緒所引起的生理變化對身體有利。例如人在愉快時,呼吸平和,血管舒張而使血壓偏低。這些反應有助于身體內部的調和與保養,而有些情緒所引起的生理變化則對身體是不利的。例如在焦慮時,血壓升高,心跳加速。這些生理反應無疑加重心血管負擔,影響身體內部的調動與保養。倘若一個人經常處于某種情緒狀態,他身體內部也就會頻繁地出現某種相應的生理反應,這樣久而久之,便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因此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情感,調節學生的情緒,對于維護和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二、如何更好的利用情感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發展的不斷進步,教師們也應當不斷加強自己的職業素質,加強本身的教育技術。教師不但得教育學生知識,更要利用情感的教育,加強學生對學習上的主動性和愛好。所以教師要和學生成為朋友,搭建親近的師生情誼,使學生可以在輕松、歡樂的學習氛圍里自主學習。準確施行情感教育,讓教育不只是灌輸知識的層次,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提高,還能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育。為了更好地施行情感教育,可以用以下幾點來概括。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大部分學生會愛屋及烏,只要喜歡教師就會喜歡那個教師所教的那門課程,所以要想有良好的教學質量需要建立彼此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是學生不喜歡教師或者對教師存在懼怕,面對教師總是心驚膽戰,不敢發表意見,不敢質疑教師的問題,只敢被動地聽取教師的講授的內容,精神受到壓抑,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根本無法提高教學水平,這樣又何談學生的學習進步和身心發育。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特別關鍵,它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學習,使其情感愉快、思維流暢。
(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應當從學生出發,加強和學生的情感交流,用陽光積極的心態去感染學生,平時可以在課余時間用開玩笑、聊天等方式融入學生群體中,去了解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方式。在課堂上,可以用幽默的教學方式,親切的教學態度去放松學生們的心情,更有益與學生吸收知識,健康成長。教師應該不單單讓學生掌握書面知識,更要讓學生在德智體全面的發展,改變舊教學灌輸性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善于自主思考。其實歷史課程本身就是對歷史的一種反思,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要學會以古鑒今,當學習到大唐盛世、康乾盛世的時候,學生能夠了解穩定的政策、較低的稅率、開放的國策才能讓國家更加昌盛,從而引申到今天,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當前的國策國情并對此貢獻自己的力量。
要想提高學生積極性在不同階段也當采取不同的情感方式,如低年級學生,許多學生會對某些學科進行懶散的態度,會有偏科現象,因為自制力不夠強,常常有開小差等行為,影響正常上課學習。這時候教師就要善于用情感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正確引導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回答問題并且給予肯定的目光,多去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讓課堂的氣氛更加積極。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初步的自我激勵意識,能夠主動學習,這樣教師就應該多注重主題教育,用親切的態度,使學生能夠隨著自己的引導去自我思考,提出具有深度的問題,在解析中深刻的理解,從而能夠從正確的角度判斷推導出答案,讓學生的大腦得到最好的鍛煉。
(三)選擇恰當的學習方式,運用積極的評價
在教學方式上,通過多人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高效地加強學生的分析、合作、溝通的能力,是多方面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這樣的教育方式更是拉近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可以使教師在學生中了解學生。在討論中積極肯定學生的思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夠深度探索,努力思考。更是可以展開多種知識比賽,使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意識,更主動、更迫切地去學習,且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相互學習能夠幫助彼此更好地了解歷史。
總之,教師是教育者也是課程改革的探索者、研究者。在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充分挖掘情感因索,通過師生互動,學生發展自身的情感智力,以情感促進認知和意志,品質的發展,成為智力發展、情感豐畜、有創造力的高素質人才,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時所應注意的一點就是,教師和學生都處在快樂寬松的情緒情感體驗中,愉快地教和歡快地學,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能夠使學生身心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武,試論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年第8期.
[2]郭蔚云,高中歷史情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3]喬芳,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如何實施情感教育,《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