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
【摘 要】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在課堂教學規定的時間內,能夠合理運用教材,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營造健康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取信息技術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性地使用信息技術的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生 參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85
毋庸諱言,要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高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效的課堂教學關鍵要解決好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長等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適應能力、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掌握“學以致用”的技能,以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一、分析教材,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去認識學生、了解學生,合理安排教學,因材施材,根據學生需求適當調整教材內容或教學順序,備課時從整體教學觀出發,比如我們先通過上機操作熟悉計算機的特點及應用,而后學習第一章理論知識,這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教師要恰到好處地將上節課的重點難點提問復習,同時還要巧妙地引入本節課新課內容,比如課堂前五分鐘中,應讓學生明白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本節課我們將對什么問題進行研究,使學生不自覺地跟著教師的指導積極地參與本節課的學習活動中,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此外,開放的網絡環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學的知識寶庫,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自學來豐富自身的知識,提高自學能力。在教給學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合作,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有了自學的習慣,就能更快更全面的掌握知識,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調整教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通常情況下,學生對玩計算機很感興趣,但對信息技術課卻提不起精神。究其原因,在于現行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不適應信息技術課教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因此,信息技術教育的課堂教學必須構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首先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開始學習某個教學內容的動機,然后以任務為驅動,根據所教內容的特點,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最后再使用各種評價手段進行鼓勵性評價,使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和喜悅,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徹底撇棄以往滿堂灌的教學傳統,精心設計課堂操作任務,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自主地相互討論積極探討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完成學習任務的措施。這種探究式教學方法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發起求知欲望,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總之,根據中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采用隨機應變、因勢利導的教學藝術,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引人入勝,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科學的思維,強化教學內容,從而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
三、良性競爭,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技能創新精神。教學中可以請學生上臺演示或通過電子教室軟件展示其成果,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完善,教師加以點評概括,這樣既可以起到教學反饋作用,又可以使學生產生成就感。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組織各類競賽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讓自己的特長在這個平臺上展示,這樣以學生設計、完成、完善作品為主線,以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協作精神為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在不斷比賽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能培養他們良好的信息素養,并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
四、靈活設計課堂合作學習的方式
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信息交流,促進人人參與,增強合作的意識,從中受到啟發,發展思維能力,提高操作技能,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根據課程內容需要,在學習“用word制作報刊”中采用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
那么如何保證每個組員都能取得同樣的教學效果呢?可以應用“學生分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分組教學中采用這樣一種措施:(1)每個組的成員要上交一部分不同內容的電子版內容。(2)組長完成的電子報的組合工作,作品內容要含有其他小組成員的組成部分。(3)組長可以給各組講解,老師可以巡視,在巡視中能夠發現組與組之間的差異,教師就可以馬上針對這種差異采取措施。
在進行“用word制作電子報刊”的教學中,將整個班以4個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安排小組長,讓小組長進行監督和協助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因為信息技術是在計算機機房中進行組織教學的,所以恰當的排位置也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將接觸電腦早,基礎好學生安排在機房的邊上兩排,成為最優秀的小組長,而讓其他學生坐在其他三個位置,方便老師對他們的指導教學。從學生的學習心理上分析,初中有些學生在老師面前有一種掩蔽自己學習上的不足的普遍現象,遇到不懂的問題,愿意接受比自己稍微好一點或者差不多的同學的幫助而不愿教師知道自己的無知;所以課堂中允許小組長在練習時進行必要的走位(討論或做小老師),一起學習形成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從而整個小組的學習效果得到提高。通過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共同提高操作技能,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總而言之,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開動腦筋,采取多種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神貫注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從內容到方法,都不能完全按照常規教學的模式,教學內容要盡可能跟上計算機軟、硬件形勢的發展,教學方法上要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教學形式要多樣化,為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高效的課堂教學組織,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融洽的橋梁,課堂上學生學習氣氛活躍,達到最優最佳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才能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達到完美的教學目的與高效的教學質量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