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垚鑫 徐雷
摘 要:所謂城市色彩,即指城市公共空間一切裸露物體表面在光的作用下被感知的色彩綜合,如建筑表面、植物色彩等,因此,城市色彩對于城市地域人文及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試從形態語義學角度分析城市色彩的特征及功效,尤其對其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重要性提供有力依據。
關鍵詞: 形態 語義 城市色彩 地域 文化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城市應運而生。今天,城市不僅僅是人類文明的必然結果,更代表了風格迥異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同時承載著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職能。從古至今,構成城市的各種要素中,色彩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不僅能影響城市的整體形象,更能展示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文明、宗教等領域。美國城市規劃大師伊利沙爾說過:“讓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在追求什么樣的文化。”因此,建設城市色彩規范統,規劃色彩風格是提升城市品格魅力的關鍵所在。這就需要對于城市色彩所傳達的語義及其所形成的空間形態進行相關分析和研究,才能更好的塑造城市外在形象,提高人群居住質量。
一、語義學對城市色彩的分析
語義即指事物本身所代表的概念及含義。所謂城市色彩,即指城市的公共空間一切外露物體表面在光的作用下被感知的色彩綜合,廣義講,包括人工色和自然色兩大類,狹義上主要包括附著于地面的建筑物、廣場、廣告、植物、草坪等,同時在城市人工色彩構成中,按性質劃分固有色彩、流動色彩、永久性色彩及臨時色彩,流動色主要包括行人服裝、車輛等,固定永久色包括公共或民用建筑、雕塑等,臨時色主要以廣告、報亭、路燈等為主。
(一)城市色彩對城市形象的影響
城市形象是指能夠激發人們思想情感活動的城市形態和特征,是城市內部與外部公眾對于城市內在實力,外在活力和發展前景的具體感知、總體看法和綜合評價。城市發展表明,在文明初期,建筑的外表面色彩是城市色彩的主要體現,此時,城市色彩主要受傳統等級觀念及自然風貌的影響,并形成了獨特、鮮明的色彩語義,如用白色大理石構造成的雅典衛城,不僅為了美觀,更象征了雅典純潔的民主社會,紅黃色彩搭配的的紫禁城代表封建社會莊嚴的等級制度等等。
城市色彩同樣是城市活力的體現。不同的色彩,所代表的寓意是不同的,比如在傳統文化里,紅色一直被視為是一種表示喜慶的正色,給人聯想到熱情、奔放,寓意著活潑、熱情、興奮、健康、飽滿、莊嚴、革命等。橙色給人以溫暖、明亮之感,寓意著積極、充實、華麗、輝煌等。現實中,不同的城市色彩不同,感受也不同,或興奮,或悲傷,或喜愛,或厭惡,或明亮,或黯淡等。因此,在發展城市的自然美、人文美的同時,決不能忽略色彩的作用。
城市色彩是一種系統的存在,她是與環境相互融合,長期形成的,貴在統一與和諧。然而商業林立的今天,人們似乎忘卻了對于城市色彩整體性的把握,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斷破壞周邊的色彩整體性,導致一個城市的美觀性下降,造成視覺污染,最后逐漸破壞城市的文化歷史底蘊,進而破壞城市形象。筆者認為,只有真正的理解城市色彩的意義才能更好的給一個城市定位,通過鮮明的城市色彩增加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二)珍視城市色彩特質,突顯城市特色
不同的城市在其特定的歷史發展背景及其對文化的傳承下,逐漸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質,而城市色彩也愈發走向成熟。其中,絕大多數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經濟文化的反映。對歷史文化名城而言,保護其城市特色,延續其歷史文脈尤為重要。
在市規中,應通過合理的色彩選擇以及材料的運用,以歷史文脈為依據,繼承并發揚,從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城市。當一個國家或民族根據城市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習俗等因素賦予某種色彩特殊的意義,并將其作為城建中的主色調,色彩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每個城市都要學會珍視城市色彩特質,打造有個性的城市。
(三)色彩對于城市品格的影響
伴隨著城市的出現,色彩便開始發揮效能,合理的城市色彩規劃對城市政治、經濟、文化氛圍的營造和城市整體形象的提升有重要的協調作用,她即能構建出合理的色彩環境,更能塑造、美化城市品牌形象,繼而提升城市品格。然而我國的城市色彩規劃課題依然處于薄弱環節。
二、形態學對城市色彩的分析
形態一般指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形式, 它包含了兩層意思的內容。所謂“形”即指一個物體的外形或形狀, 而“態”則是物體本身所傳達的精神態勢,形態就是指物體的外形與神態的結合。城市色彩的形態是從其色彩構成的空間結構形式而言的,包括形態的基本要素,即點、線、面等,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城市內涵。
(一)點——城市景觀色
點是原生要素,第一特征是“小”,它表示在空間中的一個位置。第二特征是它的靈活性,有視覺調節之效能。第三個特征是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點的視覺特點常起到視覺中心的作用。在城市色彩中與點有關的主要包括廣場鋪裝、綠化小景、雕塑、標識等點綴色構成。一般來說,城市點綴色所占的面積較小,才不至于影響城市整體色彩的和諧,同時又與城市界面色、總體色相輔相成。
(二)線——城市界面色
線是點運動的軌跡,不同的線性具有不同的表情。如平行線使人感覺平穩、安定;斜線則使人不安定和具有前進感;垂直線挺拔向上具有伸展感等等。線除形外,在造型中的界限、骨骼都是由線起作用的,能分割、布局各異的形象和形態。設計中的點或面往往需要線的連接貫通,才能達到較好的整體效果。城市的界面是指城市的道路、公共空間和區域空間等可視邊界, 這些可視邊界的色彩構成了城市的線性界面色。線性界面色是城市色彩連接的紐帶,它有效地將城市的面、點狀色彩連接起來。色彩的城市界面色與城市的總體色也反映了人們對不同距離的城市色彩的感知, 兩者一起構成了城市色彩的線與面的關系。
城市界面色是連接城市點綴色和整體色的樞紐,從而構成步移景異的動態城市形象。因此,人們在進行城市色彩規劃時, 可以考慮以道路為主線, 不同區域、不同方向在注重其城市總體色的情況下用不同的色彩區分, 或者依據城市的環路或主次干道為原則來確定色彩的布局, 并通過這種色彩軸線將城市節點、公共空間有機地結合起來, 構成脈絡明晰的城市界面色。
(三)面——城市總體色
面的基本性格與線的基本性格相似。平面的表情有平整、光挺、簡潔之感,曲面的表情柔軟、溫和、富有彈性等。若把城市總體色比喻成一個“面”,那么這個“面”的整體色應當在符合其特定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運用現代的新材料、新技術,演化出清晰、分明的城市總體色彩。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對城市的宏觀基調進行充分的研究,同時結合城市性質考慮到該城市微觀色彩的設計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色彩對城市的不同功能構成要素給予賦意,以形成整個城市和諧統一的色彩效果。因此,作為新時代的規劃設計師,有必要注重城市主色調、輔助色及背景色和點綴色的形態語義分析,從而形成宏觀的城市色彩印象。
三、城市色彩中形態語義的重要性
色彩語義學是研究色彩的能指與所指的關系。城市色彩的形態語義設定就是對城市的形態和元素進行色彩的賦義、賦值, 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充分考慮到色彩語義對人的視覺生理機能的影響,也要考慮色彩對城市物質形態語義的表達以及對城市非物質形態語義的傳承等因素。
(一)城市色彩設計是影響人的視覺生理機能的重要因素
無論從色彩的物理性還是其對人所產生的生理性能,其顯現在我們面前的總能引起人們的心理活動,因為時代造就了我們習慣性的去聯想審美的情趣,同時給色彩披上感情的輕紗,并為此引發的象征性及其對于不同色彩產生的心理上的好惡。協調的城市色彩,透射出城市的和諧幽雅,使居住其中的人賞心悅目,心情舒暢。反之,躁動而不和諧的色彩則會使人心情煩躁,產生不安和暴力傾向。因此,色彩是促使城市美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城市色彩問題,不斷的美化和優化城市人居環境質量。
(二)城市色彩語義反映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同樣是一個城市文明的集中體現,她具有區域性、人文性、系統性三個特征,其中包含的并不僅僅是豐富的視覺美學信息,而且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信息。
首先,城市色彩與豐富的視覺美學有著密切的聯系。視覺美學不僅包括一座城市的內在、外在形態造型特征,同時色彩作為其必不可少的元素,充分體現其特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氣息,這與色彩的形態語義研究是分不開的。城市色彩不僅作為一種宏觀概念存在,同時,對于特定的城市空間劃分也具有了一定的指導意義。
如上所說,城市色彩也體現了特定的人文氣息,這與長久的歷史演變過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色彩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代表了深層次的精神方面以及在長期的自然環境下所形成的城市整體色。更為重要的是,傳統的城市色彩之于傳統社會歷史、文化、審美觀念的信息承載性,投注于在現代社會中找到通往傳統文化的媒介。
總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當代城市化急速演變的過程中,應正視雜亂無序的色彩現實,同時,充分理解不同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這樣才能為以后的城市規劃設計提供充分的依據并更好突顯其城市特色。
參考文獻:
[1] 徐雷.造型設計原理[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
[2] 孫燁, 張德順.淺議城市色彩與歷史文化[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2(01)
[3] 張鴻雁.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資本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4] 崔唯. 城市環境色彩規劃與設計[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6
[5] 張歲豐,蔣滌非,劉慶. 城市色彩景觀規劃設計初探[J]. 中外建筑, 2010(03)
[6] 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7] 陳慎任.設計形態語義學——藝術形態語義[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彭垚鑫,南京林業大學2012級碩士,研究方向:室內設計。
徐雷,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及理論、室內環境及家具設計、視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