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之際,在中央各部委一系列政策催化之下,低迷已久的地產界終于開始亢奮了起來,樓市似乎也要迎來一輪“小陽春”。
在這個窗口期,樓市各方的行動都顯得格外刺眼。讓人最受關注的,無疑是開發商“吆喝”出的一輪漲價行動,不少購房者都在擔心,現在出手是否會晚了。
樓市的暖春真的到了嗎?對于一線及部分重點二線城市來說,或許是的,但卻遠遠沒到“花開”的地步。
實際上,開發商不惜以“漲價”作為噱頭宣傳的背后是保證回款、加快去庫存的無奈。今年以來,國內的開發投資、新開工、待售等主要指標均比去年更差。總體上樓市庫存過大,仍然是常態。
房地產市場已進入增速放緩通道的現實,讓開發商也難言完全樂觀。在這個窗口期,各項目最有效的手段還是抓緊沖刺銷售量,即便是一線城市的項目也不可過分樂觀。否則等到政策利好消退之后,再想跑量就成了癡人說夢。
對于購房人來說,每個個體的基本情況不同,判斷也不同。對于剛需人群,現在銀行進入降息周期,銀行對首套房又有政策優惠,這是很好的出手節點。
如果是改善型家庭,現在購買第二套房或是換房,目前也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新政出臺后,滿兩年但不滿五年的房源變多了,可挑選的空間變大。某種程度上說,改善型需求也是剛需,一定是早買劃算。
在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的新常態下,盡管本輪新政會刺激宏觀樓市二季度持續復蘇,但是依然無法從根本上扭轉房地產市場下行的大趨勢,量增價穩將成為2015樓市新常態。
最應該重視的是,穩樓市的同時一定要早轉型。過去多年房地產對于地方財政的貢獻過大,這樣既不利于經濟結構調整,也不利于很多產業轉型升級。在這一輪樓市維穩中,央地兩級應該有更加密切和詳盡的政策出臺,否則,又是一個窗口期白白過去。
一兩個政策改變不了行業前進的方向,房地產市場會出現反彈,但不是反轉。房企練好內功,購房者擦亮眼睛,這仍然是當務之急。因為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房地產行業仍會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步履蹣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