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娟
地產中介合并、收購、“觸網”的盛世景象,在2015年開年繼續呈現。
3月18日上午,中聯地產廣州公司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中聯地產與鏈家地產正式宣布強強合并,共同打造地產行業未來的萬億級房產O2O大平臺。
這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事。因為中介之間的合并,鏈家地產不是第一家,也不是第一次,只是為什么是這兩家公司?不到兩個月時間,4次合并、收購其他公司,鏈家為什么如此瘋狂?
四處擴張
從微博提供的信息來看,中聯地產和鏈家地產的合并源于中聯地產在華南、華中市場的領先地位極大地吸引了新鏈家。根據媒體報道,新鏈家已完成在華北、華東、西南、華南、華中的全國化布局。
對于此次聯姻,鏈家控股董事長左暉表示:鏈家和中聯的合并是順勢而為的共贏之舉,雙方基于相同的服務和運營理念,攜手打通線上,探底線下,將最大化發揮資源整合優勢,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房產中介服務,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中聯地產始創于1993年,是深圳市成立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品牌經紀公司。此次鏈家地產與中聯地產采用的是股權置換模式進行合并。
這并不是鏈家今年的第一次擴張。
鏈家地產董事長左暉每次都以一封信的形式宣布一項合作,自今年2月以來,左暉已經連續“出品”《給成都伙伴的一封信》、《給上海伙伴的信》、《致易家的伙伴們》、《致中聯的伙伴們》。這四封信相對應的合作是:今年2月,鏈家宣布與成都最大的房產經紀公司伊誠地產全面合并,獲得成都近30%的市場份額,并以此開啟“并購模式”;3月1日,鏈家與上海德佑地產達成戰略合作,雙方互相置換了公司股份,此后德佑品牌將逐漸淡出市場,鏈家通過并購獲得上海10%的中介市場份額;3月13日,鏈家地產與北京易家地產達成合作。
除了變得越來越大外,鏈家也在不斷互聯網化。
鏈家在線于去年11月正式更名為鏈家網, 并且將業務延伸到了 P2P 金融市場。另外,鏈家在 2 月底上線了租房 App“丁丁租房”,打出“租客免傭金,房東僅收 5 天傭金”的口號。
多年從事二手房市場、行業研究的張葉松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鏈家實質上在向互聯網公司轉型。雖然目前門店眾多,依舊沒有完全擺脫重資產模式,但隨著經紀人平臺的開放,依靠品牌和企業文化紐帶,鏈家的輕資產之路有望實現。
圖謀上市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說鏈家收購伊誠是布局西南,合并德佑是占領上海市場,那么此次牽手中聯就是鏈家曲線進軍華南的跳板。中聯地產的特殊性在于,除了大本營深圳外,中聯在湖南、湖北等地也有業務覆蓋,鏈家的平臺觸角由此可以延伸到華南以及華中地區。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擴張,其意欲何為?
“從市場前景看,鏈家收購多家一二線市場的二手房中介公司,可以快速獲得市場份額,通過資本收購進入之前很難獲得市場份額的城市。進而期待被資本市場認可,可以沖刺上市。”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目前全國性的房地產中介公司數量不多,在過去大部分都是部分品牌在小區域占有優勢,房地產中介行業屬于傳統行業,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管理成本高,從鏈家自身的發展也明顯可以看到這一點,雖然鏈家在北京是龍頭企業,但布局的外埠城市公司均屬于當地的二線品牌。
以上海為例,多年的經營并沒有再現在北京的成功,所以本次在多個城市收購排名靠前的中介公司,也是對過去外埠拓展戰略的再思考,目的主要還是盡快獲得上市需要的市場份額。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與上述觀點相一致。她表示,為了擴大規模謀求上市,鏈家從去年開始,走向整合兼并之路“。對資本市場來說,有了足夠的規模,才能講出一個動聽的故事,吸引投資機構和個人,定個足夠好的發行價格?!?/p>
鏈家謀劃上市的傳言已久,不過,到目前為止,鏈家尚未公開上市計劃。
對鏈家而言,整合兼并后還有很多的路要走。張大偉告訴記者,鏈家整合后,被收購的企業品牌肯定將讓位,這種情況下,是否能夠維持并擴大原來的市場份額,還有疑問。
另外,從創新角度看,這種收購門店經營的模式,成本較高,而且在穩定期后,對原來高管團隊是否繼續保留會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風投資本能否持續給予資金支持也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除此之外,郭毅亦表示,對于中介行業來說,房產交易始終無法擺脫線下帶看、成交,互聯網只是為中介行業插上了輕資本運營的翅膀,讓企業能夠更高效地對接客戶,打破傳統的信息瓶頸。確實,未來誰能掌握終端客戶需求,就能制勝行業,但是,洞察客戶需求的方式有很多種,鏈家繼續整合兼并鋪線下,選擇了成本最高的一種,其實與當前的市場趨勢相背離。
“整合兼并后帶來的管理成本的增加、服務水平的統一以及企業間文化沖突的風險,希望鏈家都能夠很好地解決。”郭毅告訴記者,鏈家需要把握好時間窗口抓緊上市,如果樓市并沒有像預期中一樣隨政策放寬而成交上漲,鏈家因高成本引發的資金風險就可能爆發。
O2O生態圈
和中聯地產的合并,官方描述是將打造萬億級房產O2O大平臺。事實上,鏈家幾年前就已跟IBM合作,嘗試大數據思維模式。O2O生態圈已經成為房產經紀行業發展的清晰未來。
傳統代理機構世聯行3月11日宣布以4.2億元收購Q房網15%股份。長期以來,世聯行的主營業務是一手房經紀。對于此次收購,世聯行方面瞄準的是龐大的存量房市場,以及擴展O2O模式的可能性。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也坦言,公司一直醞釀“加碼”二手房市場,只是苦于沒有找到合適的模式。
相比之下,新興的線上平臺則摒棄傳統中介門店模式,重構二手房交易新模式,以房多多、吉屋、愛屋吉屋、好屋中國、房呀為代表的新型房產O2O創業平臺也開始出現。
最近,蔡明代言的一則廣告登陸電視屏幕,高調宣布了愛屋吉屋由原先的租房市場進軍二手房交易市場,且只收1%的低傭金策略,意圖打開北京市場。
2014年12月成立的房產O2O平臺“房呀”近期已完成雷軍和順為資本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而2011年上線的吉屋,截至目前已獲得騰訊創始人之一曾李青的兩輪投資,投資金額數百萬美金。
不可避免地,目前房地產電商渠道的混戰,也引發一些質疑。比如電商流量造假、客戶數據造假等。
明源地產研究院認為,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滲透,所有客源最終都將從源頭上被移動互聯網綁定和跟蹤,特別是以開發商為視角的中立第三方O2O平臺提供了一種新型的解決方案,以品牌建設和客戶經營為出發點提供渠道管家和案場管家服務,從而保證線上線下數據動態的真實。
未來2-3年,全渠道被互聯網化的程度可能達到75%以上,電商渠道的連接效能將得到充分釋放,渠道亂象也將趨于沸止。這也將倒逼開發商把注意力收回到拼產品和性價比的商業根本點上。